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炭火共焙應時物,真禪頓覺穀雨香…” ‌‌—澤華《乙巳寒露朝陽采秋茶寄》

北角澤華(Cervantes ,Chao)

<p class="ql-block">“梅山小園烹新茶,青峰含黛金盞花。霜侵淺灣椰林黃,秋雨過樹品陳茄。白鷺翔天雲相映,榕梢風鈴赤日霞。鄉音清夢總留戀,一行北雁衡嶽崖。”—澤華《乙巳初秋近八月半友聚鄉思》</p> <p class="ql-block">中國當代著名學者型中年書法藝術家、詩人、教授,中國立體相融篆書(任氏篆體)創始人,著名書畫家,墨易齋主任麟先生啟體書法作品:“寒露”。</p> <p class="ql-block">霜露侵衣映旭光,茶山蜿蜒似道場。 炭火共焙應時物,真禪頓覺穀雨香。 ‌‌—澤華《乙巳寒露朝陽采秋茶寄》</p><p class="ql-block">農曆八月十七,寒露。 此時空山遺月,桂子中庭,天光雲影,露冷風清。 海灣之上,沿岸水波如銀,過眼蓮花皆敗,荷葉焦黃背卷西風。 嶺南的三秋,不必夢裏風馬,亦有天戈星空。 寒露(Cold Dew37),是中國古代農曆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七個節氣,秋季第五個節氣。 鬥指辛21; 太陽到達黃經195°; 西曆10月7日-9日交節。 寒露深秋的節令,干支曆戌月的起始。 清風薄之,明月凝之,目光遇之——落在風中鴻雁過境,落在月下遊子行經,好像還記得它曾是雲間一滴飽漲的雨水,見過光的明媚,月的清冷,最後化作蘆葦上的一滴晨露,靜靜等天光杳然。 </p> <p class="ql-block">元代吳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寒露三候:一候鴻雁來賓; 二候雀入大水為蛤; 三候菊有黃華。</p> <p class="ql-block">元代吳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寒露三候:一候鴻雁來賓; 二候雀入大水為蛤; 三候菊有黃華。</p> <p class="ql-block">元代吳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寒露三候:一候鴻雁來賓; 二候雀入大水為蛤; 三候菊有黃華。</p> <p class="ql-block">《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載:“寒露,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p> <p class="ql-block">中國當代著名學者型中年書法藝術家、詩人、教授,中國立體相融篆書(任氏篆體)創始人,著名書畫家,墨易齋主任麟先生篆體書法作品:“百福圖”。</p> <p class="ql-block">明代著名書畫家、詩人,繪畫大家陳洪綬中國畫《痛飲讀騒》。</p> <p class="ql-block">大不列顛暨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博物館收藏(盜藏)的多件中國遼代文物,三彩佛教造像是該館重要展品,其中遼三彩羅漢像尤為著名。</p> <p class="ql-block">《月夜梧桐葉上見寒露》唐·戴察蕭疏桐葉上,月白露初團。 滴瀝清光滿,熒煌素彩寒。 風搖愁玉墜,枝動惜珠幹。 氣冷疑秋晚,聲微覺夜闌。 凝空流欲遍,潤物淨宜看。 莫厭窺臨倦,將晞聚更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