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莱文沃斯镇(Leavenworth)位于美国华盛顿州奇兰县的喀斯喀特山脉中,是一个隐藏在深山之中的小镇。距离西雅图大约125英里(200公里),占地面积为96.1平方公里。这个小镇以其独特的德国村庄风格而闻名,被认为是美国人眼中的德国村。</p><p class="ql-block">莱文沃斯镇的建筑都采用了复古的德国风格,房屋外墙绘有德国传统风格的图案,创造出一个仿佛置身于欧洲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曾经的伐木小镇,当年一列列满载原木的铁路平板车正驶向该镇的兰姆-戴维斯锯木厂,一条铁路支线蜿蜒穿过楚姆斯蒂克山谷,延伸至无法通过河流抵达的林地。这条铁路因曲折的路线而得名“豌豆藤铁路”。</p><p class="ql-block"> 这条长达26英里的铁路不仅负责将原木运往锯木厂,还承担着运输乘客、牲畜、干草、农产品和邮件的任务。在小镇东边,一座大型栈桥曾横跨大北方铁路。沿途还有许多较小的栈桥跨越峡谷,中途在楚姆斯蒂克山谷设有小型车站。莱文沃思的河岸边则建有一座较大的车站,专门服务乘客。</p> <p class="ql-block">如今小镇保留下德国巴伐利亚风格,成功转型为旅游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走进莱文沃斯的主街,仿佛一脚踏进了阿尔卑斯山脚下的某个童话小镇。红砖墙面上爬满了藤蔓,几面旗帜在微风中轻轻摆动,像是在向过往行人招手。街道不宽,刚好容得下慢悠悠散步的脚步,远处教堂的尖顶在山峦的映衬下若隐若现,蓝天像一块洗过的绸缎,铺展在头顶。</p> <p class="ql-block">阳光洒在街道两侧的建筑上,那些明黄、深绿、酒红的外墙像是被调色盘精心调配过。右侧花坛里盛开着各色花卉,红的热烈,紫的温柔,黄的明媚,仿佛在争着讲述自己的季节故事。</p> <p class="ql-block">老式路灯上挂着一面红色旗帜,上面的图案像某种古老的徽记,印有黄色的枫叶图案和德语单词“Willkommen”(意为“欢迎”)。它是莱文沃思的标志性装饰之一,用于表达对游客的热情欢迎。</p> <p class="ql-block">另一处挂着的一面蓝白相间巴伐利亚风格的旗帜,中央的徽章上有两只对称的狮子,作为街道装饰,在旅游旺季(如秋叶节、圣诞灯节)悬挂,增强小镇的主题氛围。</p> <p class="ql-block">一面外墙上的壁画吸引了我。画中的人们围成一圈,有人抱着吉他,有人拉着风琴,还有人正高高跃起,裙摆飞扬。他们的舞步热烈,仿佛音乐正从画布里流淌出来,顺着街道蔓延。深色的木屋檐下,雕花的木条静静垂着,像在为这场永不落幕的庆典打着节拍。</p> <p class="ql-block">转过街角,摩天轮在阳光下闪着微光,几顶帐篷错落排开,像是节日集市的前奏。几个乐手站在前方,手中的阿尔卑斯长号(Alphorn)听起来低沉浑厚,仿佛与山谷产生独特共鸣。</p> <p class="ql-block">长号通常长3-4米,由整根木材(传统为松木)挖空制成,末端呈牛角状弯曲,现代多采用可拆卸的3段式设计以便运输。</p><p class="ql-block">乐器音色低沉浑厚,音域覆盖自然泛音列。无按键或簧片,完全依靠气息控制音高和音量,需将弯曲端置于地面支撑。最初是牧民召唤牲畜、传递信息的工具,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超过500年。</p><p class="ql-block">19世纪后逐渐演变为瑞士文化符号,常用于传统节庆(如瑞士联邦节)和国际音乐节。除传统民俗活动外,也融入古典音乐(如莫扎特《阿尔卑斯长号协奏曲》)和现代音乐,瑞士每年举办阿尔卑斯长号节,吸引全球演奏者参与。</p> <p class="ql-block">吹号的三人组合,配合完美无瑕。</p> <p class="ql-block">穿着传统服饰的人们穿梭于街上。</p> <p class="ql-block">街上快步行走的一群穿着节日盛装的小女孩,头上的花环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她们的步伐轻快,像一群刚从童话书里飞出的小鸟。乐队在不远处演奏,音乐随风飘来,她们的笑声也随风散开,落在每一块石板路上。</p> <p class="ql-block">在一个旅游商品小店,我看见一个微缩景观:蓝色星空下,雪山静静矗立,彩色小屋围绕着一座摩天轮,中央站着一个巨大的米奇玩偶,周围是闪烁的圣诞树和彩灯。这不像现实,倒像孩子们梦里的小镇——而莱文沃斯,似乎真的把童话当作了日常。</p> <p class="ql-block">几位民间乐手站在大树下演奏,铜管乐器在阳光下闪着光,乐谱架上的纸页被微风轻轻掀动。砖房前的长椅上坐着几位听众,闭着眼,像是在用耳朵拥抱整个小镇。这一刻,音乐不是表演,而是呼吸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街道越来越热闹,欧式建筑的尖顶在蓝天背景下勾勒出童话般的轮廓。人们在店门口闲聊,自行车安静地靠在路边,交通标志和停车区提醒着这里依然是现代生活的一角,但节奏,早已被山风和音乐重新定义。</p> <p class="ql-block">小镇独有的马车静静停在街边,车上的女士戴着帽子,背景是欧式建筑和湛蓝天空。行人从旁走过,没人特别驻足,仿佛这样的画面,不过是莱文沃斯一个寻常的午后。</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马车司机。</p> <p class="ql-block">午餐时刻,打伴成欧州小姑娘的服务员正等着客人点餐。</p> <p class="ql-block">需要长时间排队的网红餐厅。</p> <p class="ql-block">另一处排队吃饭的人流。</p> <p class="ql-block">小镇特有的公交车。</p> <p class="ql-block">漫步街头。</p> <p class="ql-block">秋日街景。</p> <p class="ql-block">秋天的鲜花依然绽放。</p> <p class="ql-block">小镇中央标志性旗杆。</p> <p class="ql-block">宁静的小巷,与喧嚣的大街形成鲜明对比。</p> <p class="ql-block">小镇的欧式教堂。</p> <p class="ql-block">镇旁边的河滨公园。</p> <p class="ql-block">公园的平面构图和对此镇过去与原住民介绍。</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块户外历史解说牌,标题为“Another Town”,讲述了美国原住民辛普斯奎什部落(Sinpusquois)的传统生活方式。</p><p class="ql-block">早在白人到来之前,我们就生活在这些河流的交汇处。当时有200人居住在楚姆斯(意为“中部狭窄之地”),位于皮斯库沃斯河(意为“狭窄之地”,即现在的韦纳奇河)和纳西凯尔特河(意为“狭窄谷底峡谷”,即现在的冰柱河)之间。</p><p class="ql-block"> 春天,我们前往采根地。我们渡过你们称之为哥伦比亚河的大河,来到你们称之为埃夫拉塔的棉白杨之地的草原。那里的根茎和花朵多得像天上的星星。bitterroot、biscuitroot和野胡萝卜生长在岩石遍布的平原上,在那里你会以为什么都长不出来。我们用挖根棍把它们挖出来。男人们打猎,孩子们在高高的绿草中玩耍,而我们则采集根茎。在那里,我们和其他人一起在峡谷旁的平地上庆祝采根节。</p><p class="ql-block"> 回家的路上,我们采集camas(卡马斯百合)、serviceberries(唐棣果)和种子。到了炎热的天气开始时,也就是Schyakinum(采集时节),我们回到了家。鲑鱼也回来了。鱼多得数不清!每个人都有足够的鱼。我们的族人来自北方和东方,来自恩蒂亚特、奇兰和科洛克姆的村庄。我们的基蒂塔斯族人来自南部的山脉。他们说着不同的语言,但我们能听懂。</p> <p class="ql-block">原住民的生活。</p><p class="ql-block">他们称这里为“Winatchapam”,即大型Winatcha渔场。一些男人进入峡谷(Tumwater),在激流中用鱼叉捕捉大鱼,并用网兜捞鱼。这很危险,但他们很擅长。我们捕鱼并与远方的人交易,换取贝壳、珠子、制作工具的石头、编篮子的熊草和我们没有的干粮。我们为孩子举行婚礼,赌博,玩棍戏。我们还会举办盛大的宴会,庆祝鲑鱼洄游。</p><p class="ql-block">冬天来临前,我们拆除鱼营,完成食物采集。我们前往大湖(Lake Wenatchee)采摘越橘并狩猎大型动物。回到山谷时,一切都已准备妥当,储存起来过冬。我们在地下挖掘的房屋中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天,这些房屋很温暖。春天,伟大的神灵再次带来生机。</p> <p class="ql-block">河岸公园的秋天盛景。</p> <p class="ql-block">原生态公园小径。</p> <p class="ql-block">小镇河边即景。</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铁桥。</p> <p class="ql-block">美女冬泳者。</p> <p class="ql-block">去往小镇的沿途风光,一派大好秋色。</p> <p class="ql-block">历史悠久的公路铁桥,在美国乡村公路上很常见。</p> <p class="ql-block">阳光与雨云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红叶不时点缀于山间,像是对游客热情的邀请与告白。</p> <p class="ql-block">路途一段美国西北部森林风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