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国庆假期第七天,我们的南京之行住宿的逸菲酒店,由南京南站店换到了中山陵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逸菲酒店(中山陵店)特别之处。</p><p class="ql-block"> 历史背景:酒店前身为1928年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曾是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旧址,建筑保留了灰砖坡顶、拱券门廊等民国风貌,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 地理位置:位于南京市玄武区孝陵卫街道中山门大街卫岗55号C6栋,地处中山陵风景区内,步行5分钟可达梧桐大道,10分钟左右可到明孝陵、美龄宫,距南京博物院仅10分钟车程,交通十分便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是南京一所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学校。</p><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 创立背景:1912年,孙中山建立南京临时政府时,曾计划成立南京孤儿院以抚养辛亥革命烈士遗孤,后因二次革命失败停办。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决定在南京紫金山南麓的中山陵附近创办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专门收容北伐战争中阵亡将士的子女和辛亥革命中壮烈牺牲的烈士后代。</p><p class="ql-block">创办过程:1928年10月,蒋介石提议设立筹备遗族学校委员会,推举蔡元培、何应钦、宋庆龄、宋美龄等11人为委员。1929年4月,学校正式开学,先成立小学部,9月增设中学部。1930年冬,因学校扩大,实行男女分校,另设遗族女校。</p><p class="ql-block">迁徙与停办:抗战爆发后,学校于1937年停办,师生撤离南京,辗转至长沙、成都等地。1946年秋,学校迁回南京复校。1949年初,学校开始迁移,先后迁往杭州、南昌、广州,最后300多名学生到达台北,寄读在台湾省立师范大学附中,1953年,最后一批学生毕业,学校完成历史使命。</p><p class="ql-block">学校概况</p><p class="ql-block">• 校址与建筑:男校校址位于南京四方城南的卫岗北坡,校门为传统牌楼式,正面由谭延闿书写“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背面是蒋介石亲笔题的“亲爱精诚”。女校校址最初暂借羊皮巷1号,1935年迁至中山门外宁汤路傍遗族学校农场地,建筑参考金陵女子大学的宫殿式大屋结构,巍峨壮观。</p><p class="ql-block">• 教育理念与实践:学校注重培养学生从小爱劳动的优良习性,到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组织他们到学校附近的农场和工厂参加劳动,学习生产技能,使他们毕业后成为社会上“手脑并用”的生产者。宋美龄还主持兴建了织袜厂、商店等,供学生实习和销售产品。</p><p class="ql-block">学校影响</p><p class="ql-block">遗族学校办学期间,培养了近2000名学生,其中有17位博士,33名硕士,242名取得大专学历的学生,他们分布在世界各地,在各个领域都有一定的成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南京中山陵逸扉酒店的房间是由曾经的遗族学校宿舍改造而来的。</p><p class="ql-block"> 酒店所在的前线文化中心,其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酒店主体由三栋民国老建筑组成,这三栋建筑曾是遗族学校的校舍,经过改造后成为了现在的酒店房间。房间保留了部分民国时期的建筑特色,如灰砖坡顶、拱券门廊等,同时融入了现代舒适设施,兼具民国韵味与现代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住一家酒店,深入了解一段真实历史,也是旅行的一大收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