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主题阅读】第三季之“沟通专题”《沟通的艺术》第三部分导读</b></p><p class="ql-block"> 导读人:林小燕 卜德平</p><p class="ql-block"><b>【主题阅读】第三季沟通之旅第四站</b>:</p><p class="ql-block">【主题阅读】第三季之“关系的织网:亲密、氛围与冲突的平衡术”——《沟通的艺术》第三部分“看人之间”导读</p><p class="ql-block">导语亲爱的伙伴们:</p><p class="ql-block"> 欢迎来到“沟通之旅”最具温度的一站——当沟通的视角从“个体”转向“之间”,我们便踏入了一片由关系构筑的广阔天地。如果说之前的旅程让我们掌握了沟通的“语法”,那么这一站,我们将共同探寻人际关系的“诗篇”:<b>关系如何萌芽与深化?亲密与独立如何平衡?沟通的氛围如何营造?冲突的激流又如何化为成长的清泉?</b> </p><p class="ql-block"> 在第9章,我们将共同梳理人际关系的脉络,看它是如何从初见的寒暄,一步步走向亲密的对话,并在动态的张力中寻找平衡。</p><p class="ql-block"> 第10章将带我们深入“亲密关系”的内核,探讨家人、友人与爱人之间,那些最深切的情感表达与最独特的沟通密码。</p><p class="ql-block"> 第11章将揭示沟通中的“隐形气候”——肯定与防卫、开放与封闭,如何在不经意间决定了关系的晴雨。</p><p class="ql-block"> 而第12章,我们将重新审视沟通中最常见的挑战——冲突,学习如何将看似破坏性的对抗,转化为创造性的联结。 </p><p class="ql-block"> 愿您在此站中,不仅理解关系的构成,更能习得维系与滋养关系的智慧——因为所有沟通技巧的最终归宿,都是为在“我”与“你”之间,架起一座座坚实而温暖的桥梁。让我们一起,从相识到相知,从摩擦到融合,在关系的织网中,遇见更完整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章节内容导读</b></p><p class="ql-block"> 第九章亲密关系重要且可塑造 </p><p class="ql-block"> 第九章的核心在于阐明亲密关系的本质、类型及其维持之道。它指出,亲密关系是生活满意度和情绪幸福感的基石。</p><p class="ql-block"> <b>【核心观点聚焦】 </b></p><p class="ql-block"> 1. 关系的重要性与维度重要性:<b>亲密关系并非奢侈品,而是心理和情感的必需品。</b>研究表明,绝症患者将亲密关系列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物。</p><p class="ql-block"><b> 2.亲密的四个向度:</b>亲密感远不止是情感的亲近,它是一个多维概念。</p><p class="ql-block"> (1)身体的亲密:包括性接触和非性的身体接触(拥抱、握手),始于婴儿期,贯穿一生。</p><p class="ql-block"> (2)智力的亲密:通过分享重要的想法和观念,进行思想碰撞而建立。</p><p class="ql-block"> (3)情绪的亲密:这是核心,通过交换真实的情感和私人信息来创造联结。它是自我坦露的产物。</p><p class="ql-block"> (4)共享活动:通过一起做事(工作、运动、爱好)来建立亲密感,尤其是男性更常以此表达和体验亲密。</p><p class="ql-block"> 2. 关系的发展与演变模式</p><p class="ql-block"> 本章重点不在阶段理论,而在关系的动态维持与挑战。关系的常态是变动,即使最稳固的关系也会经历起伏,在亲密与疏远、稳定与求新之间循环。</p><p class="ql-block"> 核心挑战:<b>辩证的张力</b>。关系中最有力的动力是管理内在的矛盾需求。第九章虽未重复第八章的三种张力,但通篇体现了如何管理这些张力,例如在“公开与隐私”之间平衡自我坦露的程度。</p><p class="ql-block"> 转折点:关系会因特定事件(如第一次说“我爱你”、第一次大争吵、同居、求婚)而发生质的改变,这些关系转折点标志着关系的演进。 </p><p class="ql-block"> 3. 沟通与关系的相互塑造</p><p class="ql-block"> 沟通定义和维系关系:我们通过沟通来建立、维持、修复和结束关系。 </p><p class="ql-block"> 家人沟通:家庭沟通是形成性的(塑造我们)、由角色驱动的、且是自发的(无法选择家人)。家庭作为一个系统,成员相互依赖,沟通模式(如谈话取向和遵从取向)深刻影响家庭氛围。</p><p class="ql-block"> 友人沟通:友谊是自愿的,其沟通方式因类型(长期/短期、高度坦露/低度坦露、任务导向/关系导向)而异,也深受性别和文化影响。 </p><p class="ql-block"> 爱人沟通:恋人之间有独特的冲突类型(波动型、回避型、效用型)和表达爱的独特方式(爱的语言),这些都通过沟通来体现和协调。</p><p class="ql-block"><b>【核心问题】</b> </p><p class="ql-block"> <b>回顾与剖析 </b></p><p class="ql-block"> <b>回顾一段重要关系。</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哪个阶段最考验沟通智慧?如何应对“辩证张力”?</b>以一段重要的伴侣关系为例。</p><p class="ql-block"> <b>最考验沟通智慧的阶段。</b>从热恋期(强化/整合阶段)过渡到长期承诺阶段(结合后)。此时,热恋的光环褪去,生活的琐碎和真实的一面浮现,是最容易产生幻灭感和矛盾的时期。</p><p class="ql-block"> <b>核心辩证张力:联系与自主</b>。具体表现为:一方希望有更多共同的时间和未来的计划(联系),而对方在专注于个人职业发展的关键期,需要大量的个人时间和空间(自主)。这导致了“我想多见面”和“我需要专注”之间的拉锯战。</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如何运用沟通应对</b><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span>以第一人称描述) </p><p class="ql-block"> 1. <b>从指责到理解</b>:初期,我的沟通是防卫性的,带有指责:“你总是工作,根本不在乎我。”(评价式沟通)。这引发了争吵。后来,我运用了清晰信息处方,改为<b>描述式沟通:</b>“这周我们只见了一次面(<b>行为</b>),我担心我们的关系会变淡,也感觉你好像不需要我了(<b>解释/感觉</b>)。这让我感到很不安和孤单(<b>感觉</b>)。我希望我们能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支持你的事业,也能让我们的关系有稳定的滋养(<b>意图</b>)。” </p><p class="ql-block"> 2. <b>开展“关系对话”(后设沟通)</b>:我们进行了一次坦诚的对话,主题就是“如何平衡我俩的需求”。这不再是争论“谁对谁错”,而是共同面对“我们”的问题。 </p><p class="ql-block"> 3. <b>共同创造解决方案</b>(<b>整合策略</b>):通过沟通,我们协商出一个新方案:<b>质重于量</b>。约定每周有两个晚上是“<b>高质量约会夜</b>”,完全专注彼此,不工作不看手机。 </p><p class="ql-block"> <b>尊重“自主时间”</b>:明确对方的“个人工作时段”,在此期间我不打扰,并利用这个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 </p><p class="ql-block"> <b>创造共同目标</b>:一起规划一个短期旅行,将个人目标(放松)与关系目标(创造共同回忆)结合,为关系注入“新奇”。 </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结果:沟通智慧在于,我们没有消除张力,而是通过坦诚的沟通和共同的协商,将“联系与自主”这一对矛盾,转化为了可以共同管理的合作项目,使关系更具韧性。</b></p><p class="ql-block"><b>【联系实际与行动建议】 </b></p><p class="ql-block"> 1<b>. 反思:</b>诊断一段希望改善的关系,与一位渐行渐远的老友,提升的亲密度或和谐度。</p><p class="ql-block"> 诊断阶段:关系目前处于停滞或分化阶段。由于生活轨迹不同,联系频率和深度大不如前,但彼此仍珍视这份情谊。</p><p class="ql-block"> 诊断核心张力:公开与隐私。我想深入了解对方现在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公开),但不知从何问起,也担心过于唐突,侵犯对方的隐私或显得不合时宜。评估沟通模式:当前的沟通停留在低风险的话题(广度有余,深度不足),缺乏情绪的亲密。需要从“寒暄式”沟通转向“情感式”沟通。 </p><p class="ql-block"> <b>2. 行动:</b>尝试进行一次“关系对话”基于诊断,策划一次旨在加深联结的沟通。</p><p class="ql-block"> <b>第一步:创造安全的环境 </b></p><p class="ql-block"> 渠道:选择一种让对方感到舒适的方式,比如一封真诚的邮件或一条长信息开头,然后约一次安静的视频通话或面对面交谈。 场白(运用支持性行为):“嘿,最近总想起我们以前一起……的时光,觉得很温暖。虽然我们现在不常聊,但你在我心里一直是很重要的朋友。我有点好奇你最近的生活,特别是内心的一些感受,想找个时间好好聊聊,不知道你方便吗?”</p><p class="ql-block"> <b>第二步:运用清晰信息处方进行分享与邀请。</b></p><p class="ql-block"> 行为与感觉:“我发现我们上次深度聊天已经是半年前了(行为)。我有时会有点想念那种无话不谈的感觉,也有点担心我们会不会因为距离就慢慢生疏了(感觉)。” </p><p class="ql-block"> 解释与意图:“我明白大家都很忙,生活重心也不同了(解释)。我没有任何压力,只是真诚地希望我们还能是那个可以分享快乐和烦恼的知己(意图)。你最近怎么样?有没有什么想聊的?”</p><p class="ql-block"> <b>第三步:积极倾听,共同商议新规则 </b></p><p class="ql-block"> 重点倾听:当对方回应时,全身心投入,使用释义(“所以你的意思是,你现在主要精力都在……上,感觉……”)和共情(“听起来你压力挺大的”)。 </p><p class="ql-block"> 共同商议:如果对方也有加深联系的意愿,可以一起头脑风暴。“那我们以后能不能每月固定一次视频‘茶话会’?”或者“要不我们搞个共享日记APP,随时可以往上写点想法?” 尊重对方的节奏:如果对方目前没有准备好进行深度坦露,也要表示理解和尊重,保持 door open(“没关系,任何时候你想聊,我都在。”),这本身也是一种支持。 </p><p class="ql-block"> 通过这样一次充满尊重和真诚的“关系对话”,你就在主动地为这段关系注入新的活力,运用沟通的艺术去修复和加深彼此的联结。</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57, 181, 74);">记住,最大的风险不是开口后可能被拒绝,而是永远不开口而让关系自然消亡。勇气和真诚,是沟通智慧的第一步。</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第十章增进沟通氛围 </b></p><p class="ql-block"> 本章的核心逻辑是:沟通氛围是关系中的情绪基调,它由沟通双方共同塑造,并直接影响沟通的效率和关系的健康度。</p><p class="ql-block"> <b>【核心观点聚焦】 </b></p><p class="ql-block"><b> 沟通氛围与肯定性沟通</b></p><p class="ql-block"> 1. 氛围先于内容:在任何实质性的沟通发生之前,沟通的氛围已经存在。这种氛围(是紧张还是轻松,是敌对还是友好)决定了信息将被如何接收和解读。</p><p class="ql-block"> 2. 氛围由“肯定性沟通”塑造:我们发出的信息是否让对方感到被重视、被认可,直接决定了氛围的好坏。 肯定信息:传递出“你很重要”、“我在乎你”、“我认同你”的信号,营造支持性氛围。 否定信息:传递出“你无关紧要”、“我不在乎你”、“我反对你”的信号,营造防御性氛围。</p><p class="ql-block"> 3. 关系层面的信息:除了讨论内容的“表面内容”,每一次沟通都包含着关于双方关系的“关系层面信息”(例如:“我是怎么看待你的?”“我们的关系如何?”)。正是这些关系层面的信息,主要决定了沟通的氛围。</p><p class="ql-block"> 4. 防卫是关系的毒药 防卫源于“面子”受到威胁。杰克·吉布提出六种引发防卫的行为(如评价、支配、优越感)与六种支持性行为(如描述、问题导向、平等)。</p><p class="ql-block"> 5. 清晰信息处方:有效表达自我包含五个要素: </p><p class="ql-block"> <b>行为:客观描述对方行为 </b></p><p class="ql-block"><b> 解释:说明你对行为的理解</b></p><p class="ql-block"><b> 感觉:表达你的情绪 </b></p><p class="ql-block"><b> 结果:说明行为带来的影响 </b></p><p class="ql-block"><b> 意图:表达你的期望或计划。 </b></p><p class="ql-block"> 6. 不防卫回应批评不反击、不逃避,而是:</p><p class="ql-block"> 寻找更多信息 </p><p class="ql-block"> 询问详情 </p><p class="ql-block"> 推测对方意图 </p><p class="ql-block"> 释义对方观点 </p><p class="ql-block"> 同意事实或批评者的观点</p><p class="ql-block"><b>【核心问题】</b></p><p class="ql-block"> 1. 你如何判断一段关系的沟通气氛是正向还是负向?</p><p class="ql-block"> 2. 你在沟通中是否常常使用“评价性语言”?是否曾尝试转为“描述性语言”?</p><p class="ql-block"> 3. 当你被批评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防御、逃避,还是尝试理解?</p><p class="ql-block"> 4. 你是否曾使用“清晰信息处方”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效果如何?</p><p class="ql-block"> 5. 你如何处理关系中出现的“负面螺旋”?是否有成功扭转的经验?</p><p class="ql-block"><b>【反思性实践建议】</b></p><p class="ql-block"> 1.自我评估沟通模式记录你在一周内的关键对话,分析你常用的沟通方式(是否常使用“你”语言?是否常防御?)使用吉布分类表,评估你更倾向于使用支持性行为还是防卫性行为。 </p><p class="ql-block"> 2. 练习“清晰信息处方”选择一个你近期想沟通但尚未开口的话题。按照“行为-解释-感觉-结果-意图”的结构写下你想说的话。在实际对话中尝试使用,观察对方反应与你自己的感受。 </p><p class="ql-block"> 3. 模拟“不防卫回应”训练请朋友或家人对你提出一个真实的或假设的批评。练习使用“询问详情”、“释义”、“同意事实”等方式回应。反思你在回应时的情绪变化与对方的反应。 </p><p class="ql-block"> 4. 关系气氛改善计划选择一个你想要改善的关系。 列出你可以在接下来一个月内采取的三种肯定行为(如更多赞美、更少打断、更多倾听)。每周回顾进展,调整策略。</p><p class="ql-block"> 5. 阅读与讨论与伴侣、朋友或同事共读本章内容,讨论彼此对“沟通气氛”的理解与经验。</p><p class="ql-block"> 分享彼此在冲突中的典型反应,并探讨如何共同创造更支持性的沟通环境。沟通气氛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沟通行为塑造的。<b>无论是通过使用支持性语言、清晰表达自我,还是以开放心态回应批评,我们都有能力将关系从“风雨交加”转向“晴朗温暖”。</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