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刚开始讨论死前归零时,说到过一类提出反对意见而且理由很充分的人他们享受自己工作,所以,“快乐工作”赚到的钱,就算活着的时候不用,又有什么伤害呢?当时我就说过,最优化不关心钱是怎么赚的-一旦你赚到钱,你就不能辜负自己,得明智地把钱花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我说到“一旦达到峰点就开始消耗”时,又碰到这个问题的另一个版本:“没搞错吧,你真的希望我辞掉一份我热爱的工作,只因为到了某个神奇的日期?”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你如果想继续工作,那就继续工作,只是一定要相应地提高支出,不要在死前留下太多钱就行;否则就是浪费,无论你多么喜欢自己的工作都是浪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知道我们中间有些幸运的人确实“过着理想人生”,他们从事着自己一直梦寐以求的工作。他们就是那种每天迫不及待想去工作,晚上要下班回家会心情不好的“稀有物种”。他们真心热爱自己的工作。但是,我要再强调一次,这种人非常稀有。你或许是其中一员,可如果你不是这样的幸运儿,如果你更喜欢拿到手的工资,而不是每天坐办公室的体验,那么,对你人生做一次“灵魂拷问”的时候到了-你要想清楚自己真正想从人生里获得什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以工作为重”的文化就像一种“迷魂药”。它夺走你对探索、求知与体验的所有渴望,承诺给你资源(金钱)去获得所有这些东西,让你不经思索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与金钱上,忘了你最初的渴望。毒药变成解药这太不可思议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你想要的就是能在死前抱着一堆钱,那你或许是求仁得仁。不过请记住,我从未见过有人将自己的总资产刻在墓碑之上。难道你不想搞清楚自己想要哪些独一无二的体验吗?它们是你个人未来的珍贵回忆一不仅仅是为了你自己,也是为了你的家人及所爱之人。我之所以决定斥巨资举办那个盛大的45岁生日派对,原因正在于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曾和朋友安迪·施瓦茨聊过这个话题。安迪是黏合剂(即胶水)行业的成功企业家。他55岁左右,已婚,育有三个子女,大的二十多岁,小的十几岁。尽管已经可以退休,但是他无意退休,原因很多:他的工作依然具有挑战性,能激发他的思维,他喜欢和业内人士待在一起,以及他觉得要为员工的经济状况负责。他说:“如果我不喜欢,如果我觉得这是折磨,我会把公司卖掉,全身而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也就是说,安迪并非那种只是因为担心退休金不够而工作的人。他热爱自己的事业,享受业务的增长。对他来说,事业本身就能带来丰富的人生体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你问他,你已经这么有钱了,为什么还要继续赚钱,他会提到自己的孙辈,他希望让他们衣食无忧;再就是他关心的慈善事业,例如捐给他的高中和大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好吧,”我说,“很高兴你感到满意,所以,继续工作赚更多钱吧,但是一定要现在花掉!如果你想捐钱给高中或大学,现在就捐吧;如果你想要留钱给子女及未来的孙辈,现在就开始做吧(对于目前太年轻的子女,成立一个信托基金);剩下的钱就留给自己,用它们过上你能力范围内最好的生活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跟安迪说完这些,他说自己的品味并不昂贵。他声称自已过着非常低调、朴实的生活。我回道:“如果你除了工作和抚养小孩之外没有尝试太多别的事情,你怎么知道自己的品味是什么?”事实是,安迪的事业占了他人生的很大一部分,需要他投人太多心力,他根本就没想过用独特、新颖且令人兴奋的方式去花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是,如果有人给他出道难题,让他花掉30万美元,而且要花在与工作完全无关、只是为了获得乐趣的事情上,他会被迫改变思维方式,他绝对会发现新的爱好与追求。不过,我并不是鼓励安迪为了花钱而花钱,而是让他尽可能变成最完整、最充实的那个自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他可以和妻子一起列出他们最爱的音乐团体。为什么不选个周末飞去看一场他们的现场演出?或者花几百美元成为TED 的赞助会员,这样就可以进入TED大会现场,在那里,安迪可以见到许多领域的时彦奇士。只要去一趟TED,与这些杰出人物交谈,他将发现13个可以考虑的不同人生目标及方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相信我,花大手笔做自己喜欢的事真的没那么难,但是,你首先确实需要花一点时间主动厘清那些“诱人”支出的真正意义。行为经济学家梅尔·斯特曼(Meir Statman)曾以自己为例讨论过这个问题,他说乘坐商务舱旅行绝对物有所值,但是吃高级料理就截然不同了。“我吃得起300美元一顿的大餐,但是那会让我觉得自己很蠢,就感觉大厨会在后厨笑得很大声。”’重点是,你怎么花钱由你决定。你花点心思想想自己重视什么并为之花钱,真的不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以,你如果还想继续工作,但是又想在死前钱尽其用,那就从现在开始增加支出!要想在黄金年华早期继续工作的情况下,仍能最大限度获得体验,还有一个策略是可行的:减少工作时间。如果你运气够好,你的雇主提供正式的“分阶段退休”计划,那千万要研究一下。遗憾的是,根据美国政府问责局(U.S.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2017年的一项报告,仅有约5%的雇主提供类似计划。不过,在某些行业这一比例要高一些,例如教育和高科技行业。”°好消息是,越来越多的雇主推出了非正式的计划,即管理层为优秀员工及拥有紧缺技能的雇员提供分阶段退休计划。这很好理解:你对现任雇主的价值越大,他们越有可能按你的条件与你合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简而言之,保持警惕,不要一直被金钱诱惑。被人欣赏且薪酬优越确实让人感觉良好,看重你的雇主可能以此诱使你延长工作时间,但这不符合你的最佳利益。这样的诱惑很难拒绝:毕竟,如果你是一个55岁的高价值员工,那么很可能你的时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但是要记住,你的目标不是最大化财富,而是最大化人生体验。对大多数人来说,这都是一个巨大的转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