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战友的榜样——杨宇军

南山闲人

<p class="ql-block">  提及杨宇军,许多人会想起他站在国防部新闻发布台前的模样——一身正装,语调沉稳,用精准的表述向全世界传递中国军队的声音,那份专业与担当,曾让无数人印象深刻。而于我而言,他不仅是那个在国际视野中发声的新闻发言人,更是一位并肩工作过、至今仍常相谈的战友,一位刻在日常里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  时任国防部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的杨宇军大校。</p> <p class="ql-block">  2018年,我有幸作为中宣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全国首届“最美退役军人”评选的特约撰稿人赴京工作,也正是这段经历,让我与杨宇军战友有了近距离相处的机会。彼时他已从国防部岗位转身,却仍心系退役军人工作,主动前来辅导“最美退役军人”作报告——他负责指导演讲的节奏与表达,我负责修改报告稿的字句与逻辑。本以为曾站在国家级发言台的他会带着距离感,可相处下来才发现,他身上满是军人的爽朗与亲和:聊起军旅岁月,我们因年龄相仿、兵龄相近,又恰是同年退役,总有说不完的共同话题;讨论工作时,他从不会摆“前辈”架子,反而会认真倾听我的想法,哪怕是一个用词的调整,也会耐心交流彼此的思路。那份褪去“发言人”光环后的平实,让我真切感受到:他从未因岗位变化而丢掉军人的本色。</p> <p class="ql-block">  2018年11月,本文作者南山闲人(右)和和杨宇军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后来才慢慢懂得,杨宇军的榜样力量,从不是来自身份的光环,而是源于每一个角色里的坚守。在国防部,他是传递国防声音的“窗口”,以专业守护国家形象;到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任院长,他转身为育人者,把多年积累的经验化作培养后辈的养分;即便在辅导“最美退役军人”这样的基层工作中,他也始终带着敬畏与热忱,用行动帮更多退役军人展现风采。这份“在哪都能发光”的担当,正是军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底色的最好诠释。</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们仍会在微信里偶尔交流,有时是聊起各自工作的近况,有时是分享一段关于退役军人的暖心新闻。每次对话,都像又一次感受到他身上那份不变的初心——无论身处哪个岗位,始终记得自己曾是一名军人,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也始终愿意为战友、为行业多尽一份力。</p><p class="ql-block"> 杨宇军战友,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榜样从不是遥不可及的符号,而是那些在不同赛道上始终坚守初心、保持本色的同行者。而他,便是这样一位让我们看得见、学得到的战友榜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