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国庆、中秋双节叠加,当千万人踏上旅途享受休闲时光、与家人欢聚团圆之时,安定区退伍军人安海福却主动放弃休假,专程从定西赶赴青海省祁连县、甘肃张掖市临泽县,为当地群众开展免费医疗咨询与诊疗服务。他带着专业的医疗知识与温暖的医者情怀,在节日里坚守 “为人民服务” 的初心,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诠释“退伍不褪色”的担当,以一场接地气的义诊,将医者仁心的温度传递到基层群众心坎上,成为这个假期里一道别样且暖心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 天还裹着墨色,定西的街巷里只有路灯亮着昏黄的光,连风都轻悄悄的。10月3日清晨5时,安海福按照约定时间去接战友——他特意将党徽别在胸前,工作证揣在贴身口袋里,带着专用诊疗箱,这只箱子跟着他走过80期义诊路。待几位定西战友到齐,车子才轻轻启动,生怕打扰到还在沉睡的街坊。此行他们要前往青海省和我省张掖市临泽县,千里路程,早动身是想多省出些时间,留给等着看病的群众。</p><p class="ql-block"> 车辆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当太阳慢慢爬过车顶时,车窗之外的景色悄然变换:定西的黄土坡渐渐远去,祁连山下的草原在眼前铺展开来,草色浅黄,风一吹便晃出细碎波纹。祁连山脉与开阔草原形成鲜明对比,山顶覆盖着皑皑白雪,山下牛羊成群;车窗外的美景渐行渐远,经过近7个小时的颠簸,当日12时30分,义诊团队受邀来到青海省祁连县。几人在蒙古包里匆匆扒了两口热饭,刚放下碗,就有一位患者来找安海福看病。</p><p class="ql-block"> 此时,蒙古包外突然飘起小冰雹,噼啪打在毡子上,安海福却丝毫未抬头。他坐下戴上医用手套,手指按在患者腰部,寻找穴位并做记号。待针刀握在手中,他凝视着患者的脸,一边缓缓扎针,一边轻声说:“不要怕一会就扎完了?” 冰雹下了又停,他的注意力始终未离开过患者的神情。</p><p class="ql-block"> 临近下午5时,风裹着凉意袭来,义诊团队再次启程。车辆在夜色中穿行,直至当日临近21时,车灯才刺破暮色,照见临泽县的路牌。到达目的地,找了家小旅馆短暂休整,安海福却没闲着:他从随身医疗箱里取出次日要用的针刀与设备,里里外外仔细检查了好几遍,确认每一件都完好可用、摆放整齐。待所有准备工作妥当,已是次日0时许,他才拖着疲惫的身躯上床休息。</p><p class="ql-block"> 10月4日清晨6时,车窗外仍一片漆黑,安海福一行便往临泽县医院倪家营分院赶去。抵达义诊点时,诊室外已排了十多位群众,见车子驶来,都悄悄往跟前凑了凑。张掖市临泽县蓼泉镇湾子村村民张冬梅挤在队伍最前面,见安海福下车,赶紧迎上前,语气带着急切:“上回您来临泽,我带家里老人扎过腰腿,效果真叫好!这回您趁国庆假期又来,咱们县的老人盼了好些天,这真是实实在在的帮忙啊!”</p><p class="ql-block"> 安海福没多言语,坐下便开始接诊。他先为患者摸脉,指腹轻轻贴在手腕上,仔细观察患者面部;接着让患者伸舌,凑近了仔细观察舌苔的颜色与形态;问诊时也格外细致,哪里不舒服、夜里睡眠质量如何、日常饮食偏好等,都要耐心问上两句。遇到患者对病症有疑惑,他还会轻声解释:“中药讲究‘后病前治’,像咱们常说的痤疮,中医里叫‘湿毒’,不能只治表面,得从调理身体根源入手。”</p><p class="ql-block"> 从当日6时多接诊第一位患者,到19时30分送走第八十位患者,12个多小时里,他只在吃饭时短暂歇了30分钟,中途连水都没敢多喝——心里始终惦记着排队的患者,生怕上厕所会耽误大家的就诊时间。</p><p class="ql-block"> 轮到来自敦煌市的马新爱时,安海福抬眼瞥见他们几人风尘仆仆的模样,转身向排队的患者们商量:“大伙多担待,这几位从敦煌来,早上6点多就出门,到现在还没吃没喝。咱们先让她们看,行不?” 话音刚落,前排的患者便往后退了退,主动让出位置。马新爱和同来的人赶紧排成一排,眼里满是感激。“从敦煌到临泽,开了七八个小时车,就是听病友说您在这儿搞义诊。” 马新爱轻声说,“我有糖尿病,还伴有高血压,总觉得身子沉,专程来请您给看看。” 安海福点点头,等马新爱在患者知情同意书上签完字,又叮嘱道:“你路远,我先给你扎针、拔罐,再拿些配好的药。喝中药期间,先把其他西药停了,要是有效果,你再联系我,我给你寄药过去。”</p><p class="ql-block"> 诊室外的走廊上,72 岁的祁宝金正试着走路。他患有脑梗后遗症,来的时候几乎迈不开步,是被家人半扶半架着才上了治疗床。安海福为他扎针、拔罐后,祁宝金扶着床沿慢慢站起来,先试着挪了挪脚,见身体不晃,便一步步往走廊那头走——步子越走越稳,后来竟快了起来,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像被风吹平的纸。他走回来拉住安海福的手,声音有些发颤:“以前头晕得厉害,腿脚也不方便,一步都不想走,在家待着都觉得累得慌。现在好了!走路轻得很,心里也亮堂多了!”</p><p class="ql-block"> 因患者较多,队伍排得长,在临泽县上班的陇西籍军转干部岳转来,特意带着在当地医院担任护士长的妻子,以及妻子的同事小陈,一同赶来帮忙。三人本想趁国庆假期好好歇两天,可一听说安海福来县里义诊,便早早起了床赶过来:岳转来守在诊室外维持秩序,手里攥着纸笔,一边按顺序给患者发号,一边逐字逐句认真登记每个人的姓名与病症,生怕漏记关键信息;岳转来的妻子凭借护士长的专业经验,和小陈一起拎着消毒液,一会儿细致地给待诊疗患者的后背做消毒准备,一会儿又仔细擦拭用过的诊疗器械,动作娴熟又麻利。</p><p class="ql-block"> 三十多年前从陇西县福星镇搬迁到临泽县的罗仲奎,是安海福年龄最大的徒弟。今年已60多岁的他,也早早赶到义诊现场,凭借熟练的手法协助安海福为患者拔罐、整理诊疗用品,忙前忙后穿梭在诊区,额头上很快沁出了汗珠,却丝毫没有停下脚步。</p><p class="ql-block"> 倪家营镇卫生院的工作人员同样主动搭手:院长董建锋带着几位大夫守在诊疗区域旁,每当遇到复杂病症,便轻轻凑到跟前仔细观察学习,生怕错过关键细节;还有人特意拿着手机录像,想把安海福精准的诊疗手法完整记录下来,方便后续在院内交流参考。该院门诊部主任张翼翔全程看得格外认真,事后坦言:“安海福先生这次的义诊,对我们的帮助确实很大。作为基层医院的大夫,面对一些疑难杂症的时候,确实没有一些特别好的办法。通过这次安海福先生的针刀义诊,让我们开了眼界,老百姓的反馈也特别好,甚至有一些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希望安海福先生,将来有机会继续来我们这儿开展义诊活动。”</p><p class="ql-block"> 据统计,10月4日至6日三天义诊期间,安海福共接诊近400人次,为300名疑难杂症患者提供治疗,免费发放的中药价值达3万元。这也是安海福开展的第81次“中国行”义诊活动。在临泽县开展义诊的三天时间里,安海福每天都忙到天黑,诊疗箱里的针刀换了好几批,他的手指被磨得发红,却全然不在意。有人问他累不累,他笑了笑,腰板挺得笔直,还像当年穿军装时那样:“我曾是一名军人,为人民服务是我的天职。脱下军装,这份初心不能丢。我们多走一步,群众就能少跑一趟,能帮到大家,再辛苦也值!”</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从定西到临泽,路途漫长;从军人到医者,身份已变。但安海福心中的责任,从未改变。他就像田埂上的麦子,扎扎实实地长在土里,不张扬,却能给老百姓送去最实在的温暖。这千里义诊路上,他用行动将新时代退伍军人的风采,一笔一画地印在了老百姓的心里。</span></p><p class="ql-block"> 从2015年迈出义诊第一步至今,十年时光里,安海福的足迹遍布全国18个省区市的偏远乡村、山区牧场与基层社区。累计接诊患者超3万人次,免费发放药品价值逾50万元。脱下军装,他把“为人民服务”的誓言刻进行医路;扛起药箱,他用脚步丈量着对群众的牵挂。安海福的“中国行”义诊还在继续,这条充满汗水与温暖的路上,他始终以军人的坚毅与医者的仁心,为更多基层群众点亮健康希望,也让“退伍不褪色”的初心,在千里奔波中绽放出最动人的光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