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4)——刘刚

熊建钢

<p class="ql-block">十六 粮食风波</p><p class="ql-block">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民以食为天,吃饭是第一件大事。</p><p class="ql-block">生产队人多田少、产量又不高,一下子增加6张嘴巴,粮食更加紧张。我们4个大男人个个都是饭桶,两个女生也不示弱。伙食差,肚子里没有油水不经饿,经常唱空城计。每到月底总是要少几天粮,全年累计下来至少要亏两个月口粮。多次向上级反映,无人受理,反而批评我们不计划用粮。天地良心,除了过年过节吃过饱饭,平时只能吃个半饱。只能饿着肚子干重活。粮食越吃越少,大家急得团团转。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吴明彩大哥安慰大家,车到山前必有路,到时候自然会有办法。</p><p class="ql-block">早上,大伙把最后一碗粥吃完,按照昨晚生活会上的决议,今天全组人员集体去公社知青办要吃。一路上,大伙想了各种应对办法,设计了几套方案。来到知青办,见李主任正在看报纸,就开见山直奔主题。李主任起身打招呼、就往外开溜。扔下我们在办公室坐冷板凳,整个上午不见人影。</p><p class="ql-block">中午吃饭时,6个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冲进厨房一人一钵抢到手就吃。大家没有饭票,炊事员不肯,就差点和他打起来。争吵、打斗声惊动了公社头头们。忙过来劝架,叫我们冷静,莫乱搞,吃完饭好好商量。听完汇报后几个头头一阵悄悄话,然后表态尽快想办法解决。事情已经逼到这份上没有退路,鼓不敲不响,话不说不明,这一招果然见效,目的已经达到。回到队上,大伙终于松了一口气,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发呆。没米做饭,晚饭不知在哪里?门口传来脚步声,罗大伯、张大娘、刘奶奶众乡亲们来了,一人拉着一个去他们家吃晚饭。顾了脸面就亏了肚皮,我们再也不假装斯文讲客气了。饭桌上狼吞虎咽,风卷残云一扫光。</p><p class="ql-block">两天后,李主任送来了粮食。从这件事看到了凡事不能停留在嘴巴上,一定要争取主动、落实在行动上。</p><p class="ql-block">十七 做牛工</p><p class="ql-block">下乡两年我已经17岁了。成大人不怕了。两年的磨练,成熟老练多了。工分也从5分上涨到了7分,再过两年就能晋升为10分,与全劳力平起平坐了。生产队每年决算分红,10个工分价值总是停留在3到4角钱之间。粮食产量低又不值钱,其他农作物也是如此。农村没有别的门路来钱。每年还要自带口粮,去挖山植树造林,修公路、修水库,岀义务工。工分倒是挣得不少,拿到一张一文不值的工分条回队上,安排到队上有效工分中分红,使工值更低了。综合上面几点,这就是农村农民贫困的根本原因。我们生产队就是如此,做一天农活,还不到一包火炬牌香烟钱(两角/包)。</p><p class="ql-block">前两年队上,冻死了耕牛,但又无钱买。一年之计在于春,过了正月半,点火烧田岸。开春就要犁田,只能用人代替。两个壮劳力一个在前拉,一个在后推。在后掌犁的是个里手,要有技巧,一前一后配合好。人工犁田是苦力活,工分也高,每天队上补助半斤米。身材高大的邹宜年也想试试,挣点高工分,一上阵就步调不一致,方法不对头,有气力也是枉然的。老邹挣工分心切,开始第一天就栽了一个跟斗。</p><p class="ql-block">前走后不走,后推前不拉,配合不协调。人就吃了苦,戏又不好看。拉着拉着用力过猛,拉绳断了,老邹扑通一声来了个狗吃屎,满嘴都是泥巴,引起众人哈哈大笑。老邹满脸通红败下阵来,再也不肯做牛了。耙田同样也用人工,耙田就不一样,后面一人掌耙,前面三人拉耙。我咬着牙拉了一天,脚胀手软,只能望洋兴叹。莫说是用力拉耙,就是在田间空手不停走一天都难。</p><p class="ql-block">农民不怕吃苦受累,其实是责任所在。要交粮、还税,交爱国粮、战备粮,支援工业建设,承担城里人吃饭穿衣的重担。我们坎坪大队这样的牛人很多,绝对不是为了多挣工分,而是为了那半斤米折腰,实在是无奈之举。</p><p class="ql-block">我可爱、可敬、又可怜的农民兄弟!</p><p class="ql-block">十八 兄弟分手</p><p class="ql-block">1969年5月,何建辉被湘潭钢铁厂招收成工人。邹宜年经受不住长期艰巨劳作、生活又没有保障的考验,临阵退缩当了逃兵。回老家做起了黑市人,东打短工。、西做零工混日子去了。户口也不要,倒流城市当起了天、地、人三不管的正宗四海为家、四处打流的无业游民。吴明彩老兄因身体不好,也通过各种渠道早就远走高飞了。我替他们高兴,也为自己难过。建辉老兄跳出农门进城过上了好日子,再也不用脸朝黄土背朝天、日晒雨淋,为生计在土中刨食操心了。</p><p class="ql-block">三年来,他对我的关心无处不在。事无巨细样样顾到。始终把爹爹对他的嘱咐放在心上。我常常为出身不好忧心忡忡、闷闷不乐。他及时劝导安慰、讲笑话逗我开心。在经济上资助、生活上照顾、生产上帮助。是真实、可靠的朋友,胜似手足的同胞,是一位值得交往的良师益友。分别在即,心乱如麻,痛苦万分。</p><p class="ql-block">动身的头天晚上,他把一些东西留给我作为纪念。二人默默无言,泪水涟涟,相对而坐,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都在不言中。</p><p class="ql-block">我拿上二胡为老兄最后拉上一曲电影《怒潮》主题曲巜送别》为他送行。祝他一路平安、一帆风顺。</p><p class="ql-block">送君送到大路旁,</p><p class="ql-block">君的恩情永不忘。</p><p class="ql-block">农友乡亲心里亮,</p><p class="ql-block">我持梭标望君还。</p><p class="ql-block">送君送到大桥边,</p><p class="ql-block">知心话儿在心间。</p><p class="ql-block">山高路远多保重,</p><p class="ql-block">隔山隔水永相望。</p><p class="ql-block">东方发亮,兄长动身奔前程。</p><p class="ql-block">当初大家出门时约好,患难与共、相互照应、风雨同舟、抱团取暖。</p><p class="ql-block">这个美好的约定,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兄弟们为了各自的前程已经变得苍白无力了。</p><p class="ql-block">汽车刚发动,我再也忍不住放声大哭,满地打滚。汽车开动了,我从地上爬起来象疯子一样的追着汽车跑。</p><p class="ql-block">十九 单身汉生活</p><p class="ql-block">女孩子发育快,爱情来得早。两个女生乐学娅和李碧霞也因家庭出身不好,眼看招工无望、回城无门,不顾家中父母极力反对,便与队上官庄移民老乡成家了。没有鞕炮、没有嫁妆、没有送亲队伍,自作主张草草把自己嫁了。6个人的知靑点只剩下孤孤单单的我一个人过起了岀门一把锁,进门一把火的单身生活。</p><p class="ql-block">白天要出工,收工回来要煮饭,饭还没吃,出工钟声就响起,打仗一样忙得焦头烂额、狼狈不堪。晩上独守空房寂寞难耐,日子难熬,相当恼火。在当初充满青春活力的知青屋里我黯然神伤、悲从心来。农闲的日子 我蒙头死睡,太阳从东边升起、向西边落下,天地间神奇变化毫无知觉。地不分东南西北,时不知子丑寅卯。整天昏昏沉沉,无精打采,失去了魂魄似的。夜晚我手拿二胡这个曾经给我带来欢笑的伙伴,朝着北边家乡的方向,闭上眼睛拉着瞎子阿炳的名曲《二泉映月》。忧伤的琴声吸引了乡亲们,纷纷前来和我作伴。悄悄的围拢过来静静的听琴。琴声如泣似诉,分明是拉琴人向善良的人们诉说着拉琴人心中无限的忧愁和悲伤。我</p><p class="ql-block">的前途在哪里?出路又在何方?我就象漂泊在茫茫大海中的一叶孤舟,随时都会被汹涌无情的海浪吞没。</p><p class="ql-block">廿 投靠亲友,转户攸县</p><p class="ql-block">树挪死、人挪活。政策规定可以去投靠亲友、另谋出路。我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在酃县三年,苦、累、穷紧紧包围着我,脱不了身。三年中汗和泪倒是赚了不少,就是冇赚到钱。究其原因是工价太低,工分底分低,全年挣的工分少,临走时还倒欠生产队一屁股债。对不起上级领导、也自己对不起自己,更对不起队上的父老乡亲们。没有自力更生养活自己是我不争气,拖了大家的后腿。</p><p class="ql-block">1969年9月转到攸县后情况大大改观。我努力生产,积极出工,和先期下乡的湘潭知青们同在一个点。天下知青是一家,都是天涯沦落人。大家同病相怜、命运相通。在新的集体里我很快和他们溶为了一体。有亲戚帮忙关照,我有了依靠,干起活来有信心、有盼头。当保管员时,把生产队的仓库收拾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实物进出帐目分明,不差分毫。保证了粮食防鼠、防霉、防虫到位。尽职尽责搞好了本职工作,群众很是满意。在大队小学代课时认真负责,把所学知识毫不保留传授给孩子们。和他们做游戏、交朋友我很快乐、开心。</p><p class="ql-block">湘潭知青们富裕,手中有钱,很高傲、调皮,难于管理。相比之下我很听话就显得突出一些,得到了大队、公社干部们的好评。通过一些日常工作中的小事来达到目的。这一系列操作,为以后的发展提前做好了辅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