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湘西,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与迷人魅力的地方。这里,山水相映成趣,人文历史交织,每一处都散发着独特的韵味。走进湘西,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之中,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吉首为苗语古称乾州,有森林之城、湘西秘境、人间仙境之美誉。吉首坐落在武陵山脉腹地,山峦叠嶂、峡谷纵横。这里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德夯大峡谷的险峻奇观,横跨于峡谷之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矮寨大桥创造了四项世界第一;这里</span>还孕育了独特的土家族、苗族文化。走在吉首街头,吊脚楼的飞檐翘角与现代化高楼并肩而立,身穿传统服饰的苗家阿妹和捧着咖啡的年轻人擦肩而过,这种时空交错的魔幻感,正是吉首的魅力所在。</p> <p class="ql-block">5月31日:今天目的地吉首,发出时取道红石林景区,计划游玩景区后再转吉首。昨晚下雨,地板湿漉漉的,下坡时胡老师摔车了,几处皮外伤,情况有变我们改为直接前往吉首。早晨飘了几点雨,远山云雾缭绕。整天天气阴阴的很适合骑行,爬坡二十几公里比昨天轻松。途中游览了墨戎苗寨,墨戎苗寨依山而建,吊脚楼群错落有致,被青山绿水环绕,晨雾缭绕时更具意境。</p><p class="ql-block">二点左右就入住吉首欣瑞宾馆。下午小分队几个人分别骑车和乘公交到乾州古城参观游览。</p><p class="ql-block">古城坐落于万溶江与天星河环绕的盆地中,三面环水,一面傍山,呈狭长梳子形,地势状如乾卦。南门月城设计独特,三座城楼呈“品”字形布局,为古城建筑史罕见。古城气势雄伟,是南方长城上的一个重要城池。</p> <p class="ql-block">远山云绕雾罩。</p> <p class="ql-block">途经古丈县。</p><p class="ql-block">古丈县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世界地质遗址—古丈金钉子;国家地质公园—红石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望界;国家级森林公园—坐龙峡;省级风景名胜区、湘西北第一大内湖—栖凤湖。讨论有鬼溪秘境、墨戎苗寨、夯吾苗寨、老司岩古民居、岩排溪古村落等。</p> <p class="ql-block">沿途的苗家村落。</p> <p class="ql-block">墨戎苗寨</p><p class="ql-block">墨戎苗寨是湘西地区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p><p class="ql-block">墨戎苗寨保留了原生态的苗族语言、服饰、歌舞和节庆习俗,如赶秋节、苗年、四月八等。这里不仅是苗族文化的活态博物馆,更是体验湘西民俗风情的核心目的地。苗族服饰和银饰工艺精湛,苗族刺绣色彩鲜艳、图案多样,都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苗寨依山傍水,风景如画。一溪绿水护村而过,两岸青山间吊脚楼错落有致。这里不仅有古朴的民居建筑,还有热情似火的苗家阿妹和独特的苗族鼓舞表演,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墨戎苗寨是全国著名的苗鼓之乡,国务院授予的民俗文化艺术之乡。苗鼓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苗鼓节奏明快,动作舒展大方,鼓者双手交替击鼓,全身闪转腾挪,击鼓与舞蹈结合在一起,极富观赏性。</p> <p class="ql-block">乾州古城</p><p class="ql-block">这座拥有4200多年历史的明清古城,自夏商时期起,就有土著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而秦汉后,这里更是成为了 湘西的重要商埠码头。在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乾州古城都扮演着苗疆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的角色,是湘西四大古城之首。古城依然保持着明清时期的模样。城内保留胡家塘、三门开、文庙等古迹,融合苗疆文化与非遗展示,夜间灯火璀璨,充满烟火气息。</p> <p class="ql-block">巧遇古城的民俗表演。</p> <p class="ql-block">苗族历史上以山地耕作为主,迁徙路线涉及湘、黔、滇等地,其传统服饰常通过棒槌捶打使衣物更平整,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洗衣方式。 </p> <p class="ql-block">乾城端阳祭屈子。端午节也称端阳节。</p><p class="ql-block">屈原因为被楚国宵小排挤,曾经被流放于湘西。并在流放期间创作了《九歌》。</p> <p class="ql-block">游客参与端午节包粽子。</p> <p class="ql-block">6月1日:七点半出发,今天包车游玩矮寨大桥景区,在桥上观赏矮寨公路奇观。在前往边城的途中拐进十八洞村,这里是习近平首倡精准扶贫的地方,原来是穷山沟,习主席的到来改变了十八洞村的面貌。茶峒是一地跨三省的小镇,依山傍溪山青水秀,因沈从文的《边城》,让茶峒名闻遐迩,二零零五年这里定名为边城。</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矮寨公路到矮寨大桥景区,在远处眺望雄伟的矮寨大桥。</p> <p class="ql-block">矮寨公路当年是抗战生命线:1936年建成通车,作为连接西南大后方的唯一通道,保障抗战物资运输。</p> <p class="ql-block">当历史的烽烟漫过湘西群山,在这片血性雄强的土地上,慷慨壮烈的人民曾以血肉之躯筑就“抗战生命线”——湘川公路矮寨段。湘西筑路者的钢钎凿开的不仅是岩石,更是一个民族向死而生的通道。</p> <p class="ql-block">抗战期间,2000多名民工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用钢钎、锤子开凿出这条“抗战生命线”,施工期间共造成248人死亡、伤残者不计其数。当地在公路旁的山顶上树立“开路先锋”铜像,用以纪念筑路英雄。 </p> <p class="ql-block">在通往山上的高高的台阶上有几个勤劳的苗族、土家族阿婆摆摊卖小食品。</p> <p class="ql-block">下雨天,远处的山间云山雾罩。</p> <p class="ql-block">矮寨大桥凌空横跨于德夯峡谷上,创造了四项世界第一:主跨1176米为世界峡谷跨径最大悬索桥、全球首次采用塔梁完全分离设计、世界首次应用岩锚吊索结构与碳纤维吊索、首创轨索滑移法架梁技术。</p> <p class="ql-block">雄伟壮阔的矮寨大桥横跨峡谷山顶云间,在云雾飘渺中,桥体仿佛在云雾中浮动。</p> <p class="ql-block">站在355米高的桥面上,俯瞰峡谷云海与盘山公路奇观。</p> <p class="ql-block">大桥两侧的观光步道。</p> <p class="ql-block">十八洞村,四周被连绵起伏的山峦环绕,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之中。这里的自然景观得天独厚,十八溶洞神秘莫测,引人无限遐想。而山间的梯田,更具诗情画意,在梯田的环绕之中,隐藏着一个个苗寨。当云雾缭绕时,这些苗寨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仙境之中。远远望去,苗寨若隐若现,与周围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精准扶贫首倡地。</p> <p class="ql-block">福星降临接地气,春风吹拂暖苗乡。</p> <p class="ql-block">脱贫不忘共产党,致富感谢习主席。</p> <p class="ql-block">茶峒古镇 梦里边城</p><p class="ql-block">古镇茶峒,卓然不群,端庄可亲,熟悉又陌生,远古而静谧,动感而鲜活。</p><p class="ql-block">古镇地处河谷盆地之台地,依山傍水,青山峙立,东、北、南三面雄山峻岭环绕,西临清水江,龙盘虎踞之形胜。白塔耸立,青石筑城,城垣逶迤。逐水而立,因水而兴。清水江自西向东逶迤蜿蜒,奔腾而下,放慢脚步,舒展身躯,清波漾漾,格外舒爽。</p><p class="ql-block">千万年流水将河卵石磨得圆润光滑,河岸人家就地取材,筑基垒屋,修堤建城。古街古巷,曲径通幽,青石清幽,沧桑古雅,吊脚楼飞檐翘角,古老店铺拥杂相连,隐隐窥见当年繁华。</p><p class="ql-block"> 古渡码头,垂柳依依,归鸟啁啾,桨声灯影,拉舟悠悠,微波浣纱,渔舟晚歌。一道道春江花月、风流婉转、雅致清绝、如诗如画的胜景,动人心魄的视觉震撼,超乎想象。</p><p class="ql-block">沈从文的边城写道:“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 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p> <p class="ql-block">一脚踏三省</p> <p class="ql-block">茶洪大桥承东接西,桥东为湖南茶峒,城楼题写“边城楼”,桥西为重庆洪安,牌楼题写“渝东南第一门”。</p> <p class="ql-block">鸡呜三省?</p> <p class="ql-block">边城茶峒景区的“三省界碑”,地处湖南、贵州、重庆三省(市)交界处,是标志性地理景观。</p> <p class="ql-block">青石板上的古生物化石,目前可确认的化石类型主要为海螺、竹笋等古海洋生物化石。这些化石形成于数亿年前,这里数亿年前为海洋环境,沉积了大量古生物遗存。</p> <p class="ql-block">大型的吊脚楼</p> <p class="ql-block">拉拉渡又名洪茶渡口,地处武陵山区腹地,</p><p class="ql-block">位于重庆市洪安镇境内,渡口横跨清水江,东岸连接湖南省花垣县茶峒镇,西岸紧邻贵州省松桃县迓驾镇边界,形成"一渡连三省"的独特区位格局。</p><p class="ql-block">1949年11月,刘邓大军第二野战军先头部队经此渡口进入洪安镇,拉开解放大西南战役序幕。</p><p class="ql-block">渡口因与沈从文《边城》中描写的"茶峒渡口"高度契合,2008年被确认为小说原型地。</p> <p class="ql-block">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渡江指挥所。</p> <p class="ql-block">湘黔渝三省交界的茶峒古镇。青石板路蜿蜒向前,吊脚楼的倒影在微波中晃动,远处酉水河如一条碧玉腰带,环绕着沈从文笔下的“边城”。</p> <p class="ql-block">边城,翠翠的小屋。</p> <p class="ql-block">“溪边矗立着一座白塔,翠翠与爷爷就住在白塔不远处”</p> <p class="ql-block">江风拂过,翠翠牵着黄狗的雕塑依然在守望,仿佛在等待那个永不归来的少年。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没有惊心动魄的剧情,却以最朴素的笔触勾勒出人性的纯净与等待的永恒。正如书中所言:“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p> <p class="ql-block">茶峒古城墙始建于清代嘉庆八年(1803年),位于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是湘黔渝三省交界处的标志性建筑。城墙采用青石建造,现存较为完整。</p> 景区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