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礼贤街在衢州大南门外。“礼贤”之名,旧时衢城大南门有通往江山县之大道,南宋时,江山曾改名为礼贤县,故称。</p><p class="ql-block"> 礼贤街,又名花街头。因衢州旧时每年清明节“扮台阁”,就是由人物装扮历史传说和戏剧场景中的人物,如《白蛇传》中的白蛇、青蛇、许仙;《打渔杀家》中的渔夫等,还有龙灯、马灯等各种花灯,云集于此,五花八门,特别热闹。</p><p class="ql-block"> 礼贤街的道路,在上世纪六、七年代仍为石子马路。与大南门城墙平等一段折南即“迎恩桥”。据民国《衢县志》记载:(迎恩桥)“南门濠上大桥。旧用木铺。康熙间,杨廷望(按,时任衢州知府)捐建,易以石虹,用石板平砌,中仍用木作吊桥。”</p><p class="ql-block"> 旧时,礼贤街到迎恩桥这一段,街右边许多房以城墙为墙,街左边监控城河,不少房子前面建在街边,后面有吊脚楼一样,有木桩立在城河里。</p><p class="ql-block"> 晚清民国时期,礼贤街上杂铺众多,商贸兴隆。有米行、木行、铁铺、酒店、茶店、理发店,自行车修理店,山货店、水果摊等。房子既是店面、店铺,又是住家,鳞次栉比。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了八、九十年代的旧城改造。近年,迎恩桥也得以复建。</p><p class="ql-block"> 礼贤街毗邻衢江之滨旧有上航驿、柴埠头(洪山坝)、四喜亭。</p><p class="ql-block"> 上航驿,亦称上航埠,位于上埠头前,宋代称“和风驿”。据康熙《西安县志》记载:西安上航埠头水马驿,“在光远门(即礼贤门、大南门)外。有馆,有,有廊,有门。门前有亭、楼。驿丞宅在驿左。旧志,一名和风驿,毛幵有记。南宋绍兴十七年七月二十四日,衢州郡守、襄阳张嵲建。为屋四十三楹,广袤五十步。”</p><p class="ql-block"> 明代设信安马驿,弘治八年并入上航驿。据程輝《王阳明丧记》记载:嘉靖八年(1529)正月,王阳明灵柩自江西抵达衢境时:"辛酉,榇抵衢州府上杭驿(按,即上航驿)。同知杨文奎,通判简阅,推官李翔,西安知县林钟,门人栾惠、黄晌、何伦、王修、林文琼、徐霈、蒋兰……各就位哭奠。”</p><p class="ql-block"> 明季商旅往来及送迎大吏、宾兴士子皆于此。长吏莅任者,由此进大南门为正道。</p><p class="ql-block"> 明末,衢州知府伍经正曾在上航驿款待游历衢州的著名戏曲家李渔。李渔作《上航驿伍使君送酒》:“列国通津古上航,棕棂庭院薜萝墙。诗成醉杀玄晖酒,亭长扶人上驿床。”文学鉴赏家江晚柯评之:“唐绝之最佳者。然余读唐绝句万首,手录其尤,如笠翁上航驿诸篇,实不多见也。”</p><p class="ql-block"> 清乾隆时期,上航驿的功能仍发挥作用。翰林祝德麟有《衢州上航驿即陆》诗云:“此生飞鸟过青天,奉使迢迢路五千。一自抽帆登岸后,风波不管去来船。”</p><p class="ql-block"> 清代中后期,上航驿驿所蔽屋数楹尚存,后渐渐毁圮,移置朝京埠(按,即水亭门),故城中水亭街旧有“新驿巷”之名。</p> <p class="ql-block"> 柴埠头,亦名洪山坝。素为古代木柴运输码头。此处旧有南济庵,亦称“宁绍旅榇所”,专为安葬客死异乡衢州的宁绍商人。据民国《衢县志》记载:“宁绍郡商人合捐地十亩。土名大地搭,康熙间置。后因葬无余地,道光间另购红庙前地一片,约八亩。”“同治初,被毁于兵。嗣经宁商洪玉城、绍商陈葆初修复之。”光绪十七年(1891),陈葆初子陈少初邀同宁波商人应诗蘅另购红庙前地块,移建南福庵于其上。大殿、客堂俱全,左右翼室分为男女旅榇之所。衢州府学教授魏熙元为之记。后来,此地又渐渐成为乱葬区,但凡无名的逝者或夭折的婴幼儿(俗称“小死人”)多葬此处。所以,城中流传着一句粗口:“你咯个压(音尅)柴埠头的”。</p><p class="ql-block"> 四喜亭,据民国《衢县志》“沿城水埠”记载:“四喜亭,近建于城南洪山坝之上首。”</p><p class="ql-block"> 何谓“四喜”?传为唐代杜甫曾作之《四喜》诗:"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它总结了人生最为愉悦的四件喜事,故名。当然四喜亭之名,亦另有说法,传清末民初衢州的四位乡绅、商贾集资所建。</p><p class="ql-block"> 四喜亭最初只是柴埠头码头上的一个凉亭,后为衢州航运公司的驻地,占地三万多平方米。其前身是"衢县辉煌木帆船航运合作社",集体单位。有木帆船409只。1958年衢县、常山两县合并,改称“地方国营衢县航运公司”。1959年并入衢州运输公司,1961年又分开称“衢县木帆船运输合作社”,1978年称“衢州市船运公司”。</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的变迁,四喜亭已发展为一个重要港口。其见证了衢州的经济发展和运输业的变迁。经过一番改造与扩建,四喜亭老码头如今焕然一新,成功转型为信安湖水上旅游的专用码头,为游客提供舒适的停泊体验。这些变化不仅仅是码头的物理形态的改造,更体现了衢州在新时代的发展与进步。</p><p class="ql-block"> 礼贤街旧有炉厂弄。由礼贤街北段西侧进入,通四喜亭路,因上世纪五十年代建有炉厂而名。</p> <p class="ql-block"> 礼贤街区域规模最大的企业当属衢州木材厂。其位于城西南洪山坝与四喜亭之间,占地14万多平方米。1950年建成,原系浙江省属贮木场和木材加工厂两个单位。</p><p class="ql-block"> 1958年,加工厂管理权限下放为县属单位。贮木场也先后改名省林业厅衢县贮木场、衢县木材贮制厂。</p><p class="ql-block"> 1964年,木材加工厂并入木材贮制厂,后改为“衢县木材厂”“衢州木材厂”。该企业是当时全省木材吞吐量最大的贮木场,年吞吐量30万立方米,工人最多时达1065人。</p><p class="ql-block"> 遂昌县、常山县、开化县采伐运交国库木材,龙泉县部分,福建省、江西省调入浙江的部分木材,均云集于此。衢州木材厂亦是浙江木材重点综合企业,曾生产热固性层积塑料贴面板,美观大方,经久耐用,广泛装饰于车辆、船舶、飞机和建筑内部、家具、缝纫机顶上。利用木材采伐、加工余边,碎料、灌木等,生产质地坚硬的纤维板,为解决森林资源匮乏,木材供应不足,找到一条较好途径,曾经辉煌一时。如今,此地已经成为城南规模最大的生活片区,原称“维多利亚小区”,因地名洋化,后改为“维多里湾小区”。</p> <p class="ql-block"> 礼贤街18号是衢州市凿岩机械厂。1956年,私营新企修配厂、冯万隆铁店、王永兴炉厂、生利铁铺等店厂公私合营,合并成立“衢州通用机械厂”。</p><p class="ql-block"> 1958年,几家手工业合作社合并成立农具合作工厂。1960年,省机械厅投资扩建,改称“地方国营衢县农机修造厂”。1962年,“衢州通用机械厂”并入。1978年,由生产小型农机具改生产Y18型气动凿岩机为主,厂改称“衢州凿岩机械厂”。1985年改“衢州市凿岩机械厂”。Y18型气动凿岩机组曾是国内先进小型凿岩机组,获得一机部科学大会奖,产品销售全国23个省市。当时有工人316人。改革开放后,该厂搬迁至东港经济开发区。从浙江开山开山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成为开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中国重要的压缩机和重工产品的生产、研发、海外推广的专业公司,位列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中国机械业百强企业。成为一个多元化的工业、工程及地热新能源电站的研发、制造、营运的全球性公司。</p><p class="ql-block"> (秋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