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内蒙古乌兰察布大红山(又称脑木更山),位于乌兰察布四子王旗西北部,是一处以丹霞地貌和火星地貌特征闻名的国家级地质公园。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约10公里,总面积高达150平方公里。整个山体呈长形台地状,由红色砂岩构成,因砂土土质发红,从远处望去状似红山,故称“大红山”。它与周边草原形成红绿对比的特殊景观,远望如一条红色丝带环绕戈壁,宛如大自然用最浓烈的红色颜料精心绘制的一幅幅流动的画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红山是地质历史的活化石,是历经5000万年形成的古近纪红色岩层。在亿年前这里并非如今的戈壁草原,而是一片广袤的内陆湖泊,随着板块运动的加剧,这片区域的地壳开始持续抬升。曾经沉睡的湖底岩石,在巨大地质力量推动下,逐渐挣脱水面,慢慢隆起成为陆地。强劲的戈壁风沙如同无形的刻刀,经数百万年的打磨、冲刷、侵蚀,将完整的岩台切割出深浅不一的沟壑,最终形成了如今长方形台地的独特轮廓。在长期的暴露过程中,岩石中的铁元素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分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氧化铁,均匀地渗透在岩层中,如同给山体披上了一层浓烈的红妆,远远望去,整座山体便成了戈壁中最醒目的“红色地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红山的山体宛如大自然用红色的颜料精心绘制而成,从红砖红到赭石红层层红染,阳光洒落时,赤红色的山峦熠熠生辉,仿佛赋予了生命,每一寸色带都述说着岁月的沧桑。</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这里没有奇峰怪石的险峻,却以铺天盖地的红色山体,展现出一种雄浑壮丽的气度。连绵起伏的山峦,如同大地的血脉,蜿蜒伸展,让人们在辽阔的天地间感受到自身的渺小,也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而伟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红山的色彩最为惊艳,橙红色的山体在阳光的映照下,如同火焰般燃烧,与周围的绿色草原形成鲜明对比,宛如一幅幅流动的油画,让人陶醉其中。大红山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奇迹,更是草原文化的象征。它像一位醉酒后红脸堂的草原汉子,挺起威武雄北的胸堂,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生灵。山下的草原绿意盎然,与山上的红色山体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充满生命的画面。</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如今的大红山,早已不是无人问津的荒野。沿着简易步道前行,随时可见采风拍摄的游客。我站在台地边缘,举起相机,追逐着光影,捕捉阳光把山岩染成红色的瞬间,拍下红山的壮阔,让红色山体与身后的绿色草原在镜头里撞出鲜明对比,为这片古老的土地增添几分鲜活。看山似景,唯有站在这里,才能懂得什么是“目之所及皆为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临离时我站在红山角下回望,此时忽然明白,大红山的美,美在它亿年不变的坚守,美在它每一层岩层里都藏着地球变化的记忆。那一抹的红色,却在心里烙下深深的印记——这那里是一座山,分明是大地捧出的时光标本,用最热烈的色彩,诉说着地壳变迁的壮丽与神奇!它也温柔地提醒我们:“在时间的长河里,人类也许很渺小,但能与这样的奇迹相遇,已是生命最珍贵的馈赠”。</b></p> <p class="ql-block"> 拍 摄/后 期:飞 天</p><p class="ql-block"> 编 辑/文 字:飞 天</p><p class="ql-block"> 2025.8.26 拍摄内蒙乌兰察布大红山景区</p><p class="ql-block"> 2025.10.7日创作于張家口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