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桂林到陽朔</p><p class="ql-block"> 二月並不是最好的季節,但我還是來了。在車上我先給自己醞釀一個和你見面的心情,找到了一首老掉牙的歌曲,尖尖的民族嗓音,旋律到很優美動聽,我想到了賀敬之的《桂林山水歌》,又彷彿是到了陝北,電影《劉三姐》又有些久遠了,中午在興安古鎮的一碗螺螄粉,我也沒有吃出什麼特別的味道,坐我對面的一位看上去能有八十多歲的老奶奶,卻吃的蠻有當地的味道,據說,興安古鎮,還是螺螄粉的發源地,古鎮裏有很多古橋,一個並不是旅遊區的小城,幾乎沒有遊人,當地的慢生活,路邊賣農產品的小販,為了節省時間,我們沒有多逗留,飛速的趕往桂林。</p><p class="ql-block"> 下榻酒店後,匆忙的趕往象鼻山。遊人不多也不少,好在還可以在最佳的位子拍照。山還是那座山,人還是那麼多的人,我只能送給他一個微笑,索性留個影吧。</p><p class="ql-block"> 晚餐吃了灕江的魚,廣西的菜比較清淡,到挺合我的口味。夜雨來襲,從離開家的那一刻,還沒有看到陽光,第二天又是一個雨天。</p><p class="ql-block"> 雨挺大的需要大傘了,煙雨濛濛中的灕江但是挺有仙境。楊堤在雨中靜靜的,沒有幾個遊人,大橋村開始徒步。</p><p class="ql-block"> 村子裏也是靜靜的,八個人走進了小村,砂糖橘開滿了樹杈,一座座不知名的喀斯特山,映襯著房屋,雞犬相聞。村子裏也是幾乎看不到人,但還是可以問路,一條小黃狗,蹦蹦跳跳的一路上跟著我們。忽然到了分叉,狗子走向了上山的小路,我感覺應該上山了,夥伴急忙打開軌跡,幾個徒步的人也在前邊折回來找路。</p><p class="ql-block"> 雨開始變大了,腳下沾了一層厚厚的黃泥。又到叉路,狗子又是跑到前邊帶路。看攻略上說,如果是雨天,就不要走江邊的方向,要往山上走。因為兩邊有一處陡峭的懸崖,雨天比較危險,但山上的路,荊棘叢生,我們要在荊棘裏轉來轉去。</p><p class="ql-block"> 路上遇到了南寧的兩個年輕人,他們走的江邊的近路,到懸崖處也折了回來,還有一對父子父親帶著十幾歲的孩子走得也是飛快。大約走了三個小時,終於到江邊了,看到灕江的那一刻,有點小興奮,從山上下到江邊有些陡峭,我們八人團裡一位剛畢業的大學生恐高,坐在地上,一步一步的挪動,很像蝸牛,幾位女士到很輕鬆,還有一位大哥,看上去身體不好,幾乎是崩潰的狀態。</p><p class="ql-block"> 下到山腳下,狗子忽然停住了,跑回去又折回來與我們告別,這條小狗不知陪伴了多少徒步灕江的人。走到江邊大概三個多小時,夥伴們開始刷鞋。後邊的路大多是平路,走進一個小村邊,吃掉背著的乾糧,望一眼遠山,空山鳥語,野花竹林,村子裡只能看到休閒的老人,那對父子選擇了一個農家吃飯,兩個南寧小夥早已不見了蹤影。</p><p class="ql-block"> 冷水村開始熱鬧起來了,因為只能這裡可以渡江,幾分鐘的大船每人五元錢。</p><p class="ql-block"> 無論從哪個角度都可以看到九馬畫山,不過要想找出九匹馬並不容易,甲天下石碑邊的烤魚倒是挺好吃的,不過不能貪多。</p><p class="ql-block"> 過了江,大多都選擇坐車,因為這段路是水泥路,比較繁華並不適合徒步。魔的很快,幾分鐘送我們到了觀景台,也是二十元人們畢的背景版,但並沒有讓人走多興奮,興坪古鎮也是一掃而過了。</p><p class="ql-block"> 或許應該選擇乘船,也許徒步有些疲乏,或許是在雨中⋯⋯灕江有些朦朧,我的心情也有些朦朦朧朧的。</p><p class="ql-block"> 八個人在陽朔小酌了一下,就著等朦朧龍的雨,山水相依的小城靜靜的。碧蓮山下,想找個仔細觀察的角度並不容易,雨一直下。</p><p class="ql-block"> 《千里江山圖》網絡的力量就是強大,不知是誰第一個發現,驅車兩個小時,爬上一坐小山,許多人都氣喘吁吁了。遠遠望去,灕江若隱若現,那幅古畫展開了畫軸。天雖然是灰濛濛的,但我還是被他震撼到了,一山連著一山,都是灰色,不必像網絡上處理得那麼藍,就是我們最常見的灰色,樸素得一點也不炸眼。有些遠,但就在眼前,灕江版的《千里江山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