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艺评人画家陈智勇神佐天佑金宝龙

<p class="ql-block">中秋的夜,总是来得格外温柔。天边那轮满月,像是被谁悄悄擦亮的银盘,悬在深红渐染的天幕上,映得人心也跟着澄澈起来。院子里那株桂花树开得正盛,金黄的小花簇拥在枝头,风一吹,香气就顺着月光洒了一地。我坐在檐下,看着灯笼映在墙上的影子轻轻晃动,篮子里的白花与果子还带着白日集市的余温。桌上小碟里那块月饼,边缘已有些许缺口——是母亲先尝了一口,笑着说:“今年的月亮,倒是十六更圆。”</p> <p class="ql-block">屋里的红盒还敞着,金“福”字在烛光下泛着暖意。几块月饼整齐地排在丝绒布上,花纹细得像是谁用时光雕出来的。我拿起一块,指尖拂过那圈圈年轮般的纹路,忽然想起小时候总问:“为什么月饼要做成圆的?”父亲就指着天上的月亮说:“因为它等的人,终于回来了。”今夜的月光斜斜地铺在桌角,照见灯笼上飘动的穗子,也照见了那句没说出口的话:团圆,不在于哪一天最圆,而在于谁在身边守着这一盏灯。</p> <p class="ql-block">那块黑托盘上的月饼,像是一枚凝固的月光。花纹繁复得让人舍不得下口,仿佛一咬,就会惊扰了这份静谧的美。旁边的牡丹开得热烈,红得像是要把秋夜点燃。折扇静静倚在背景里,“中秋”二字墨迹沉稳,而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却轻轻撞进了心里。我忽然明白,月亮十六圆,并不是迟到,而是多留了一天的期盼——让那些未能赶在十五归家的人,也能在清辉中看见故乡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中秋”两个大字横在夜色中央,白得像雪,又像月光本身。下方“农历·八月十五”的字样旁,盖着一方“传统节日”的红印,像是给这个夜晚盖上了时光的邮戳。可人们常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这话听了几十年,如今才懂,它不是天文的偶然,而是人心的温柔。我们总想把最圆满的时刻定格在节日当天,可月亮自有它的节奏,就像生活,从不按钟表走。那盘中的月饼微微泛着油光,花瓣落在边缘,像是谁轻轻叹出的一口气,把圆满,留到了第二天。</p> <p class="ql-block">餐桌上的蜡烛静静燃烧,火苗微微跳动,映在酒杯里,像是一小片流动的月光。几块月饼散落在红白相间的桌布上,花瓶里的花还新鲜,仿佛刚从院子里折来。我们没急着切月饼,只是坐着,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旧事。窗外的月光比昨夜更亮了些,有人抬头说:“今儿月亮更圆了。”没人反驳,也没人追问。这一刻,我们心照不宣——十五是节日,十六才是圆满。就像这顿饭,不为仪式,只为多留一会儿,多看一眼,多说一句“你回来了”。</p> <p class="ql-block">月亮会圆,日子会过,但有些团圆,偏要等到十六。不是它慢了,是我们终于懂得,最暖的光,不必赶在正点到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