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行(2)恰纳卡莱、库萨达斯

韶华舞流年

<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16日一大早,团友们就去拍日出了。这是团友凌子拍的日出照片,令人惊喜的是,太阳中那朵云很象一只小狗的模样,还有条小尾巴。😄</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行程的目的地是恰纳卡莱(Canakkale)。大约还有三百多公里路程,需四五小时的车程。(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上午八点准时出发。车窗外一片黄色,好象是大地都已秋收过了。</p> <p class="ql-block">  山坡上大片的树林一片漆黑,导游马克思告诉我们这里发生过山火。恰纳卡莱省于今年8月遭遇了较为严重的山火。主要是极端的高温天气,气温甚至一度飙升至50℃,创历史纪录;同时遭遇大风天气,加之恰纳卡莱省过去一年的严重干旱,为山火的产生和迅速蔓延创造了条件。山火对当地居民生活、关键航道和自然环境都造成了影响。</p> <p class="ql-block">  坐在大巴车里,窗外异国他乡的景色让人注目,还会时不时的用相机拍几张照片。看,远处天边的蘑菇云也很有趣。</p> <p class="ql-block">  坐大巴约3小时左右,我们来到了达达尼尔海峡的轮渡口。一下车就看到了这座奥斯曼帝国著名的海军将领、地理学家和地图绘制师-皮里·雷斯(Piri Reis)的雕像。他的一生颇为传奇,早年有跟随海盗叔叔的经历;后来正式加入奥斯曼海军,参加了1516-1517年征服埃及、1522年攻打罗得岛等战役。1547年晋升为海军司令;于1513年绘制了第一幅世界地图;还编纂航海百科全书《航海书》;1553年近90岁高龄时,因在波斯湾与葡萄牙人的作战中被指控犯有战略错误而在埃及开罗被处决。</p> <p class="ql-block"> 我用红色箭头标出达达尼尔海峡(Dardanelles Strait,土耳其语称恰纳卡莱海峡),是小亚细亚半岛与巴尔干半岛之间的海峡,是土耳其西北部爱琴海连接马尔马拉海的要冲,更是地中海进入伊斯坦布尔和黑海的门户,自古以来就是土耳其仅次于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战略要地,它与世界最小的马尔马拉海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并称土耳其海峡,属连接黑海及地中海的唯一航道;也是亚、欧两洲的分界线。(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这是达达尼尔海峡轮渡口沿岸的景色。该海峡形状狭长,长约61公里,最窄处仅1.2公里。由于水道较深(57~92米),利于大吨位船只通过,海峡终年可通航。达达尼尔海峡毗邻恰纳卡莱城。</p> <p class="ql-block"> 海水湛蓝,水中小鱼清晰可见。该海峡中海流呈流向相反的上下两层,表层(厚度10-20米)是自黑海流向爱琴海的盐度较小的海流,下层是自爱琴海流向黑海的盐度较大的海流。</p> <p class="ql-block">  我们随大巴车上了轮渡,到对岸约半小时左右。海面上这座横跨达达尼尔海峡、并有中国企业参与建设的悬索桥,中文名称1915恰纳卡莱大桥(1915 Çanakkale Köprüsü),别称达达尼尔海峡大桥。名称是为纪念1915年奥斯曼帝国胜利;主跨2023米象征土耳其共和国百年。</p> <p class="ql-block">  这座桥的地理位置在土耳其恰纳卡莱省,横跨达达尼尔海峡,连接欧洲(盖利博卢)和亚洲(拉普塞基)两岸,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2年3月18日通车。</span></p> <p class="ql-block">  一艘小红艇飞驰而来,身后留下一长条白色浪花。沿岸远处的山坡上,可看见一排白色的风力发电机。</p> <p class="ql-block">  团友们都座在顶层的甲板座椅上,眺望远方的海光山色。</p> <p class="ql-block">  海面上只见船只不断的来往,海鸥在蓝天自由地翱翔。这座巨大的双塔三跨悬索桥在海面上象杂技团的钢丝绳。</p> <p class="ql-block">  别小看这座1915恰纳卡莱大桥,它凭借多项世界纪录,成为连接欧亚大陆的新纽带和工程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之所以举世瞩目,因它刷新了多项世界纪录:大桥的主跨长度为2023米,超越了此前世界纪录保持者日本明石海峡大桥(1991米),成为目前世界上跨径最大的悬索桥。</p> <p class="ql-block">  大桥的桥塔高度为334米,这使它成为了土耳其境内最高的桥梁,也位居世界最高桥梁的前列。</p> <p class="ql-block">团友们纷纷与轮窗外的大桥留影纪念。</p> <p class="ql-block">  1915恰纳卡莱大桥是达达尼尔海峡上的第一座固定式跨海大桥,将原本需1小时的轮渡航程缩短至仅约6分钟车程,极大地便利了欧亚大陆之间的交通。</p> <p class="ql-block">  在这场世界级的工程挑战中,中国的蜀道集团下属“四川路桥公司”参与了建设,具体负责大桥全部87段钢箱梁的吊装与安装工程。在新冠疫情期间,来自中国的39名技术员工与欧洲员工组成国际团队,于2021年6月启动吊装,曾创下一天安装4片钢箱梁的高峰记录,最终圆满完成任务,为大桥提前通车做出了贡献。</p> <p class="ql-block">  1915恰纳卡莱大桥是一座突破世界纪录的超级工程,是连接欧亚大陆的新交通动脉,也是“中国建造”在国际舞台上的一次精彩亮相。</p> <p class="ql-block">  约大半小时的车程,我们在恰纳卡莱市区的海滨大道旁下车,首先映入眼帘就是这匹体型硕大的道具木马。恰纳卡莱省是特洛伊古城所在地,电影《特洛伊》剧组当年想在特洛伊考古遗址拍摄未获同意,随后仿制了木马,电影拍完后将木马赠予了恰纳卡莱市。</p> <p class="ql-block">  这匹著名的道具木马,它不仅是电影历史的见证,也与特洛伊的古老传说紧密相连。现在成为地标性纪念像对公众开放,是游客到访这座城市的必看地标和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  团友们摆出各种pose在特洛伊木马前尽情拍照打卡!特洛伊古城是特洛伊战争发生的地方,根据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的传说,就位于恰纳卡莱以南约20-40公里处。</p> <p class="ql-block">  无论特洛伊战争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如最早版本“冲冠一怒为红颜”等),在长达十年的战争末期,阿凯亚人(青铜时代的希腊联军)未能攻陷这座富裕的城市,最终通过一个狡猾的计划实现了这一目标。他们制作了一匹木马,在其中藏好了自己的战士,并将其留在了城市大门前。他们还乘船驶离了特尼多斯岛。</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晨,到处都静悄悄的。当特洛伊人醒来时,他们看到城门前有一匹木马,而不是希腊的战船。经过片刻的犹豫,他们还是将这木马带进了城内,并为此举行了庆祝活动。当几乎所有人都因盛宴而酩酊大醉、沉沉睡去后,希腊勇士们从木马里走了出来,为等候在外面的己方战士打开了城门,随后放火焚烧了特洛伊城并进行了洗劫。</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特洛伊战争中的木马计,影响巨大,以至于在数百年的时间里,它成为了传奇,并成为各种艺术作品的主题,包括电影。《特洛伊》这部由华纳兄弟制作的电影,在2004年首次上映时打破了票房纪录。这匹模型马自2004年9月15日起在就在这座城市展出。</p> <p class="ql-block">  特洛伊战争是一个基于真实历史背景的、被荷马(一位或多位具有卓越才华的诗人)高度文学化和传奇化的故事。 它介于传说与历史之间,但核心具有史实基础。目前考古发现战争遗址位于恰纳卡莱省希萨利克(Hissarlik)地区。</p> <p class="ql-block">  我们都被这匹木马所陶醉,以致于都忽略了恰纳卡莱市海边的城市风光。</p> <p class="ql-block">特洛伊木马前我们全团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下午二点半左右我们来到了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特洛伊考古遗址(Archaeological Site of Troy),它位于恰纳卡莱以南约20-40公里处。该遗址因荷马《伊利亚特》的木马计传说闻名,入口处设有这匹供游客参观和登临的木马复制品。它用希腊神话中伊达山的松树做成,建造于1975年,高约2层楼,可攀梯入内参观或<span style="font-size:18px;">俯瞰遗址</span>。</p> <p class="ql-block">  特洛伊考古遗址(Archaeological Site of Troy)位于恰纳卡莱省希萨利克,是古希腊人于公元前16世纪前后建造的古城遗址,公元前13~前12世纪达到繁荣。该遗址位于达达尼尔海峡入口,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控制了欧亚之间的贸易路线。因此,它极有可能与希腊世界的强国(如迈锡尼)发生过多次冲突和战争。荷马史诗所描述的,很可能就是后世对其中某一次或数次重大战争的集体记忆,经过几个世纪的口头传颂,最后由荷马(或一批诗人)整理加工,融入了神话元素,形成了伟大的史诗。(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1871年德国业余考古学家海因里希·施里曼根据荷马史诗中的地理描述,在希萨利克山丘发掘并发现了这座特洛伊古城遗址。后续考古发现该遗址深达30米,叠压着9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遗址层面,涵盖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400年的连续定居痕迹,是个在数千年间被反复重建了九次、具有层级结构的考古遗址。它像一本立体的历史书,每层都代表着一个历史时期。<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青铜时代到罗马帝国时期(从特洛伊I到特洛伊IX),</span>其中红色的第六(VI)层(约公元前1300-1190年)被认为与荷马史诗记载的战争相关。考古学家在这一层发现了被火烧毁、被暴力摧毁的痕迹,以及匆忙埋藏的宝藏和防御工事,这些都指向该城市曾经历过一场惨烈的战争和劫掠。</p> <p class="ql-block">  这些陶瓷管道曾是古城遗址中的复杂的输水管道和排水系统。无论是青铜时代的排水沟还是罗马时代的输水管道,都展示了古代工程师在水利方面的卓越智慧。</p> <p class="ql-block">  遗址的指示牌上有中文,看来中国游客不少。特洛伊遗址最著名的身份是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特洛伊战争的舞台。这场由希腊联军围攻特洛伊的传奇战争,因“木马计”而闻名于世。考古发现表明,在特洛伊VI层确实发生过大规模的冲突和毁灭,这与史诗中的特洛伊战争时期大致相符。</p> <p class="ql-block">  特洛伊以其4000多年的历史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考古遗址之一。尽管遗址上的建筑早已倒塌败落,一片废墟,但从残存的墙垣、石柱来看,气势相当雄伟。</p> <p class="ql-block">  这是特洛伊VI(约公元前1700-1250年)晚期青铜时代的强大城邦,拥有高大的城墙与防御工事,宏伟的斜坡城墙遗迹至今仍令人印象深刻;导游马克思讲解了许多有关城墙的历史知识。</p> <p class="ql-block"> 特洛伊考古遗址坐落在平缓的城堡山。这里山峦青翠,柑桔树和橄榄树满山遍野,残垣断壁的农舍点缀其间,是土耳其爱琴海地区典型的农村风光。</p> <p class="ql-block">  导游马克思说,原来城堡下不远处就是海岸线,而现在的海洋已退后约30里。照片中城堡下已是一片田园,田园的最远方还有一条深蓝色的海洋线隐约可见。</p> <p class="ql-block">这块土墙是原始古城遗址建筑的原貌。</p> <p class="ql-block">  这是特洛伊 II / III 层的一栋狭长的建筑,带有前厅和主室,由泥砖墙构成,建在石基之上,其墙体保存完好,高度超过1.5米。经 C -14分析,这座建筑的使用时间介于公元前2290-2200年之间。中央火坛的直径为1.2米;内部墙壁覆盖着白色灰泥,而经刷白的地面则留下了苇席的压痕和烧焦的痕迹。下图是模拟图。</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1871年德国考古学家施里曼挖掘的壕沟,称施里曼沟。在此他最著名的发现是所谓的“普里阿摩斯的宝藏”(一批珍贵的黄金器物),导游马克思说是他挖出珠宝的地方。沟内还有一段倾斜的石墙遗迹,被认为是一座类似于壁垒的早期特洛伊一世时期的防御工事;还有一些平行排列、粗糙的石墙,是早期青铜时代(约公元前2920年)相对较大、密集排列的房屋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块特意保留的考古层剖面,清晰地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城市层层叠加的景象,这是特洛伊遗址最独特、最核心的价值体现。</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防御墙以及部分修复的特洛伊 II 城堡的斜坡。城墙长约330米,厚4米,围合的面积约为8800平方米,通过一条由扁平石块铺就的壮观坡道进入的,两侧还配有泥砖墙。这是东门与塔楼,被认为是特洛伊的主要入口之一,其结构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了遗址核心区域,通常被称为 “圣区” 或 “圣地”(Sanctuary),被一圈城墙所环绕,这是特洛伊城进行公共宗教祭祀活动的中心,古人在这里向他们的神祇(可能是雅典娜等)献上祭品,祈求庇佑。这些遗迹主要属于特洛伊VI期或特洛伊VII期(约公元前1700年-前1180年)。</p> <p class="ql-block">  遗址中间有个比较高的神坛,这是用于举行祭祀仪式的主祭坛;旁边有一个圆形和一个矩形的祭祀台,它们被认为是用于摆放祭品或进行特定祭祀活动的平台。当年《伊利亚特》中描述的希腊和特洛伊英雄们,可能就在这样的圣地向他们各自信奉的神明祈祷胜利吧。</p> <p class="ql-block">  这座建于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1世纪)小型半圆形建筑是个小型剧场(Odeon),它可能用于:音乐演奏会、诗歌朗诵会、哲学演讲,也可能兼作城市精英的会议场所。这座古老的“音乐厅”或“小剧场”,是当年特洛伊的居民们曾在这里欣赏高雅艺术表演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考古学家发现了这座罗马浴场的遗迹。它不仅是一个洗澡的地方,也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交、娱乐和休闲中心,包括冷水池、温水池、热水池、更衣室、健身房和社交空间。从这些浴场建筑的地基、铺设的地板以及管道系统的实物证据,展示了特洛伊真实历史和生活面貌。</p> <p class="ql-block">  这里特洛伊VI层的城门前,可能是城堡的主要入口。大门前有条直线形巷道通向城堡,完全用石板铺成。在道路中间,有条排水沟,在铺路石下通过。现在所有的建筑都荡漾无存,只剩下一条象水沟样的巷道仍保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  特洛伊博物馆距遗址800米,是一座四四方方、独具匠心的现代化建筑。建筑外观是32×32米的立方体,外表包裹的耐候钢材料会生锈,巧妙地隐喻了“出土文物”。建筑面积达11,000平方米,分为四层,丰富的展品与特洛伊考古遗址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特洛伊文明。在此可亲身感受这座因荷马史诗而闻名于世的古城所蕴含的悠久历史与文化魅力。(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为了更好展示特洛伊考古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土耳其于2018年在遗址附近开设了这座现代化的特洛伊博物馆。游览完遗址我们就来到这个博物馆,我们只在一楼浏览了一些重点文物,走马观花约半小时左右就走了,因今天还要赶路。</p> <p class="ql-block">  这是公元前3~前2世纪的精美陶俑,都从墓中出土的。左侧这座精致的陶俑约20厘米高,衣服的纹理清晰,面部表情自然,展现出精美的制陶技艺。</p> <p class="ql-block">  这些是公元2~3世纪古罗马时期的玻璃制品,高超的制作技艺让人赞叹不已。其中小的细长玻璃瓶有祭祀作用,将与亲人生死别离的亲属眼泪都滴入瓶中(我叫它滴泪瓶),与死者一起陪葬。</p> <p class="ql-block">  导游马克思说这口石棺是镇馆之宝之一。这是公元前4世纪时期统治这个区域一个王的石棺,棺上有非常写实且精美的浮雕。侧面残缺处是一幅骑马狩猎图,马鞍坐垫的纹理和佩箭都清晰可见;棺顶侧浮雕是幅完整的作战图。</p> <p class="ql-block">  这些都是出土的黄金配饰。有头饰、项链、手链、耳钉等。</p> <p class="ql-block">  这些粗大的金灿灿的黄金项圈,不知哪条是传说中的海伦的?</p> <p class="ql-block">  这是各个时期的钱币,真的是五花八门,形状各异,价值连城。</p> <p class="ql-block">  这些形态各异、造型别致的各种陶具,呈现了特洛伊跨越数千年的制陶技艺的演化与传承。</p> <p class="ql-block">  导游马克思讲解的非常生动,我因拍照有时会慢一拍。这个橱窗只远远地听到“奢靡之风、同性恋……”等断断续续的言语,没听清楚。看着左下方的男陶俑,只能自己去想象了。</p> <p class="ql-block">  下午四点我们又坐大巴往前行驶,到酒店还有约200公里路,六点半了还在车上,七点左右到达目的地,吃晚饭后就洗洗睡了。今天的路程较长,又参观了特洛伊考古遗址,一天在紧张中结束了。</p> <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17日上午七点早餐,八点出来到酒店周围逛逛。这是昨晚我们住在土耳其爱琴海东北部海岸线上的艾瓦勒克(Ayvalık)小镇的D-Resort Ayvalık宾馆,旁边就是爱琴海(Aegean Sea)。</p> <p class="ql-block">  酒店大堂前用一辆山地自行车装饰。艾瓦勒克小镇是爱琴海地区一颗隐藏的珍宝,是个充满了历史、自然和美食的独特小镇,被称为“橄榄油之都”;还有迷人的老城区。只是时间太紧,想放慢脚步沉浸式体验小镇的风光都是一种奢侈。</p> <p class="ql-block">  这个酒店不大。这是宾馆的大堂,安静而优雅。</p> <p class="ql-block">  这是酒店后面的爱琴海湾,拥有清澈见底的海水和未受破坏的自然风光。一排金黄色遮阳伞与躺椅,是游泳、潜水和日光浴的理想场所。</p> <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十点半才出发,团友们尽情地享受海边的风光。(张总摄)</p> <p class="ql-block">年轻的团友在此打卡拍照留念。(张总摄)</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小镇的萨罗斯湾 (Saros Bay)。海光山色,风光旖旎。</p> <p class="ql-block">  宾馆前面山坡上的景色更加秀美,团友们拍的照片非常漂亮。艾瓦勒克小镇外海散布着22座岛屿,其中Cunda Island是最大且唯一有人居住的岛屿。据说该岛有一座桥与大陆相连,岛上有迷人的海港、绝佳的海鲜餐厅、风车和古老的希腊教堂遗址,是游客必去之地。</p> <p class="ql-block">  上午十点半出发,从艾瓦勒克到库萨达斯(Kuşadası)的距离约360-370公里之间。约50公里1小时车程左右,我们来到了2014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贝尔加马古城(Bergama)。该遗址主要分两大区域:卫城(Acropolis)和阿斯克勒庇翁(Asclepieion)。坐落在这座高山上是卫城,是古贝尔加马王国的权力中心。我们只是远眺而没上去游览。</p> <p class="ql-block"> 山上核心景观是宙斯祭坛,古代世界奇迹之一,其震撼的浮雕和宏伟设计影响了整个西方艺术(祭坛本身现在柏林贝尔加马博物馆,但遗址现场仍能感受其规模)。还有卫城最古老的建筑之一雅典娜神庙;肉眼可见的世界上最陡峭的古希腊剧场:依山而建,拥有80排座位,可容纳万人。</p> <p class="ql-block">  贝尔加马曾以拥有阿斯克勒庇翁神庙(Asclepion)而闻名。这是古罗马皇帝哈德良统治时期(117-138年)最重要的医疗中心,被认为是医学之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圣地。我们来到这块圣地最后一段被设计成一条有柱廊的道路。宽敞道路的柱廊两侧,曾经是销售各种有助于患者康复的商品和店铺。</p> <p class="ql-block">  道路左侧柱廊与商铺间已铺成木栈道,供游客行走。这条长800米的石制廊柱通道,象征从疾病到健康的旅程。现在只存罗马时期石柱残迹。</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圣道柱廊左侧一块纪念碑式的坟墓,可能属于当年某位重要人物。</p> <p class="ql-block">  通过柱廊圣道末端进入,我们来到这座<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面被柱廊环绕的</span>圣堂庭院(约110 x 130米),其中包含古老的阿斯克勒庇俄斯圣殿和药神庙等;还有供患者休息的房间,对面树下有人围观的是喷泉以及神圣的水池。古罗马皇帝哈德良的祭礼大厅也位于此。这些神圣场所用于向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祈福,是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p> <p class="ql-block">  这座阿斯克勒庇翁在医学史上地位非凡,它不仅是古代世界主要的医疗中心之一,还拥有多项“世界第一”的头衔:世界上第一家古代医学中心坐落于此;首次系统尝试自然疗法(如使用音乐、剧院、阳光和水疗);首次将 “蛇”作为医学和药学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  这座始建于古希腊时期、在罗马时期(公元2世纪)达到鼎盛的古代医学中心和宗教圣地,其核心治疗体系如自然疗法、蛇梦疗法(现代心理分析学的雏形、心理或暗示疗法)对西方医学早期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还直接影响了弗洛伊德、荣格等心理学家的早期理论构建。</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神圣的水源,至今仍流淌不息。</p> <p class="ql-block">  一个保存相对完好的罗马园形剧场。观众容量为3500人,设计呈半圆形。观众区被划分为两部分,中间有一条横向通道;观众区最上方的部分则被设计为一个柱廊;中间的阶梯呈放射状分布,座位均为大理石材质。舞台结构由三层组成,半圆形乐池、舞台都覆盖着彩色大理石。</p> <p class="ql-block">为团友们留个纪念。</p> <p class="ql-block">难得的纵身一跃而起!</p> <p class="ql-block">  这条70米长的地下隧道,病人可聆听来自圣泉的水流声和沿着隧道台阶流淌的水声所带来的宁静氛围,被用作一种辅助的治疗手段。也可通过此隧道到达睡眠室,作为抵御恶劣天气条件的一种保护措施。</p> <p class="ql-block">团友在地下隧道中闲庭信步。</p> <p class="ql-block">团友亲身体验一下这神秘的环境。</p> <p class="ql-block">  这条隧道至今还保存完好。这条长长的地下隧道,病人曾在此通过水声、梦境疗法等手段进行治疗。</p> <p class="ql-block">这环形的拱门成了团友们拍照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带有环形拱顶和双中殿的画廊,围绕着核心结构呈环形分布,且与结构中心保持同一轴线。</p> <p class="ql-block">  这个环形结构被拱顶和圆顶覆盖,其中包含两层,但上层部分因时间久远而损毁,未能保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  这座圆形的建筑是宙斯﹣阿斯克勒庇俄斯神庙,于公元125年~128年之间完工。这座圆形建筑内径约24米,覆盖着圆顶,顶中央有个天窗。寺庙的外门朝向由门廊环绕的大圣堂广场。</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神庙前的大圣堂广场。我是学医的,对这里所采用的各种治疗方法如心理疗法、启发性条件疗法、日光浴、冷热浴和泥浴等理疗、使用草药治疗、饮食调理、用植物油和乳霜进行按摩、放血、清肠以及外科手术等治疗由衷的敬佩和震撼。</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11点半到达阿斯克勒庇翁医疗中心,12点半匆忙出来,因中午的大太阳晒的快中暑了。😄</p> <p class="ql-block">  中饭土耳其烤牛肉。又坐三小时车,晚饭后八点多才到宾馆住下。这是宾馆第二天早上的照片,晚上八点多已看不清楚了。今天又结束了。</p> <p class="ql-block">团友凌子拍的日出视频</p> <p class="ql-block">张总拍摄的轮渡码头的午餐视频</p> <p class="ql-block">张总拍摄的达达尼尔海峡上1915恰纳卡莱大桥视频</p> <p class="ql-block">张总拍摄的特洛伊考古遗址入口处视频(其中导游马克思正在讲解)</p> <p class="ql-block">张总拍摄的贝尔加马阿斯克勒庇翁遗址视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