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沈阳小南天主教堂,张氏帅府—张学良故居

影子

<p class="ql-block">沈阳故宫始建于1625年(后金天命十年),由清太祖努尔哈赤始建,清太宗皇太极续建完成,康熙、乾隆时期曾增建部分行宫建筑。占地面积6万余平方米,虽仅为北京故宫的十二分之一,但其建筑群融合了满族、蒙古、汉族文化基因——高台建筑、火地取暖、黄绿琉璃瓦与硬山式屋顶的混搭,生动体现了清初政权从边疆民族政权向中原王朝转型的多元特质。</p> <p class="ql-block">沈阳故宫,又称盛京皇宫,是清朝入关前在东北地区营建的政治权力中心。</p> <p class="ql-block">崇政殿:皇权集中的里程碑</p><p class="ql-block">中路的崇政殿作为皇太极处理政务的核心殿堂,标志着君主集权的强化。五间九檩硬山式建筑采用满汉合璧装饰,殿内宝座上方悬挂的"正大光明"匾额,后来成为清朝皇帝秘密立储制度的象征载体。殿前月台上设置的日晷、嘉量,则显露出对中原礼制的吸收。</p> <p class="ql-block">大政殿与十王亭:八旗制度的立体图鉴</p><p class="ql-block">位于“东路”,建造于努尔哈齐时期,是举行典礼仪式的场所。整组建筑呈广场式开放布局,大政殿位于广场北部正中,十王亭(左翼王亭、右翼王亭及八旗亭)八字形排开。</p> <p class="ql-block">八角重檐攒尖顶的大政殿形似游牧帐篷,殿顶琉璃瓦镶绿剪边,象征满族对草原传统的继承。反映出努尔哈齐时期的八大和硕贝勒共同议政、君臣合署办公的政治体制。这组建筑也是盛京宫殿中最有满族特色的部分。</p> <p class="ql-block">凤凰楼与后宫区:满族居住美学的典范</p><p class="ql-block">位于3.8米高台上的凤凰楼,既是沈阳故宫的制高点,也是连接前朝与后寝的枢纽。楼高三层,登楼可俯瞰全城,体现了满族"宫高殿低"的居住传统。其后的清宁宫等五宫建筑群,完整保留了萨满教祭祀空间:口袋房、万字炕、索伦杆与神堂的设置,展现了满洲贵族的生活习俗与信仰体系。</p> <p class="ql-block">刘老根大舞台</p> <p class="ql-block">历史与建筑的千年对话</p><p class="ql-block">沈阳小南天主教堂,原名耶稣圣心堂,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哥特式建筑,始建于1878年,历经战火与重建,如今仍以45米高的双塔尖顶俯瞰盛京。灰砖素面的外墙与高耸入云的尖顶,诉说着法国传教士方若望的开拓故事,也见证了义和团运动、庚子赔款下的重生史,每一块砖石都是中西文明碰撞的诗篇。</p> <p class="ql-block">在沈阳老城区的烟火气里,一座灰白色双塔建筑如同凝固的圣诗——小南天主教,本地人更爱称它“南关教堂”。当哥特式尖顶刺破东北的蓝天,彩绘玻璃折射出百年光阴。</p> <p class="ql-block">玫瑰窗与彩绘玻璃:阳光透过斑斓的彩窗洒落,光影交织,神圣而梦幻。</p> <p class="ql-block">高耸双塔:两座尖顶钟楼直指苍穹,仿佛诉说着百年的信仰与坚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青砖素雅,细节精致: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既有欧洲教堂的恢弘,又融合了东方建筑的沉稳。</p> <p class="ql-block">这里不仅是沈阳天主教的重要场所,更承载了近代东北的历史记忆。漫步其中,仿佛穿越回百年前的沈阳,感受时光沉淀的宁静与神圣。</p> <p class="ql-block">踏入张学良旧居,仿佛开启了一场时光之旅。古旧的建筑承载着往昔岁月,一砖一瓦都诉说着张学良将军那段波澜壮阔的人生故事。</p> <p class="ql-block">大青楼|标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罗马式建筑+37米高青砖外墙,曾是张作霖、张学良的办公场所,老虎厅“杨常事件”原址震撼。</p> <p class="ql-block">沈阳金融博物馆|20吨黄金的震撼</p><p class="ql-block">联票包含原边业银行旧址,地下金库巨型金锭、展厅陈列近6000件货币文物,还可体验民国钱币拓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