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哈尔滨的秋日总是来得干脆,阳光斜斜地洒在中央大街的石板路上,泛着温润的光泽。我站在圣索菲亚教堂前,抬头望着那绿色的圆顶,金色十字架在蓝天映衬下熠熠生辉。红砖砌成的墙体仿佛还带着百年前的呼吸,东正教风格的窗棂静静切割着光影。广场上人来人往,有举着相机的游客,也有牵着孩子的本地人,热闹却不喧嚣。那一刻,我忽然明白,这座城的气质,就藏在这新与旧的交汇里。</p> <p class="ql-block">沿着教堂外的步道走,行人三三两两,有人穿着风衣慢悠悠地拍照,有人坐在长椅上吃着冰棍。远处的高楼在阳光下闪着玻璃的光,和教堂的厚重形成奇妙的对仗。这座城市从不刻意回避现代,却也从未遗忘自己的来路。我掏出手机拍了一张,不是为了打卡,而是想记住这种平静的共生。</p> <p class="ql-block">广场依旧开阔,风吹过时带起几片落叶,轻轻打了个旋儿又落下。几个孩子在远处追逐,笑声清脆。我坐在台阶上歇了会儿,看着那红砖绿顶的教堂,忽然觉得它像一位沉默的老友,静静守在这里,看一代代人走过,看城市一点点变样,却不改初衷。</p> <p class="ql-block">转了个弯,街角出现一家叫“Bomele 芭米莉”的餐厅,浅黄的墙,深绿的屋顶,像从童话里搬出来的。门口的招牌写着“简餐 Restaurant”,透着一股慵懒的惬意。我推门进去,点了一份俄式红菜汤,热乎乎地捧在手里,窗外阳光正好,树影斑驳地洒在桌角。</p> <p class="ql-block">午后去了斯大林公园,阳光穿过层层叠叠的树叶,在地上织出细碎的光斑。一块大石头上刻着“斯大林公园”几个字,周围绿树成荫,河水静静流淌,对岸的楼影倒映在水里,随波轻晃。几个老人坐在长椅上下棋,旁边的小孩蹲在岸边喂鸭子。我沿着河岸走了一段,风吹在脸上有点凉,却很舒服。</p> <p class="ql-block">回程路上,一座青铜马车雕塑停在街边,马匹昂首,车夫姿态生动,仿佛下一秒就要扬鞭启程。背景是几家小店,招牌上写着中文,烟火气十足。这雕塑像是从旧时光里驶出来的,却安然停驻在今日的街角,不突兀,反倒让人会心一笑。</p> <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又路过那座教堂,这次它沐浴在夕阳里,红砖被镀上一层暖金,洋葱顶的圆顶像被点燃了一般。广场上人少了些,几个年轻人坐在喷泉边聊天。远处“MANHATTAN”的字样在暮色中亮起,新与旧的距离,不过几步之遥。</p> <p class="ql-block">城市广场上,几栋欧式建筑围成半圆,绿色的屋顶、白色的墙,写着“SOPHIA”和“国之旅拍”的招牌在风中轻轻晃动。树影婆娑,路灯刚亮起,像在提醒人们:夜晚的哈尔滨,也有它温柔的一面。</p> <p class="ql-block">华燕大厦前的广场热闹起来,古典路灯映着行人身影,画廊门口有人驻足看展。我走进“GALEREA RUSKIH IZVINY KARTIN”看了一眼,墙上挂着几幅老哈尔滨的油画,街道、马车、雪中的教堂……仿佛时光倒流。</p> <p class="ql-block">路过“大商集团”的玻璃幕墙大楼,中式牌坊静静立在前方,雕花精致,与现代建筑并肩而立。行人匆匆走过,有人抬头看一眼牌坊,有人低头刷手机。我站在石砖地上,忽然觉得,这城市就像一本摊开的书,每一页都写着不同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金太阳婚拍基地”的招牌在夕阳下格外醒目,浅绿色的欧式建筑前,一对新人正在拍照。新娘的白纱被风吹起一角,摄影师喊着“看这边”,笑声在广场上回荡。我默默走开,不想打扰这份幸福,却忍不住回头多看了两眼。</p> <p class="ql-block">广场中央的黑色钟楼在暮色中显得格外肃穆,哥特式的尖顶指向天空,周围黄色的古典建筑静静环绕。铁艺拱门下,一对情侣依偎着走过,路灯一盏盏亮起,像是为这座城市轻轻点灯。</p> <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的夜晚终于来了。复古路灯洒下暖黄的光,街道两旁的建筑在夜色中轮廓分明。我走过“MANHATTAN”大楼,又路过“商业道里菜市场”,人声、车声、远处的音乐声交织在一起。这条街,白天是风景,夜晚是生活。</p> <p class="ql-block">一家叫“老关东铁锅炖”的店门口,两尊穿传统服饰的雕像立在两侧,像在迎客。绿色的藤蔓爬在墙上,红字招牌在夜色中格外醒目。我站在门口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走进去,点了一锅酸菜白肉,热气腾腾地端上来时,整个人都暖了。</p> <p class="ql-block">公园的长椅上,一位穿棕色外套的男子坐着,手搭在吹喇叭的雕像上,神情放松。我坐在不远处,看着他和雕像的剪影,忽然觉得,人与城的关系,有时就这么简单——一个动作,一个瞬间,就足以定格一段记忆。</p> <p class="ql-block">一条绿树成荫的街道,红色的旗帜在头顶飘扬,像一条温柔的长廊。行人慢悠悠地走着,有人提着刚买的面包,有人牵着狗。我沿着树影走,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像是这座城市在低语。</p> <p class="ql-block">街道两旁的欧式建筑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宁静,左侧挂着两面中国国旗,红色在米黄墙面的映衬下格外鲜艳。金安国际购物广场的入口人来人往,有人拎着购物袋,有人坐在门口休息。我站在街角,看着这一切,忽然意识到,哈尔滨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异域风情,更在于它包容一切的胸怀。</p> <p class="ql-block">一辆复古的黑色蒸汽火车停在街心,“友航号”三个字在车头清晰可见。一位穿棕色外套的男子站在车上,双臂交叉,神情悠然。背景是那栋优雅的黄色建筑,拱窗、阳台、雕花,仿佛从老电影里走出来。我拍下这一幕,心里想:这城市,总能在不经意间,给你一点浪漫的惊喜。</p> <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7日晚,我坐在合肥的阳台上,翻着手机里哈尔滨的照片。那些红砖、绿顶、钟楼、马车、广场、行人,一一浮现。九月二十二日的风,似乎还吹在耳边。从哈尔滨到合肥,两千多公里,隔的不只是距离,还有一段沉静而温暖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