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患难见真情》:苦难中绽放的人性之花

爱菊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患难见真情》,以质朴无华的文字,勾勒出一幅在苦难中相依为命的动人画卷,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人性在困境中闪耀的温暖光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苦难的真实与沉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章开篇便以“46元外债像块浸透冷水的青砖”这一形象比喻,将生活的重压具象化。堂姐在生产队评工分时,整日劳累最多只能评8分,十斤青草换一分工的艰辛,手被草叶和镰刀划出的血痕,生动地展现出底层劳动者为生存付出的巨大努力。过年时萝卜馅的饺子、补丁摞补丁的衣裳、垃圾堆里捡来的补衣线,这些细节将贫困的生活刻画得入木三分,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艰难的时代,与主人公一同感受生活的困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姐妹情深的动人力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下,堂姐对“我”的关爱与付出显得尤为珍贵。新学年,堂姐瞒着“我”报名,面对“我”的抗拒,她无奈抹泪,却又在看到“我”对读书的渴望后,四处求情为“我”免去费用并发新书。当“我”因学纺线浪费棉线而手忙脚乱时,堂姐没有责怪,而是耐心地将棉线续上,她呼出的白气在棉线上凝成冰晶,这一画面不仅体现了生活的艰辛,更蕴含着姐妹间深厚的情感。堂姐激动地将“我”揽入怀中,亲吻额头,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只剩下希望和自信,这份姐妹情深成为黑暗生活中的一抹亮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社会温情的温暖点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除了姐妹情,文章还展现了社会中的温情。后院连堂哥家的嫂子和姐妹热情帮“我”纺线;好心的街坊邻居送面送红薯;老城的琴女姑介绍司马大哥,司马大哥的善良与真诚,都为这个苦难的家庭带来了一丝温暖。这些温情的存在,让读者看到在艰难岁月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与关爱,并没有被生活的困苦所磨灭,反而更加珍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离别中的成长与牵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章结尾处,堂姐想带“我”一起走,而“我”选择留下,不想再给姐添乱。离别时,堂姐塞给“我”的红油纸伞,伞骨冰凉却带着她的体温,这一细节将姐妹间的牵挂与不舍表现得淋漓尽致。“我”毅然决然回到老家,结束了与堂姐相依为命的日子,但这份牵挂却永远留在心底,如同老井深处的月影,荡漾不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患难见真情》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却以真实的苦难、深厚的情感、温暖的互助,打动了读者的心。它让我们看到,在生活的重压下,人性的美好依然熠熠生辉,这份真情,将永远在岁月中闪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