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年的“双节”快来临了,我与老伴准备回老家过节。9月20日上午8时,“和谐号”列车如风驰电掣一般从深圳开往黄石,六个小时后抵达。</p><p class="ql-block">当换乘公交车驶入黄石大道时,这座全国文明城的景象令人心暖,公路上,车水马龙,络绎不绝,道路两旁五星红旗高高飘扬,高楼林立,栉比鳞次。来到小区,门楼上大红灯笼中金灿灿的“欢度国庆”四字,光彩夺目,电梯里,遇见一位两鬓斑白的老妪手上捧着一簇鲜黄的桂花,香气扑鼻,我忽然觉出秋来。“好香啊”我与她搭讪,她说,“这不,国庆中秋双节快要到了,把它放在家里增添气氛,又可赏心,儿女们都很喜欢闻这种味道。”</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清晨,小区附近的农贸集市热闹非凡。赶集市几乎成了习惯,我家“菜篮子”的责任落在我的身上,我随手拎了一个大布袋子出了门。街市上,一位壮汉叫卖声响过耳畔,“甜玉米十元钱六个,新鲜的大红石榴十元钱两个。”另一侧铁皮水池中,活蹦乱跳的鲈鱼与财鱼十元一斤,草鱼八元一斤,再入深处,一张长条木案上铺满鲜红的猪肉,还有龙扇骨和内脏等,肥瘦肉也是十元一斤。我问肉铺那位膘肥体壮的屠夫。这附近菜农村在哪里?他说离这儿不远,大概不到一公里,我们都是这些村里的人。</p> <p class="ql-block">我拎着没装满的布袋子,顺着屠夫指的方向往村里走,踱步于乡间小路,路两旁的玉米杆早已黄透了,被风一吹,“哗啦啦”地响,穗子上的玉米粒胀得饱满,垂着头,貌似累极了的老人。</p><p class="ql-block">村口的老槐树比想象中的要矮些,叶子落了大半,铺在树下,踩上去“沙沙”地响,软乎乎的,好像踩在一层碎金上。一位老大爷坐在槐树下的石墩上编竹筐,手里的竹条是刚劈的,泛着青绿色,指尖沾着秋晨的露水,亮晶晶的。见我来,他抬起头笑着说:“你来了,这秋凉”。我走过去蹲在他身边,看竹条在他手里绕来绕去,风从树桠间钻下来,带着玉米杆的香和泥土的湿味,吹在脸上,凉飕飕的。</p> <p class="ql-block">远处的田埂上,几个农人正在收最后一茬花生,身影被秋阳拉得很长。原来在城里,我总以为秋是空调调低的两度,或是街边奶茶店的“秋日限定”,直到此刻踩进这满地落叶里才懂,老家的秋,便是一脚踏进就能摸到的凉,或是一抬头就能看见的暖。 </p><p class="ql-block">不远处,一位中年妇女,正站在辣椒架前,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左手扶着枝桠,右手轻轻掐下红透的辣椒。那些辣椒挂在藤上,红的像燃着的小火星,绿的还带着点嫩,串在一起,倒像谁在菜园里挂了串彩色的小灯笼。墙角的南瓜藤早已蔫了些,却结着三个圆滚滚的南瓜,表皮蒙着一层薄薄的白霜,她对我说这是“秋霜给南瓜盖的被子”,我感觉此话生趣,摸上去硬邦邦的,敲一下,能听见闷闷的“咚咚”声。我蹲下来,指尖蹭过那层霜,凉丝丝的,像触到了秋天的体温。 </p><p class="ql-block">那位农女摘完辣椒,从兜里掏出个小布包,里面是去年的南瓜籽,她蹲在空地上刨坑,说要种点冬菜。我也跟着蹲下来,帮她递种子,阳光洒在我们背上,暖融融的。彼此,忽然想起小时候,也是这样的秋天,我总爱蹲在南瓜架下摸南瓜,问奶奶“它啥时候才熟呀”,奶奶笑着说“急啥,等霜打了,它自然就甜了”。原来秋的味道,早就在小时候的等待里,藏了许多年。 </p> <p class="ql-block">十月六日中秋,天朗气清。清晨轻唤外孙女豆豆起床,她一睁眼便念叨着要去看“老家家”——我那已年过九旬的母亲。</p><p class="ql-block">上午九时许,我与老伴、女儿、女婿带着豆豆,一行五人搭乘312路公交,约莫一刻钟便抵达了四弟家,母亲常年在此居住。 </p><p class="ql-block">豆豆一进门,举着塑料杆的小国旗,便雀跃着奔向母亲,牵着她的手,脆生生唱起了《ABCD字母歌》与《爸妈上班我上幼儿园》。母亲颤巍巍伸手,轻轻摸到豆豆举着的小国旗”,她虽双目失明,听觉却格外敏锐,伴着清亮的童音,她笑得合不拢嘴,眼角的皱纹里都漾着暖意。 </p> <p class="ql-block">多年来,中秋团聚时兄弟四人的全家总难聚齐,今年亦是如此。正午时分,我家与四弟家共十人,相约在“铭厨禧宴”餐馆小聚。这家餐馆的老板是家乡古塘村的黄姓乡亲,此前因鄂圳杨叶建机场,古塘村村民大多迁居至此,此地初名“江州新城”,后为铭记故土,更名为“杨叶新城”。见此景忆乡情,我一时兴起吟出两句:“浓浓故乡情,满满中秋圆。” </p><p class="ql-block">谈笑间,一桌十菜一汤已端上桌来,“小炒黄牛肉”“排骨莲藕汤”“红烧鳝鱼”“清炒秋葵”“珍珠丸子”皆是熟悉的家乡味道。席间斟上五粮液,酒香混着菜香,祖孙三代围坐,千般感慨、万般幸福尽在不言中。 </p> <p class="ql-block">华灯初上,暮色四合,一轮明月从江面缓缓升起,豆豆指着月亮惊呼“火球”,惹得我与老伴笑弯了腰。归家后,我们先在院中赏月,品尝了香港美心流心奶黄月饼和黄石特产“益朵港饼”,香伴你我,甜意沁心。随后推着坐“口袋车”的豆豆出门,前方鄂东长江大桥灯火璀璨,江面上明月皎洁。老伴推着童车漫步在江滩公园的康庄大道,我举着手机不停抓拍,只觉天地间尽是惬意,你我间满是温情。 </p> <p class="ql-block">夜渐深,手机传来女儿夫妻俩观影散场的消息。回到家中,月光洒进阳台,我们端起热茶共饮。忽然想起鄂东南的民谣:“八月中秋吃月饼,喝热茶,越吃越热。”今年黄石的中秋果然燥热,待回到清凉的空调房,我们伴着月光,很快便进入了梦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