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十月的清晨微凉,筹备多日的一次长途骑行即将启程。早晨7点半,参与的十一位骑友在华峰云川大桥集结,追逐晨光,车轮轻转,开启了这次约120公里的山野之旅。</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清晨的湖畔,薄雾缭绕,顺金沙江而下,两岸青山如黛,水色与天光交融,仿佛驶入一幅水墨长卷。</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沿着湖边行驶了18公里,在绥江县石龙村对面转入爬坡,十二公里山路蜿蜒攀升至海拔千米之巅,这是今天骑行的难点和痛点之一,好在经过改造的公路坡度较平缓,在一路欢谈中,约一个半小时终于抵达公路山顶。</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期间,在路边的观云台驻足留影。</p> <p class="ql-block"> 一山之隔,迥然不同,从爬坡起点到公路顶,公路基本是干的,接近公路顶时,山林中涌出浓雾,至坡顶后林间小雨悄然而至,此后的下坡,一路上是湿漉漉的,虽卷不起泥水,但也不敢全速疾驰,却更添骑行意境——山风拂面,绿意扑怀。</p><p class="ql-block"> 因为正处于长假期间,原本较冷清的公路变得有点繁忙。</p> <p class="ql-block"> 过龙溪乡后,除了一段爬坡外,基本就是平路或微下坡,近一个小时到达今天的目的地——龙华古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龙华古镇依山傍水而建,老街的青石板浸润在细雨中泛着幽光。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川南重镇,曾是茶马古道要冲,如今老街依旧保留着许多木质建筑房子,雕花窗棂,岁月斑驳却不失温润。</span></p> <p class="ql-block"> 踏上古镇的青石板路,指尖掠过古旧木质房子斑驳的窗棂,岁月的纹路便顺着指缝漫了上来。石板被百年脚步磨得发亮,每道裂痕里都嵌着未说尽的故事;木房的梁柱早已褪去新漆,却在风雨侵蚀中沉淀出温润的包浆,像一位沉默的老者,用沧桑的肌理诉说过往。</p><p class="ql-block"> 不必刻意追寻历史的痕迹,它就藏在檐角垂落的旧灯笼里,躲在墙角丛生的青苔间,甚至融在空气里那缕若有若无的樟木香气中。走在这里,时间仿佛慢了下来,脚下每一步都是与岁月的对话,眼中每一幕都是历史感的具象,让人忍不住放轻脚步,怕惊扰了这满镇的旧时光。</p> <p class="ql-block"> 在老集镇的“胡勇饭店”吃饭,这家餐馆也是当地的老字号,经营了很多年,位于老集镇三条主要大街交汇处,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停车坝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菜非常丰富,特别下饭,骑行也是一项体力活路,特别是长距离高强度骑行,需要能量补充。</p> <p class="ql-block"> 饭后,打卡八仙山。八仙山位于四川屏山县龙华镇,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 地理环境:景区规划总面积2.54平方公里,海拔891米,属典型丹霞地貌,空气清新、土壤富硒,年最高气温不超过30度。</p><p class="ql-block">- 历史文化:相传八仙曾在此歇息,故得名八仙山。山上的八仙山大佛高32米,原本排名世界第三,阿富汗巴米扬大佛被摧毁后,成为世界第一立佛,其建造年代不详,风格独特,可能与少数民族有关。大佛右侧有建于1841年的丹霞洞石窟群,系供奉道教神像之所,体现了儒、释、道三教文化的交融。</p><p class="ql-block">- 自然景观:八仙山景色优美,山顶有一望无垠的茶园风光,可观云海日出,远眺老君山,近观五指山。</p> <p class="ql-block"> 骑行来龙华有好几次,一直有一个未了心愿,就是登八仙山,几次都因故未成,这次也如此,因为登顶游览及返回,估计至少需要二个小时,每一次骑行,最大的问题就是时间不足,去程及回程保守7个小时,此外,天气等也是一个考虑的因素,今天是两者皆不具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返程才是真正考验。出集镇后有几公里属于平路和下坡,之后,便是接连不断的爬坡,至永福镇岔路口213国道线,坡度较平缓,至五指山隧道全程上坡。</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今天天气很不给力,在龙华镇就一直小雨连连,骑友芶老师还专门给大家买了一次性雨衣。因为雨也不是很大,我最初没有穿雨衣,勉强能应对天上的雨水,最大的问题,是后轮卷起的泥水,会甩到背上,一会儿就感觉后背拨凉拨凉的,于是降低车速,这样跑了几公里,最后,感觉雨势增大,只得穿上。不过,穿与不穿各有弊端,被一层塑料包裹着,热量散发不了,闷得慌,不一会儿衣服被汗水浸透。骑行多年,这还是第一次穿雨衣进行,上一次从团结回来,在林家坝遭遇大雨,也不曾穿过雨衣。</p> <p class="ql-block"> 永福镇至五指山隧道的213国道,车流非常多,主要是大货车。一个小时左右到隧道口,老聂和“阿牛哥”最后到达。事后,“阿牛哥”很有感触说,“老聂真有长者风范,看我登那长坡体力够呛,等我,鼓励我。给我讲10年前骑宜宾的故事,还给我换他那车让我骑,他故事中有魔力,能让人克服畏难情绪,慢点都接着干。感谢大家,感谢老聂”。</p> <p class="ql-block"> 五指山隧道长约4公里,全程下坡,出隧道后一路飞驰而下,经中都镇边缘,过南岸云川大桥,下午5点过回到县城。虽精疲力竭,但心中畅快无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一日,风雨无阻,踏过历史街巷,也征服了蜿蜒山路。骑行不止是运动,更是与自然和时光的一场对话!</span></p> <p class="ql-block"> 为了骑行安全,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本次骑行首次采用网络签署承诺书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骑行后感触</p> <p class="ql-block"> 阿牛哥,“没有跟你们一起骑罗坪,就用骑龙华来惩罚自己。我现在整个人从脚底到腿,屁股到腰,手掌都疼呀。屁股上跟疤着个三角形一样的。拿都拿不下来”。</p><p class="ql-block"> 有几个骑友是第一次骑行龙华,首次即高光时刻,应该记忆深刻吧!</p> <p class="ql-block">本美篇采用了部分骑友的图片和视频,在此表示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