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蜀金牛道》

羽毛

<p class="ql-block">千年秦汉古蜀道 古蜀国之高速路</p><p class="ql-block">穿越千年古蜀道,见证金牛古道奇观。</p><p class="ql-block"> 蜀道指中国古代沟通四川陕西,由多条道路共同组成的交通体系,它包含北四南三七条道路,北段有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南段有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广元地区分布有南段的金牛道、米仓道以及联系川陇的阴平道,是蜀道遗址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是蜀道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核心区。金牛道又叫石牛道,自陕西汉中至四川成都,全长600余公里,因"石牛粪金""五丁开道"等典故而得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描写的就是这条古蜀道,是蜀地通往关中乃至中原地区的极其重要的交通、文化和经济动脉,是古代秦蜀国家驿道中线路最长、时间最早、资源最精华的官道。金牛道广元段全长近260公里,是道路设施保存完好、历史文化资源富集、自然风光独特瑰丽、保存利用价值极高的代表性段落,是遗存至今的世界级古代交通陸路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体验蜀国古道,触摸千年车辙,感受古代高速公路,它相当于现在的京昆高速。此道始建于三国时期,系蜀汉张飞下令修筑。道宽平均丈许,最窄处也有一米多宽,路旁种植皇柏树上万棵(金牛道至翠云廊)。古时的行道树,起着道路的标志、遮阳纳凉,军队隐蔽之作用,古柏树大参天,苍劲翠绿极富生机与张力!古道上的拦马墙,其功能是防止马匹冲下山崖,是古代版的公路防护栏。</p> <p class="ql-block">先秦古蜀道</p><p class="ql-block">先秦古蜀道是秦蜀唯一的陸上通道,故又谓之秦朝国道,现所存遗址均为青石铺面,翠柏夹道,它不仅是两千多年自然时空隧道的标志,而且也是中国古道文化和历史的活化石,那如玉似珉的石阶,千姿百态的古树,展翅争鸣的雀群,穿梭嘻戏的野兔,就是一首绝妙的生态交响诗,让人们走进历史画卷,走进绿色怀抱,在悠悠千年文明中,咏颂人类和自然的和谐。</p> <p class="ql-block">秦蜀古道以"道古、树古、交通设施古"三古著称,被誉为"天下第一古道"。古道上现今清晰可见类似轮胎纹的防滑线、类似减速带的门槛石,和喂马的饮马槽,好似现今高速公路的服务区。足以见得古人的超凡智慧和创造力!硕大的铺路石,大的一块重达数吨,小的也有千余斤,岁月沧桑,将这些青石块磨得凹凸不平,马蹄印、车辙印随可见,它们与皇柏树的浓荫,静静的讲述着蜀道之前世今生。我们探索古道,时时驻足冥想,这么宏大的工程,这么实用的功能,古人是怎么想到和做到的?!我们不得不被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所折服!</p> <p class="ql-block">累了、渴了,我们在古道旁的一户小院人家歇息,几棵高大的皇柏与几块自然伫立在此的巨石,护佑着山民一家,参天的苍松翠柏成为了他们家的风水树,门前一口水塘,残荷依稀,几弯稻田谷穗金黄沉沉,丰收在望。主人借这方风水,开有一小卖部、茶座,热情为游客服务,提供方便,顺便赚点小钱。</p> <p class="ql-block">金牛古道拦马墙段和翠云廊段,古柏参天,肆意而张扬,它们神似古蜀国威武霸气的将士!褐黑深沉的古柏树和沙沙作响的树叶,向我们述说着秦汉沙场的故事,那炮车、辎重的车轱辘碾压石道的声音和将士厮杀的场景,仿佛还在古道上萦绕闪现,身着铠甲的士兵,佩剑寒光闪闪,推进的战车仿佛就在古道上移动……</p> <p class="ql-block">清凉桥,古名平济桥,为南北走向的三孔石平桥,横跨店子河上。盛夏至止,凉气袭人。桥墩上残存有石螭吻两只,神气而生动,为镇水之兽。据史料记载:清凉桥始建于蜀汉建兴五年,明代崇祯十三年被大水冲坏,康熙二十三年复修。桥面由数块巨大的石板搭建而成,每块重达数吨,桥拱跨度数米,可过舟船和泄洪利水。</p> <p class="ql-block">今日之拦马墙古道探索寻游,全程八公里余,跌宕起伏,崎岖不平的山道,年近古稀和年过古稀的我们,步履为艰,腿脚酸软,在相互鼓励和助力下艰难完成。让这十分有意义古道徒步,成为美好的记忆,刻写在我们的人生经历中。</p><p class="ql-block"> 谢谢观看!</p><p class="ql-block"> 撰文:廖羽</p><p class="ql-block"> 图片:廖羽</p><p class="ql-block"> 2025.10.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