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泪铸就的团圆,生命书写的史诗——读巴金《团圆》有感

蚁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巴金用生命记录下的英雄赞歌,至今依然震撼心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含泪重读巴金的中篇小说《团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部创作于1961年的文学经典,不仅是一部战争题材的小说,更是一部凝聚了血与火、爱与痛的生命之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可能很多看过电影《英雄儿女》的观众并不知晓,这部感动了几代人的电影,其原著正是巴金的《团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向伟大的巴金先生致敬,他用笔尖留存了历史的记忆,让英雄的精神穿越时空。</span></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生命书写的创作</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巴金并非凭空想象创作《团圆》,而是亲历战火的真实记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1952年到1954年,巴金两次踏上朝鲜的土地,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一起度过了300多个日日夜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他在朝鲜战场上冒着枪林弹雨,终日在战壕里与志愿军指战员同甘共苦。巴金晚年回忆起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时,特别提到了这篇只有两万多字的小说——《团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作品是作家用生命写出来的,这句话在巴金身上得到了最好的印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身在异国他乡的巴金,每次听到或看到打胜仗的消息就写信告诉萧珊,让她也分享自己的一份喜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正是这种亲身体验,使巴金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为《团圆》的诞生奠定了坚实基础。</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英雄原型的感动</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团圆》中王成的形象,有着真实的英雄原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河北省军区原司令员张振川回忆道:“我向他介绍赵先友和战友们坚守67高地视死如归、壮烈牺牲的事迹。巴金被赵先友等的英雄壮举深深感动,写出小说《团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52年10月,在67高地防御战中,赵先有所在的志愿军一个连,奉命坚守67高地。战斗到最后阶段,全连只剩下身负重伤的赵先有和通信员刘顺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面对蜂拥而上的敌人,赵先有拿起步话机向团指挥所大喊:“敌人上来啦,开炮打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赵先有烈士用生命践行了上阵地前的誓言:坚决守住阵地,人在阵地在,绝不后退一步!1991年,65集团军为宣传英雄事迹,决定立一座“王成式的战斗英雄赵先友”英雄塑像,巴金欣然题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巴金题字称赞赵先友为“王成式的战斗英雄”,足以见得英雄事迹对他的震撼之深。</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血肉真实的魅力</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与当下一些凭空胡编乱造、脱离生活、无血无肉的作品不同,《团圆》的魅力在于它的真实与深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巴金的创作始终坚持“把心交给读者”。他曾经说过:“我的文章是写给多数人读的。我永远说着我自己想说的话,我永远尽我的在暗夜里呼号的人的职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他还表示:“当一个青年怀着一颗受伤的心求助于我的时候,我纵不是医生,我也得给他一点安慰和希望,或者伴他去找一位名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种对读者负责、对生命尊重的创作态度,使得《团圆》虽然篇幅不长,却充满了动人的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巴金在小说中没有刻意渲染战争的残酷,而是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让读者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光辉。</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经典改编的启示</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团圆》改编成电影《英雄儿女》后,成为史诗级文艺作品,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而当下一些胡编乱造的文学作品,拍成影视作品后,就成了让人厌恶的“神剧”。这些作品脱离历史真实,违背生活逻辑,不仅无法打动观众,反而引起观众的反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真正的经典源于真实,成于匠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英雄儿女》的成功,正在于它扎根于真实的土壤,凝聚了创作者的心血与智慧。当时的文化部副部长夏衍责成长春电影制片厂将《团圆》改编成了电影《英雄儿女》,编剧毛烽和导演武兆堤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精心的艺术再创造。</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作家修养的典范</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文学作者应向巴金这样的大师学习,要写好作品,作者要先学做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巴金的一生,是真诚写作、为人民写作的典范。他始终坚持“把心交给读者”的创作理念。巴金对读者的态度是平等的、热情的,他充满了交流的渴望,也非常重视以文学来感染读者、影响读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他希望读者能够在阅读中产生文学共鸣,于是文本形式的创造也别具匠心,开放性大大增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作家更需要沉下心来,深入生活,感受人民的喜怒哀乐,而不是闭门造车,胡编乱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唯有如此,才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优秀作品,才能让文学真正拥有打动人心的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巴金曾经说过:“我写作之所以有个目标,希望对我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有所贡献。我的全部作品贯穿着一个信念,那就是:青春是无限的美丽,信念是人类的希望,我要为这个信念,写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朝鲜战场上,巴金遇到了太多英勇的战士,听到了太多感人的故事。他用《团圆》告诉我们,英雄不是虚构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反观当下一些作品,缺乏的正是这种对真实的敬畏,对生命的尊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让我们向巴金这样的文学大师致敬,向那些用生命书写伟大的作家致敬。</span></p> <p class="ql-block">注:主要图片下载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