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寒露节气,作为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一环,不仅代表着自然界气候的变化,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间故事。</p> <p class="ql-block">寒露与荞麦的故事</p><p class="ql-block">相传,天庭的荞麦仙女为了拯救人间饥荒,从天庭偷来种子撒向人间,最终被天庭发现并引发寒潮以消除祸患。</p><p class="ql-block">尽管如此,荞麦种子已经生根发芽,帮助人们度过了饥荒。人们为了纪念荞麦仙女,将这种作物称为荞麦,而这场寒潮发生的日子便是寒露节气。</p> <p class="ql-block">吃螃蟹的习俗</p><p class="ql-block">寒露时节,气温下降,螃蟹肉质肥美,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p><p class="ql-block">关于吃螃蟹的习俗,有一个传说与巴解有关。巴解在治水时,为了解决“夹人虫”的威胁,巧妙地将它们引入沸水中烫死。烫死的虫子通体红色,香气扑鼻,巴解尝试后觉得美味,于是人们纷纷效仿,吃起了“夹人虫”,即螃蟹。为了纪念巴解,人们将这种美味的生物称为“蟹”。</p> <p class="ql-block">登高的习俗</p><p class="ql-block">寒露时节,人们有登高的习俗,这与重阳节紧密相关。登高不仅是为了观赏秋天的美景,更是寓意着“步步高升”和“高寿”。在古代,人们相信登高可以避祸,同时也能让人心情愉悦,忘却烦恼。</p><p class="ql-block">寒露节气通过这些民间故事和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加深了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寒露(Cold Dew),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p><p class="ql-block">斗指辛;太阳到达黄经195°;在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干支历戌月的起始。与白露相似,寒露也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寒露时节,露水更浓,寒气更重。</p> <p class="ql-block">“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p><p class="ql-block">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寒露,九月节。</p><p class="ql-block">露气寒冷,将凝结也。”露珠冷寒而欲凝结,放出微微寒光,“寒露”之名由此得来。</p><p class="ql-block">寒露有三候:</p><p class="ql-block">一候鸿雁来宾;</p><p class="ql-block">二候雀入大水为蛤;</p><p class="ql-block">三候菊有黄华。</p> <p class="ql-block">寒露常见天气有雾霾天气、寒露风、华西秋雨等。</p><p class="ql-block">寒露节气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时有冷空气南下,昼夜温差较大,并且秋燥明显。中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受冷高压的控制,昼暖夜凉,白天往往秋高气爽。</p><p class="ql-block">从气候特点上看,南方气爽风凉,少雨干燥;北方的东北、西北地区已呈现冬季景象。</p><p class="ql-block">寒露传统习俗主要有赏枫叶、吃芝麻、吃螃蟹、饮秋茶等。</p><p class="ql-block">寒露时节,北方应播种完小麦,不宜再迟,以免减产。南方应适时播油菜、种蚕豆等。</p><p class="ql-block">华南地区将会出现一种灾害性天气直接影响“三秋”的进度与质量。因此要利用天气预报,抢晴天收获和播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