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国庆长假,没有奔赴远方的人山人海,而是将自己关在书房,与一方砚台、半张宣纸相伴。窗外的风偶尔携来邻里的欢笑声,电视里循环播放着国庆相关的节目,而我案前,只有墨汁在水中晕开的涟漪,和毛笔划过宣纸时沙沙的轻响。</p><p class="ql-block">铺开一张洒金宣纸,指尖触到纸页细腻的纹理,竟莫名想起天安门城楼上那幅“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的巨幅书法。同样是笔墨,前者是家国情怀的磅礴抒发,后者是寻常日子里的静心沉淀,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有了奇妙的共鸣。提笔蘸墨时,手腕不自觉地沉了沉——仿佛这墨汁里,不仅有松烟的清冽,更揉进了几分对节日的庄重感。</p><p class="ql-block">临摹《兰亭序》时,起初总在笔画的流转间失了章法,心浮气躁间,目光落在墙上挂着的那幅《沁园春·雪》拓本上。“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字句入眼,忽然就静了下来。书法从来不是简单的笔画堆砌,正如家国也不是抽象的符号,前者需一笔一划的锤炼,后者需每个人的悉心守护。我慢慢调整呼吸,让笔锋在纸上游走,起笔时想起革命先辈开疆拓土的坚定,行笔时念及当代人建设祖国的从容,收笔时,墨色凝成的点画,竟像是写给祖国的一句无声祝福。</p><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时,案头已积了数张习作。虽称不上佳作,却每一张都浸着专注与心安。窗外的国旗在暮色里轻轻飘扬,案上的墨香还在鼻尖萦绕。忽然明白,爱国从不是宏大的口号,它可以是长假里守住一方书桌的宁静,可以是在笔墨间感悟文化传承的厚重,更可以是在平凡日子里,把自己活成一束微光——就像这宣纸上的每一笔,看似微小,汇聚起来,便是一幅完整而温暖的图景。</p><p class="ql-block">这个国庆,没有喧嚣的热闹,却有墨香与山河的对话。当毛笔落下最后一笔,我对着满桌的习作轻轻一笑,这或许就是最好的节日纪念:以笔墨敬传统,以静心爱家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