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六军团西征出发地终于尊重历史,回归真实

老顽童的怪想

<p class="ql-block">  今年8月周博文会长转给我一段吉安号融媒转发央视四套“走遍中国”栏目关于红六军团的电视视频,说“永新终于排在遂川前。”9月又一文友转发萧克回忆录中的一段话(这段话我在论文中已引用),并加了“红六军团始发地一一遂川,与永新县没一毛钱关系。[偷笑]”。他们为什么会转给我,因为我写了一篇关于红六军团西征的论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曾经听说红六军团西征始发地存在争议,永新说始于牛田、津洞;遂川说始于横石、新江口。各自应该都有依据。到底始于哪里?上网一搜,媒体主流是遂川说。恰在此时,县图书馆贺馆长提供了一套《湘赣革命根据地》(上下册)。上册汇总了湘赣革命根据地时的文件和电报,其中最后一份是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发给湘赣省委和湘赣省军区命令红六军团离开湘赣革命根据地的电报(简称“中革7.23训令”);下册为亲历者的回忆录,说法观点不明确或相互矛盾。《中革7.23训令》之(四)第9点说“在求得以南直到万、遂、五斗江、上下七地区,现在就应以独五团及现时随独五团行动之吉安独立营、遂川独立营为基本,加紧肃清当地地主武装,并向南推广游击战争,取得赤化以利于六军团的转移及其以后的发展。”从中不难看出执行训令西征前红六军团不在遂川和万安,不在遂川又何以始发于遂川?!而这个“以南”所在地即是始发地。觉得红六军团西征始发地之争类似中央红军的始发地之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4年,吉安市和永新县分别举行了红六军团西征90周年纪念征文活动。</span>明知我的探索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做的是“吃苦不讨好”的“无用功”,最大可能是“石沉大海”,但还是决心怀服务家乡,还原历史真相的目的进行探索和涂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要将已定的观点纠正,必须要有可靠的证据和科学的论证,使论据形成严密的逻辑链。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论点确定后论据材料很重要,我能拿出美国、台湾出版的中国近代史,但关于红六军团的史料没有丁点,可谓<span style="font-size:18px;">论据茫然。</span>因此进图书馆,走新华书店,搜罗红六军团的有关史料。感谢组织部潘部长、史志办邓主任,文物局尹局长,尤其是贺馆长提供了方便进图书馆查阅,乡友薛忠礼知道我在写红六军团,特意送我萧克的《浴血罗霄》,同事彭先德及朋友也为我提供了资料,陆陆续续汇集到十余本史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十余本关于红六军团西征的书籍内容,有文件文献、亲历者的回忆录、别人写的传记和年鉴(谱)、以及论文等等。面对这说法不一或相互矛盾的史料如何甄别选择?我认为,当时的文件最具权威性,又以中革7.23训令最为准,他是红六军团西征必须严格遵守的法律性文件,其他史料必须为他让路;其次是亲历者的回忆录,而亲历者的回忆然后是传记、年鉴(谱)和论文,回忆录和传记<span style="font-size:18px;">又以任弼时的为准,因为出于保密,别人不知道的他知道</span>。时间是越前越真实,越后越掺杂人为因素以及记忆遗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以《中革7.23训令与红六军团西征再研究》为题论证红六军团西征,藏锋芒于副标题。思路(提纲)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讲述红六军团西征过程(做铺垫),首先,解读训令,再论述红六军团落实训令整个西征过程分为四部分:准备、突围、引敌和汇合;其次,论证准备在永新,跳出国民党对湘赣革命根据地包围圈的突破口在遂川,公开引敌在湖南桂东的寨前圩,与红二军汇合于贵州印江木黄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部分指出和分析永新、遂川、桂东寨前圩、印江木黄在红六军团西征中的功能定位。有了前面过程的铺垫,指出红六军团收到中革7.23训令在永新,西征的准备工作在永新,始发地在永新就水到渠成;其次是依据“中革7.23训令”分析产生始于遂川错觉的原因。一是为什么会产生始发于遂川的误解?主要是永新到遂川的一切行动都是秘密进行,红六军团的干部战士都不知道要离开湘赣革命根据地,直至遂川突破国民党的包围圈的战前动员才明朗;二是红六军团从永新出发的时间和方式;三是红六军团西征为何不直接从永新西走湖南,而要绕道遂川?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依据构思边写边完善。初稿后发在群和给文友,征求修改意见,得到文友的支持,吴志昆大咖和我师二班主任肖灿先老师肯定了论据和论证的行文逻辑,郭隆明诗友提供了丁玲主编,董必武、陆定一、舒同编写的《红军长征记》中关于红六军团西征从永新出发的观点,等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投出参加吉安市和永新县的征文活动。市里评选名落孙山,县里入选《红色永新论坛》,<span style="font-size:18px;">起初排在</span>第十,后来宣传部龙部长审阅时提至第一。邓主任参加吉安市举办的红六军团西征研讨会时,分送给了来自全国的与会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年央视四套“走遍中国”栏目关于红六军团西征将永新放在遂川前,那是尊重历史,回归真实。或许我的拙文也起了些微作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虽说“蚍蜉撼大树,不自量力”,但撼总比不撼好,蚍蜉聚之又能持之以恒,终究会有效果。打算下一步直接些,就以《红六军团西征始于永新》为论点进行论证。</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老顽童的怪想:一生舌耘笔耕;入选教育部专家库,教授,江西省作协会员,《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封面人物;参加过江西省中考命题,编过教材,在全国性培训会作过讲座。文字散见于人民文学、人民教育等十余种中文核心期刊或其他报刊杂志,著有《守望 耕耘 求索》;多次获市省及全国性征文大赛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