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香火缭绕的西安太白庙</p><p class="ql-block"> 窦四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太白山神,信仰遍及关中全境及甘肃东部,然而山神并非太白金星。而曰:三太白,大太白爷、二太白爷系面貌和善文官形象,三太白爷脾气差,则为黑面怒相武将。民间传说为伯夷叔齐周贲(或西汉周勃);于右任认为是尧舜禹;亦说周太王三子(泰伯仲雍季历);甘肃则认为是郭马李大王。 </p><p class="ql-block"> 在关中诸多名山中,由于太白山一直被认为是“能兴云致雨、息涝弭灾"的灵山,因此普遍受到崇拜。尤其是唐宋以降,太白山信仰逐渐扩展至关中平原各地。至清代甚至北至黄土高原南部的廊州、南达汉中府的南郑均建有太白山神祠,成为关中地区民间信仰的典型特征之一。 </p><p class="ql-block"> 西安太白庙,位于西安浐灞国际港新筑街办新农(龙王庙)村,是一座道教宫观,庙内供三位太白。原有三进大殿,气势雄伟,香火鼎盛,现存一座太白殿,是太白庙举行斋醮法事的主要场所。 . </p><p class="ql-block"> 太白庙始建于汉,至明洪武年间,已有正殿三进。昔日香火旺盛,灵验十方,善男信女有求必应。殿宇宏伟,古树参天,花木锦绣,仙境宜人。特别是庙门前两棵大杨树,春风一吹,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喜鹊在树枝上筑巢孵化幼鸟。夏季人们劳动累了,在树荫下乘凉抽烟聊天。 秋季树叶变黄,风一吹树叶落下来,地上一片金黄。一些勤劳的大爷,带上扫帚大笼,把树叶扫堆,拿回家烧锅烧炕。冬季树叶落光了,两棵杨树站在大门两边,象卫士一样 守护着太白庙。 </p><p class="ql-block"> 乾隆四十二年巡抚重修,立封“昭灵普润”四字。皇朝总督白如梅御书“金精灵泽"匾额于太白庙,钟鼓乐奏,悦耳玄天,以显威灵铸就十方民心安泰,五谷丰登。巜 长安县志》</p><p class="ql-block"> 西安太白庙(在原龙王庙村,社教时破旧立新改为新农村。)据庙址碑文记载,太白庙原始于西汉高帝乙未年间,曾与汉三杰军事奇才韩信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太白算卦于韩信,“为人做事不可短见,”广为民间留传至今。就是这座古庙,凝聚着当地十村八乡的人们前来祈祷风调雨顺,因此得名叫龙王庙。</p><p class="ql-block"> 三位太白神,大太白被封为福应王,二太白被封为普济王,三太白被封为惠明王。专管人间福祸善恶,功名利禄,寿命延年,消灾免罪,显灵十方,应验无比,护国安民。(摘自西安太白庙)太白山三位神仙同西安龙王庙村的太白庙三位神仙相吻合。从塑像、分管人间事务等方面来看基本相同,那么新农村(龙王庙)敬仰的三个太白爷也就是太白山上的三位太白爷。这是个人看法,不同观点可后边留言。 </p><p class="ql-block"> 解放初,在破封建迷信运动中,上级派人和村里的先进人士,带上绳子等工具,到太白庙内,推倒庙内泥像。经简单装修后,在大门口挂上“新筑镇龙王庙管区"门牌,负责新筑东片几个村的日常事务。新筑镇龙王庙管区撤后,新筑卫生院在此办起了新筑卫生院龙王庙分院,负责附近村民的医疗卫生。新筑卫生分院撤后,又换上龙王庙村卫生室,大夫窦永近主诊,窦平良拉下手。 </p><p class="ql-block"> 时事变迁,岁月更迭,沧海桑田,文革浩劫,使这一纯朴而古老庙宇,灰飞烟灭,一片狼藉,面目全非。 </p><p class="ql-block"> 时间荏苒,一晃半个世纪过去了。二000年在各界人士朋友善信们的协助下,经过窦道长多次遇太白山寺院联系,又进行遇政府勾通。终于在原有庙址上,恢复重建太白庙。太白庙于二00六年予以登记为正式宗教活动场所,庙宇场所宗旨是我为人善,善为人人。结缘探索超能信息,探索与传承上祖遗传密码信息,莫忘人文祖训功德,传遗后世。每年正月二十三是庙会,起会时,村里联合太白庙叫外边剧团唱两天两夜大戏。村里组织表演柳木腿。一些商人乘机会卖些自产农副产品,做服装生意人摆摊衣服鞋袜。附近十里八乡的年轻小伙子和大姑娘,手拿甘蔗,边走边啃有说有笑,不时同熟人打呼。中年妇女三五成群,穿梭在卖衣服摊位上,试试这件,试试那件。选择自己喜欢的花色,然后同商家讨价还价,当价格合适时,付款高兴地离开了。老年人带上小凳子,在饸饹摊位上,吃上一碗热饸饹,同老哥老弟,老姐老妹到戏台下,静心地等待秦腔大戏开演。</p><p class="ql-block"> 太白庙里布置一新,树上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屋檐下红底黄字的横幅更加耀眼,上边写着“西安太白庙古庙会。"几个大字。庙院里,人头攒动,人声嘈杂,庙里上香的看热闹的还愿的人们,挤在一起,想往前走半步都很难。庙院旁烟火正旺,厨师正为前来上香的善男信女们准备臊子面。他们烧完香,来这里吃上热腾腾臊子面,庙会主管会为上香人每人发一条红缰绳,戴在脖子上。 </p><p class="ql-block"> 庙会结束后,又恢复往日的平静。早晨道师们聚在庙里诵经,农历初一、十五善男信女们前来烧香的越来越多了。 </p><p class="ql-block"> 西安太白庙建成后,港务区曾在这里召开民族宗教会。窦道长常赴楼观台、武夷山等地交流经验,传经送宝。在前几年,西北名丑孙存蝶,在庙会上演出,为太白庙功德薄上捐款。 </p><p class="ql-block"> 西安太白庙,不但是宗教活动场地,更是文化交流场地,每年庙会期间,书画家们带上笔墨,与同行交流出售字画。爱秦腔的人们,聚在一起吼起秦腔,文武场面的师傅们打的打拉的拉,就开始切蹉交流了。 </p><p class="ql-block"> 太白庙,历经风风雨雨,至今还活跃在乡亲们的记忆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窦四明,西安国际港务区新筑街办新农(龙王庙)村人。灞桥区作家协会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