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寻梦武康路

徐志刚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武康路的梧桐树下,九月的阳光透过枝叶,在红砖人行道上洒下细碎光斑。这条曾叫福开森路的小街,像一本摊开的近代史,每一扇雕花铁门后都藏着一个时代的风云。</p> <p class="ql-block">  武康大楼如一艘巨轮泊在路口转角,法国文艺复兴式的廊柱下,我轻声念着曾住这里的名字:吴茵、赵丹、王人美、秦怡、孙道临、郑君里、王文娟……那些在银幕上光彩照人的身影,也曾在这座“诺曼底公寓”的窗后看过梧桐叶落。</p> <p class="ql-block">  巴金故居的绿漆门虚掩着。1955年迁入时,他大概不会想到,会在这座英式洋房里完成《随想录》——那部“说真话的大书”。园中的草木听过他与萧珊的细语,也见证过特殊年代里的沉默。而相隔不远的黄兴旧居里,还回荡着辛亥前夜与孙中山的密谈。</p> <p class="ql-block">  在210号那座西班牙小楼前驻足,这个是一幢西班牙式风格的花园住宅。这幢小楼虽然没有那么多名人轶事,但却有一个颇具趣味的设计:二楼窗户的“小阳台”几乎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罗密欧日思夜想的那个小阳台一模一样,不高不矮,仿佛就是留给“罗密欧”们去爬似的,《上海的风花雪月》里的句子忽然有了温度。不知是否真有过哪个少年,在此为心爱的姑娘唱过小夜曲?</p> <p class="ql-block">  “到福开森路去!”《色戒》里王佳芝这句最后的台词,让99号洋房蒙上暧昧的色彩。而周璇曾住过的391号,仿佛还有金嗓子的余韵在临街的窗口飘荡。</p> <p class="ql-block">  最让人感慨的是湖南别墅。贺子珍在此度过漫长寂寞岁月,而围墙外,郑振铎笔下“垂柳尤多,春天柳絮满天飞舞”的景致,早已被城市的繁华取代。</p> <p class="ql-block">  暮色渐浓时,我们转到五原路张乐平故居。院子里的三毛雕塑在夕阳中微笑,那个诞生于1935年的漫画形象,依然用大大的眼睛注视着这个世界。</p> <p class="ql-block">  “一条武康路,半部上海近代史。”从黄兴到巴金,从周璇到张乐平,从革命者到艺术家,他们的故事在这条不拓宽的马路上交织成网。而所有历史的重量,最终都化作了梧桐叶间的微风,轻轻拂过每个寻梦者的肩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