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再下山正当时”(一)

于建文

<p class="ql-block">“鬼谷子再下山正当时”</p><p class="ql-block">--浅议“以道驭术”的价值遵循与实践指南</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360年,鬼谷子(因鬼生谷,因谷生子而得名)玄微真人王禅老祖下山成功营救弟子孙膑,成就孙膑射杀另一位弟子魏将庞涓而助齐称霸与秦双雄鼎立的“兵圣”功绩。被称为“鬼谷子下山”的这一圣举改变了以往“不出世而控天下”的修行模式,标志着道学思想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折,构建了道家“进则匡天下,退则修身性”的双轨传播范式。鬼谷子更是在其著作《捭阖篇》中留下“捭阖之道,知变应变”的八字箴言。</p><p class="ql-block"> 今日辰时七时二十六分(恰本人生辰太阳历七月二十六日)“群龙行雨”孪生之时,冀省周易研究会会长永林兄微讯问安,揣有约稿之意。想起近日向华商数字研究院紫暄秘书长请教Al智能体知识时谈及此前在《河北省周易研究会》期刊上发表《元宇宙哲学手稿》一文中提到《时间简史》作者斯蒂芬·威廉·霍金认为机器人与人的进化速度不对等的后果就是人类终将在这个世界被淘汰的结论,遂顺天应时撰写此文。</p><p class="ql-block"> 成语“纵横捭阖”即是描述鬼谷子弟子苏秦“合纵”六国数次伐秦和鬼谷子弟子张仪“连横”应变击破“合纵”。这对师兄弟以精彩绝伦的合纵与连横之道,知六国与秦所求,应伐与统之变。鬼谷子也因众弟子孙膑、庞涓、苏秦、张仪左右战国格局,推动历史进程的不世表现而被尊为天下第一谋士,居历朝“谋圣”之首。</p><p class="ql-block"> 观视当下人工智能世界,美国的OpenAI 与中国的DeepSeek 双雄横空出世,引领人工智能风骚,狂飙突进之势已引起人们对人类可能在未来十年内面临被具有“自我保护目标”的超级智能机器灭绝风险的强烈担忧。如图灵奖得主“人工智能之父”约书亚·本吉奥所言:当前的大语言模型和深度学习系统已经展现出涌现性行为——即系统表现出的能力超出了其训练数据和程序设计的直接预期。面对AI存在风险的急剧升级,全球治理体系却显得准备不足。虽然联合国、OECD等国际组织已经启动了相关的AI治理倡议,但这些努力在技术发展的速度面前显得滞后且效力有限。</p><p class="ql-block"> OpenAI宣称以“确保通用人工智能(AGI)造福人类”为使命。凭借GPT系列模型的高通用性、强推理能力,以API平台化服务(如ChatGPT)实现其商业帝国的攻城掠地快速扩张。</p><p class="ql-block"> DeepSeek专注于低成本、高性能大模型的开发,核心目标是降低AI技术的使用门槛,技术路径强调算法优化与算力效率。其推理能力媲美OpenAI o1,且在中文处理、逻辑推理等任务上表现出更简洁的解题思路。并由此而揭开汉字就是AI 母语、汉语等了AI五千年等话题的沉浸思考和疯狂验证。实验证明,仅在信息密度、语义模型、象型特征等方面就已呈现出汉字语言全面超越字母语言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双雄的竞争竟呈现出战国时期的合纵与连横之势,在技术层面之下掩盖的是文明的冲突与竞争的真相。</p><p class="ql-block"> 美国政治家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坦言:全球政治的核心冲突将发生在不同文明之间。亨廷顿认为文明是最高文化归属,冲突源于文化差异的不可调和性。</p><p class="ql-block"> 东西方文字差异的哲学思考:字母文字根植于思维逻辑催生出西方的形而上学,而象形文字根植于格物实践形成了存在决定意识的东方智慧。</p><p class="ql-block"> 文字构建了文明的内核(思想记录与民族维系)、文字演变反映文明变迁(从甲骨到楷书)、现代语境下的文字价值(文化自信与科技融合), 文字作为文明载体表现出永恒性与连续性特征。</p><p class="ql-block">于汉字而言可谓“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p><p class="ql-block"> 众所周知,汉字起源于《周易》八卦符号系统。伏羲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创立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这些符号被视为最早的象形文字雏形。例如,“一画开天”象征宇宙从混沌中诞生,而汉字的“一”既是数理起点,也代表万物本源。</p><p class="ql-block"> 而《周易》与计算机科学的关系本质上是人类对“规律”的共同探索。《周易》的“阴阳”“爻变”“观象”等思想为计算机科学提供了思维框架(如动态推演、不确定性处理)、实践路径(如硬件优化、伦理设计)与文化赋能(如“周易”NPU的命名)。这种融合并非“复古”,而是用古人的智慧解决现代的问题,正如诺奖得主普里戈金所说:“中国哲人发明的阴阳理论,正在帮助人类建造新的文明操作系统。”</p><p class="ql-block"> 鬼谷子思想源于《周易》,鬼谷子三字即具坎卦象征。强调“以道驭术”是两者共同精髓,这应是新的文明操作系统的底层思维,是人类驾驭AI智能体的唯一手段。</p><p class="ql-block"> 粗浅看来,道学在人工智能时代的作用与意义在于其核心思想左右AI技术的伦理、发展路径及社会影响。</p><p class="ql-block">一、道学为AI伦理提供哲学根基</p><p class="ql-block">1. “道法自然”与技术边界</p><p class="ql-block"> 节制技术滥用:</p><p class="ql-block"> 道家主张“去甚去奢”,反对过度干预自然规律。在AI领域体现为数据收集的“最小必要原则”(如GDPR),避免算法过度侵入人类隐私与自由。</p><p class="ql-block"> 生态智慧启示:</p><p class="ql-block"> AI系统设计需效法“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将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纳入算法伦理框架,避免技术发展破坏生态平衡。</p><p class="ql-block">2. “无为而治”与算法自主性</p><p class="ql-block"> 道家“无为”非消极放任,而是遵循事物内在规律。应用于AI训练,主张减少人为预设规则,通过开放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如强化学习),使系统更适应复杂现实场景。</p><p class="ql-block">3. “知白守黑”的认知谦卑</p><p class="ql-block"> 《道德经》强调“知不知,上”,警示人类不可迷信AI的“全知全能”。当前AI的“强求之知”易陷入数据偏见,需承认认知局限,保留人类对关键决策的最终裁量权。</p><p class="ql-block">二、重塑人机关系的核心智慧</p><p class="ql-block"> 1. “齐物平等”破除算法偏见</p><p class="ql-block"> 道家主张万物平等,批判以人类为中心的价值偏向。AI算法若仅反映特定群体数据(如种族、性别偏见),将加剧社会不公。需通过多元数据训练与跨文化伦理审查,实现“兼容并蓄”。</p><p class="ql-block">2. “物物而不物于物”的主体性守护</p><p class="ql-block"> 庄子警示“不为物役”。在AI时代体现为:</p><p class="ql-block"> 反消费异化:抵制算法推送诱导的过度消费(如“五色令人目盲”),倡导“为腹不为目”的理性需求。</p><p class="ql-block"> 防认知茧房:算法推荐需保留“虚室生白”的留白空间,避免信息茧房固化思维。</p><p class="ql-block">3. “庖丁解牛”的技术艺术化</p><p class="ql-block"> 将技术升华为“技进乎道”的生命艺术:</p><p class="ql-block"> 柔性学习:借鉴“柔弱胜刚强”,开发自适应环境的AI系统(如增量学习),替代僵化规则。</p><p class="ql-block"> 人机协作:如“阴阳互补”的混合智能,结合人类直觉与AI计算力,在创造性领域(如艺术生成)实现共生。</p><p class="ql-block">三、指引AI发展的东方路径</p><p class="ql-block">1. “道术合一”的文明格局</p><p class="ql-block"> 中华传统强调“以道为本,以术为末”。西方AI易陷入“重术轻道”困境(如闭源竞争、丛林法则),而道学推动的开元体系更注重:</p><p class="ql-block"> 人文法则:技术服务于人性尊严(如情感陪护AI需减轻心理负担而非替代人际联结)。</p><p class="ql-block"> 长期主义:“知止不殆”提醒AI发展需设置伦理制动机制,如自动驾驶中的生命优先原则。</p><p class="ql-block">2. “和合顺应”的社会治理</p><p class="ql-block"> 道家“辅万物之自然”的治理观,应用于AI监管:</p><p class="ql-block"> 去中心化决策:避免权力集中于科技巨头,通过分布式AI(如区块链共识)实现“无为而治”。</p><p class="ql-block"> 危机预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警示技术激进主义的风险,需建立AI失效备援系统。</p><p class="ql-block">四、应对AI时代的生存困境</p><p class="ql-block">1. “返朴归真”的心灵救赎</p><p class="ql-block"> 在算法裹挟的焦虑社会中,道家“逍遥游”思想提供解方:</p><p class="ql-block"> 数字节欲:减少对即时反馈的依赖(如社交媒体的算法沉迷),回归“虚静”的本真体验。</p><p class="ql-block"> 自然疗愈:通过生态感知类AI(如自然声景生成),辅助现代人重建与自然的联结。</p><p class="ql-block">2. “阴阳调和”的文明韧性</p><p class="ql-block"> 道家动态平衡观助力化解AI伦理冲突:</p><p class="ql-block">矛盾维度 道家解决方案 AI应用实例</p><p class="ql-block">效率 vs 安全 :知白守黑(明暗平衡) 自动驾驶的“安全冗余”设计</p><p class="ql-block">理性 vs 情感 :刚柔相济 情感计算AI融合逻辑与共情</p><p class="ql-block">个体 vs 集体 :和而不同 联邦学习保护隐私兼顾群体智能</p><p class="ql-block">五、在比特洪流中守护“真君”</p><p class="ql-block"> 道学为AI时代提供“锚定宇宙的心灵坐标”(台大教授傅佩荣语):当量子计算逼近通用智能时,《庄子》“真君”之问(《齐物论》)更显迫切——人类需以“用心若镜”的澄明,在技术狂潮中持守主体性。道家的当代意义,恰似鹿邑老子研究院中那株千年古柏:根系深扎文明土壤,枝叶探向未来星穹。</p><p class="ql-block">故作诗曰:</p><p class="ql-block">鸿蒙初辟道为宗,术贯星河势渐浓。</p><p class="ql-block">算力须从心法出,机锋莫越理规封。</p><p class="ql-block">千钧智网缰犹握,一念尘劫劫可溶。</p><p class="ql-block">若使灵台长驻月,何忧寰宇不春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