<p class="ql-block"> “水墨海西之旅”第十站,我们来到了大柴旦翡翠湖。这里被誉为“大地调色盘”。</p> 大柴旦翡翠湖地处柴达木盆地北缘,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行政区大柴旦镇,是海西州的第三大人工湖,面积达15平方公里,因湖水颜色如翡翠般美丽所以被称为“翡翠湖”。 大柴旦翡翠湖并非天然形成,而是20世纪采矿留下的“工业遗产”。上世纪,这里是大柴旦化工厂的采矿区,工人们挖掘盐矿、提炼硼矿,留下了数百个形态各异的采矿坑。 2017年硼矿储量告罄,采矿停止,废弃矿坑被地下水与卤水填充,矿物质沉淀、结晶,经地质演化,最终形成如今色彩斑斓的翡翠湖。 大柴旦翡翠湖属硫酸镁亚型盐湖,由大小不等、形态迥异、深浅不一的盐池组成。湖水来自柴达木山,湖水含盐量高,四季不冻,清澈通透,透过水面,能清晰的看到湖底的盐层。 因湖内富含不同浓度的钾、镁、锂等多种元素,所以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或淡青、翠绿或深蓝交替,在阳光照耀下五彩斑斓。 风平浪静时,湖面盐花似冰雪;晴空万里时,其间倒映着蓝天白云和皑皑的雪峰,宛如人间仙境。 离开翡翠湖时已近黄昏,小火车驶过成片的盐池,回望翡翠湖,它像被遗落在戈壁上的一串宝石,在暮色里依旧闪着微光。 昔日的硼矿采矿坑,如今却成了自然与工业碰撞出的奇迹,演变成了色彩斑斓的仙境。 忽然觉得,这片翡翠湖的美,不仅在于它的色彩,更在于它从“废弃”到“新生”的故事。 (照片拍摄于2025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