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游浦江 2025.10.2~4

安康

<p class="ql-block">  国庆长假第二天,小女婿和小女儿带上我们俩老驱车前往他的家乡浦江岩头镇,那里有生他养他的父亲母亲,<span style="font-size:18px;">那里是他成长的摇篮。这次他将安排我们为时三日两晚的浦江自由行。</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十月二日 第一天 晴</p><p class="ql-block">这是我第二次去他家了,听到车子停靠门前的声音,亲家公亲家母热情的把我们迎进已开着空调的屋里,我们已有十多年不见了,样貌倒是没啥改变,只是亲家公一头白发外脸上还添了不少老年斑,亲家母的华发也频添了许多白发,但白里透红的脸庞足以说明她气色不错。总之他俩精气神都很足,看上去比我和先生强多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餐,亲家母和她女儿早已为我们准备了一桌丰盛的佳肴。</p><p class="ql-block">饭后,小女婿开车去县城安排我们入住天慧酒店,稍作休息后就开车带我们参观上山文化遗址公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为与亲家公亲家母的合影</p><p class="ql-block">世上行人千千万,能和他们结为亲家,这也是一种缘份。</p> <p class="ql-block">秋天了,太阳还是那么炽热,老公说去稻田拍照,“我不去,太热了″,得知稻田就在旁边,我立马戴上墨镜撑起遮阳伞离开凉爽的空调房,果不其然只几十步的路就到了稻田,选择一片比较金黄的稻谷咔了几张照片,也足够我乐呵半天了。</p> <p class="ql-block">下午参观"上山国家考古遗扯公园"。</p><p class="ql-block">2000年的秋冬,考古人员在浦江上山一块小山丘发现一万年以前的遗址。</p><p class="ql-block">在那里出土了大量的大口盆、石磨盘等诸多典型生活器具,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最古老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p><p class="ql-block">上山遗址还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栽备稻,这证明上山先民早已学会了水稻种植,历史在这里率先迈出了革命性的一步。</p> <p class="ql-block">遗址公园内有二个展馆</p><p class="ql-block">重点在左面的一号馆</p> <p class="ql-block">展馆内呈现的考古发掘现场</p><p class="ql-block">上山文化的横空出世,比浙江其他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都要早五千年,足以证明浙江在这片神奇土地上自古以来的创造活力以及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上山文化是中国新石器中年代最早、发现遗址数量最多、陶器组合和文化面貌最为明确的考古学文化,它以大口盆、平底盘、双耳罐等为特点,是一套完整的生活表达。</p><p class="ql-block">对上山这片土地而言,早期就设定了中国发展的方向。定义了什么是中国的多元一体、连绵不绝,这一切都从上山时代开始。</p> <p class="ql-block">“定居",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重要的一次"革命″,对人口、经济、社会等都产生了直接且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在中国,上山文化因较早进入定居时代,因此能迅速发展成为以金衢盆地为中心多达21处遗址的聚落群,遥遥领先于同时期其他零星发现的定居遗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今天才明白,原来远古中华第一村,就在我今天脚踩的地方啊!</p> <p class="ql-block">中国是世界三大农业起源地之一</p><p class="ql-block">西亚(土耳其一带): 是小麦 大麦起源地</p><p class="ql-block">美洲: 玉米起源地</p><p class="ql-block">中国: 小米和稻米起源地</p><p class="ql-block">其中尤以上山文化发现的稻作遗存</p><p class="ql-block">为最早。它奠定了半个中国的经济基础,並影响了整个世界。</p><p class="ql-block">图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稻谷之父袁隆平先生题词</span></p> <p class="ql-block">十月三日 第二天 晴</p><p class="ql-block">上午小女婿驾车带我们游玩通济湖景区,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济湖(通济桥水库)地处浦阳江上游,被浦江中、南两大山脉环抱,水库集水面积106.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8米,坝高42米。“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是其特色,湖面分布6个主岛和36个半岛,形成“百岛湖”的独特风貌。</p> <p class="ql-block">沿湖的游步道几乎走不到尽头,好象是环湖建造的吧,说明浦江政府为民造福是不惜一切代价的👍🏻</p> <p class="ql-block">《天空之镜》</p><p class="ql-block">碧水蓝天 </p><p class="ql-block">山水与共</p><p class="ql-block">怪不得有人称其为"浙江的洱海″。</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有一个“天空之城″婚纱摄影基地</p><p class="ql-block">年轻人在这美丽的本土也可以拍出与大城市一样的婚纱大片</p> <p class="ql-block">哇,这几颗枝繁叶茂的栾树真漂亮,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艳丽。</p> <p class="ql-block">栾树,它不只是秋天的“颜值担当”,更蕴含着慷慨的生命气息。当别的树木在秋风中匆匆落叶时,它却循着自己的节奏:先开花,将夏末的余温酿成枝头的璀璨;再结果,把秋日的萧瑟化作盏盏“灯笼”的绚烂;最后叶落如静静的落款。</p> <p class="ql-block">接下去小女婿驱车前往水库大坝,考虑到我们年老爬山困难,竟然直接把我们送到大坝顶,山里山弯里弯的盘山公路,二车交会时还真有点提心吊胆,我诙谐的说″你今天比路考还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济桥水库始建于1958年12月,是浙江省首批大中型水库之一,兼具防洪灌溉、生态补水等综合功能,现为浦江县最大饮用水源地。</p> <p class="ql-block">可以断言,没有这块大石碑,通济湖将逊色不少。</p> <p class="ql-block">嗨!别走那么快啊</p><p class="ql-block">与这颗罗汉松同个框不是蛮好的吗,把后面这块题词的石碑也一起拍进去。</p> <p class="ql-block">在水库的大坝上也彰显红红火火的国庆气氛,一排五星红旗在青山衬托下显得格外艳丽。</p> <p class="ql-block">下山后又来到大坝的正面,拍了张照片很难看清上面"通济桥水库″这五个字,要是有个″大疆"拍摄该有多好。</p> <p class="ql-block">中餐在小女婿的同乡同事(也是我们的同事)亦好友的家里吃饭,一桌子的美味佳肴大多由他们的儿子撑勺。你们或许还不知道,他的老婆也是我小女介绍的呢,而且更有意思的是,他的老婆竟然与我双胞胎女儿同年同月同日生,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离谱?哈哈😃人间有的事就这么玄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了我们游玩方便又尽心,女婿退掉了昨晚住的酒店,中饭后入住离塔山公园最近的塔山宾馆,稍作休息后我们就步行去近在咫尺的塔山公园。</p> <p class="ql-block">塔山公园前身是龙峰山,因北宋龙德寺遗址得名。龙德寺塔始建于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天圣三年(1025年)建成,现存四层以上为北宋原构。1979年修缮时恢复塔基与塔刹结构,1982年以古塔为中心建园。 ‌</p> <p class="ql-block">龙德寺塔‌</p><p class="ql-block">距今已一千多年历史,七层六面砖木结构,高36米,为中国现存较完好的北宋楼阁式砖塔之一,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 <p class="ql-block">古塔里拍古塔的英姿</p><p class="ql-block">一个美丽的几何六边形</p><p class="ql-block">见视频</p> <p class="ql-block">公园内古树群中一颗古樟</p><p class="ql-block">经历了800多个春夏秋冬</p><p class="ql-block">可还是枝繁叶茂</p><p class="ql-block">它的胸经已达2.1米</p><p class="ql-block">3、4个人也抱不过来</p> <p class="ql-block">晚上就在宾馆附近的迎春门一条老街观看板凳龙表演,我们进去时已过7点,都不见龙的踪影,也不知舞龙表演是过了还是没过。只见一拨又一拨的游客涌进来也有涌出去的,几乎填满了並不宽畅的整条老街。</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室内感受书法的氛围和文字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感受木雕工艺的精湛</p> <p class="ql-block">哦,街边这个小姑娘弹起古铮有模有样,似行云流水,真好听。</p> <p class="ql-block">忽听锣鼓声由远而近</p><p class="ql-block">哦!期待的龙终于来了</p><p class="ql-block">见视频</p> <p class="ql-block">浦江板凳龙是浙江省浦江县的传统民俗舞蹈,以板凳串联成龙形灯阵,集书法、绘画、剪纸等艺术于一体,融体育、杂技、舞蹈为一炉。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4年作为“春节”组成部分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p class="ql-block">呵呵!原来浦江板凳龙是这么了不起的一条龙,真叫一个不得了、了不得啊👍🏻👍🏻</p> <p class="ql-block">浦江板凳龙起源于唐代</p><p class="ql-block">成熟于宋元,明清最鼎盛</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后复兴</p><p class="ql-block">它由龙头、龙身(子灯)、龙尾三部分组成,俗称“长灯”,可串联数十至上千节板凳。</p><p class="ql-block">龙头分仰天龙、俯地龙等,龙身造型有方灯、酒坛灯、字灯等11种。‌‌</p> <p class="ql-block">听亲家公说,舞龙的人全是从各个村庄抽上去的志愿者,政府没有给报酬的,他还指指图片中走在龙头旁边的人说“他就是我们村里的人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哇哦,这个龙头如此之庞大,没有強壮的身体绝对是吃不消舞龙的。</span></p> <p class="ql-block">图为盘龙表演</p><p class="ql-block">随着锣鼓声的不断紧密</p><p class="ql-block">板凳龙舞达到今晚灯会的高潮</p><p class="ql-block">平常只在电视或手机上看到的板凳龙,今晚就在浦江当地亲眼目睹了板凳龙的雄姿和舞蹈。</p> <p class="ql-block">人生旅程所剩无多,能够相伴到老直到头发白了牙齿掉了还能手牵着手,也是件不容易的事。尤其到了断崖式衰老的这把年纪,连走路都要小心奕奕,何况我这位腰椎两次手术、脚踝还留有钢钉的先生,我必须护其左右。</p><p class="ql-block">唉!明白了人活着,只有今生没有来世,就会好好珍惜当下每一天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为归途中小女的偷拍</p><p class="ql-block">每一帧照片都是有它的意和境</p><p class="ql-block">故把这也收进了此美篇</p> <p class="ql-block">十月四日 第三天 晴</p><p class="ql-block">上午告别亲家公亲家母后,小女婿驱车前往龙潭古寺。</p><p class="ql-block">该寺历史悠久,始建于唐元和年间(806-820 年),因寺后深潭似巨龙盘踞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古寺虽小,文化瑰宝却不少,里面珍藏着宋代《五百罗汉图》石刻、元代高僧孤云禅师《龙潭十二景》诗碑、明代书画大家宋濂题写的 “大千世界” 匾额等都是称得上极品的艺术瑰宝。</p> <p class="ql-block">寺内一株逆势向上生长的唐代倒长柏树,被称作 “佛门锦鲤”;以及每遇山雨会发出奇特共鸣声的梵音龙潭,古人认为是 “天龙听经″。</p> <p class="ql-block">这是个与众不同的古寺</p><p class="ql-block">罗汉们一个个围绕着古树或坐或立,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龙潭古寺,小女婿驱车来到浦江檀溪镇潘周家村吃“一根面”,浦江‘一根面″是潘周家村传承数百年的传统面食技艺,以 “一根面条从头拉到尾而不断” 的独特工艺闻名,被誉为 “江南第一面”。</p> <p class="ql-block">潘周家村也是个古镇,斑剝的老墙在静谧中无声的倾诉着它的历史和苍桑。</p><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周家是南宋时从杭州迁来,拒今已有770余年,潘家是明朝时从古徽州迁来,也有410年历史。两家于2005年合并改称为潘周家村,为浦江檀溪镇下辖村,现有农户500余户,人口约1600余人。</p><p class="ql-block">古村保留有明清古建筑群,含10余座明清厅堂,雕梁画栋工艺考究。</p> <p class="ql-block">这是个令人惊艳的小众村落,人称“挂面村”,行走其间犹如穿梭于挂面瀑布之中。</p><p class="ql-block">《中国梦想秀》《舌尖上的中国》等,揭开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人杰地灵的浦江还有个深藏着的“面条村”,</span>让这个深藏民间的心传手工挂面公诸于世。</p><p class="ql-block">可别小瞧这根面,它带领浦江潘周家村村民走上了一条致富路,2024年全村手工面年产值达1200万元。 ‌</p> <p class="ql-block">村里到处可见“一根面”的招牌</p><p class="ql-block">有的还座无虚席</p><p class="ql-block">我们找了家"表哥一根面″用餐</p><p class="ql-block">小女婿点了三个菜、二份(2根)面,把我们四个人吃得打饱膈,这种拉面我还是第一次品尝,味道蛮好,旅游看景是一方面,品尝当地美食也是一方面。</p> <p class="ql-block">“一根面” 以长、细、韧、滑著称,</p><p class="ql-block">煮时不糊、柔软滑润、嚼不粘齿,养胃健脾,老少皆宜,乃面中一绝也。</p> <p class="ql-block">我第一次品尝浦江一根面,吃了后且得了后遗症~吃了还想吃啊😋</p> <p class="ql-block">古村中一翘角长廊</p><p class="ql-block">因天气太热</p><p class="ql-block">静悄悄的廊内空荡荡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个别致的小水塘</p><p class="ql-block">四周用一块块原石砌成</p><p class="ql-block">路面上又用大石头围了一圈</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见过的农具~风车</p><p class="ql-block">用来扇稻谷除去秕谷的</p> <p class="ql-block">白墙黛瓦上一抹跃动的红</p><p class="ql-block">在蓝天白云下迎风闪曜</p><p class="ql-block">这一抹红既能定义国家的欣欣向荣又能诉说人们浓烈得化不开的爱国情结,这是14亿中国人心中跃动的色彩,更是精神图腾和力量的源泉。</p> <p class="ql-block">这次三日两晚的浦江自由行,小女婿把一切都安排得妥妥滴,感谢他为我们付出的辛劳和心血。</p><p class="ql-block">浦江行让我收获滿滿,特别是参观上山文化遗址公园后,明白了上山文化的重要意义,正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个遗址,掀开了中国谁也未曾涉足的万年文化史。</span>它囊括了三个了不起的第一,①它是世界稻作农业的起源地②它是中国农耕村落文化的源头③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彩陶发源地。</p><p class="ql-block">除了上山文化遗址公园,还游玩了有“浙江小洱海"著称的通济湖和网红打卡地“龙潭古寺″,以及一根面出名的古村落~潘周家村,并在那里第一次品尝到了一根面的美味。</p><p class="ql-block">也是第一次真真切切的欣赏到了国家非遗的浦江板凳龙表演。</p><p class="ql-block">这次浦江之行,也要谢谢亲家公、亲家母还有宾艳及其女儿的盛情款待,亲家母还为我们的到来亲手制作浦江人用来招待贵客的肉菜饼和大馄饨,临走时还送上自己种的萝卜菜和大南瓜。这纯朴的热情总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而弥久,别离时道一声保重,温暖你我、也温暖了二家人。</p><p class="ql-block"> 钱兰飞 2025.10.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