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秋节的清晨,我们一家4口自驾来到了西樵山。阳光透过薄雾洒在西樵山的牌坊上,红灯笼随风轻摇,映着一家四口的笑脸。背后是苍翠的山林与若隐若现的山峰,仿佛一幅流动的岭南画卷。这一天,不只是登高赏秋,更是一场与自然、历史和亲情的温柔邂逅。</p> <p class="ql-block">这座对称的门牌坊静静矗立,飞檐翘角如鸟展翼,红灯笼与旗帜在微风中轻舞。几辆景内交通车停靠在旁,游客来来往往,却并不喧闹。中秋时节,人们带着月饼与香火而来,不只是为了观光,更像是完成一场仪式——在山水之间,与天地对话,与内心和解。</p> <p class="ql-block">西樵山景区头门牌坊顶端呈波浪形双梁结构,金色“西樵山”三字镶嵌于中央,两侧缀有郭沫若题署名。整体设计融合稳固与灵动,梁柱衔接处可见传统榫卯工艺的精密,檐角飞翘如展翼,既具岭南建筑的轻盈感,又显山门庄严。</p> <p class="ql-block">西樵山是亿万年前火山喷发留下的遗韵,低丘蜿蜒,绿意绵延。明代以来,这里便是文人讲学之地,素有“理学名山”之称。如今走在山间,仍能感受到那份沉静的书卷气。而此刻,观音巨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她右手微举,左手轻垂,面容慈祥,仿佛在倾听每一个游子的心事。莲花座上“南无观世音菩萨”的字样清晰可见,风过处,树叶沙沙,像是回应着心底的祈愿。</p> <p class="ql-block">沿着石阶缓缓而上,一尊巨大的佛像静静端坐于莲花座上,右手轻抬,似在为这人间秋节洒下祝福。蓝天如洗,白云悠悠,游客们低声细语,脚步放得极轻,仿佛怕惊扰了这份宁静。我仰头望着佛像庄严的面容,心中竟也生出几分澄明——中秋本就是团圆与安放的时刻,而这里,恰好能安放灵魂的喧嚣。</p> <p class="ql-block">宝峰寺藏于山腰,明代风格的建筑群清雅古朴,六百余年的香火未曾断绝。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尊高达61.9米的南海观音铜像,背南朝北,端坐于直径36米的莲花座上。据说这高度与直径皆有深意,象征观音成道之日。我们站在山门前仰望,她仿佛不只是神明,更是这片土地的守护者,在每一个中秋之夜,默默注视着人间的悲欢离合。</p> <p class="ql-block">从山门开始,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展开: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钟鼓楼分列两侧。台阶两侧浮雕精美,讲述着佛门故事。几位游客正缓缓拾级而上,有人驻足拍照,有人闭目默念。山风拂面,带来一丝凉意,也吹散了心头的浮躁。这一刻,脚步慢了下来,心也静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我们爷孙俩站在巨佛前合影,孙女儿穿着粉色长裤,手牵着手,笑得灿烂。我们身后是长长的阶梯,游客络绎不绝。这一刻,佛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神明,而是见证亲情的背景。中秋的意义,或许就藏在这样的瞬间里——不是宏大叙事,而是平凡中的温暖相守。</p> <p class="ql-block">西樵山宝峰寺的观音牌坊是该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六柱五门楼式设计,高18米,宽32米,采用500多吨优质大理石雕刻而成。</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前,牌匾上“天王殿”三字苍劲有力。殿内弥勒佛笑口常开,韦驮菩萨威严护法。香火缭绕中,几位游客合掌祈福。云层低垂,光线柔和,整座殿堂笼罩在一种肃穆而温暖的氛围里。我忽然想起小时候,祖母总说中秋要拜佛许愿,愿家人平安,愿来年顺遂——原来有些信仰,早已悄悄种在了血脉里。</p> <p class="ql-block">一块巨石静立草地,上书一个鲜红的“佛”字,笔力遒劲。四周树木葱茏,左侧隐约可见现代建筑的轮廓。这新与旧的交织,恰如今天的西樵山:既承载千年禅意,也接纳现代生活的脚步。我们在这里祈福,也在这里拍照打卡,传统与当下,在中秋这一天,悄然和解。</p> <p class="ql-block">四面佛位于宝峰寺中轴线上,黄色殿宇庄重典雅,牌匾上写着“四面佛”三字。它源自泰国,由泰国王子在中泰建交19周年时捐赠。四面分别象征事业、爱情、健康与智慧——中秋之夜,多少人在此默默许愿?愿前路通达,愿家人安康,愿心有所归。</p> <p class="ql-block">寺庙前香火渐旺。人们手持香烛,虔诚跪拜,袅袅青烟升腾而起,融入渐暗的天幕。云层厚重,却掩不住人心中的光。中秋是思念的节日,而在这里,思念有了归处——不必说出口,只需一炷香,便已传达到远方。</p> <p class="ql-block">走进殿内,金色的观音像在灯光下熠熠生辉,背后是绘有龙纹与神灵的巨幅金画。供桌上香炉袅袅,鲜花供果整齐摆放,紫色布袋静静置于桌下。地面铺着红砖,每一步都踏得小心翼翼。这里没有喧嚣,只有低语与默念,像是一场与神明的私密对话。</p> <p class="ql-block">西樵山观音像前的喷泉是景区内的重要景观之一,与南海观音文化苑共同构成宗教与自然融合的旅游体验。祈福音乐喷泉:位于宝峰寺附近,结合灯光与音乐表演,夜间尤为壮观,水幕与光影交织营造出奇幻氛围。喷泉设计呼应观音“福泽南海”的象征,水流动态与静态的观音像形成对比,体现动静相生的禅意。</p> <p class="ql-block">西樵山上的千年紫薇树是当地著名的自然景观,其独特的历史与生态特征吸引了众多游客。西樵山的紫薇树树龄逾千年,树干光滑无皮,呈肉色或赭色,枝干虬劲苍古,树高可达12.8米以上12。其树身因年久表皮脱落,形成“无皮树”的奇观,轻触树干时枝叶会颤动,故俗称“痒痒树”或“哈哈树”。</p> <p class="ql-block">千年的紫薇树。</p> <p class="ql-block">深色瓦片的屋檐泛着微光,石栏环绕,游客三三两两漫步其间。中秋的西樵山,不只有热闹,更有静谧。有人坐在亭中吃月饼,有人轻声哼着老歌。山风拂过,带来湖水的湿润与桂花的香气,这一刻,时间仿佛慢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天湖如镜,倒映着山峦与流云,湖岸花木点缀,九曲桥如丝带轻绕。虽然杜鹃未开,但中秋的绿意依旧醉人。观龙楼、待月亭静静伫立,仿佛在等待月圆那一刻的降临。据说“待月”之名,便是为今夜而设。</p> <p class="ql-block">西樵山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洞、二百余眼清泉,更有东西两湖如明珠镶嵌山间。我们来到天湖畔。湖水澄碧,倒映着山色与流云,九曲桥蜿蜒入水,待月亭静立湖心——名字早已预示了它的中秋宿命:这里是赏月的绝佳之地。</p> <p class="ql-block">天湖原是古火山口,如今成了人们休憩的乐园。湖面宽阔,最深处达二十多米,北面水坝如巨龙横卧。艺术广场上,已有家庭铺开野餐垫,摆出月饼与水果,准备迎接月出。孩子们奔跑嬉笑,老人轻摇蒲扇,一幅人间好时节的图景。</p> <p class="ql-block">左垂虹瀑布如白练垂挂,水流轻柔,在石壁上划出银色弧线。雨季未至,它显得温婉而含蓄,却依然清幽动人。游客沿步道缓行,耳边是水声与鸟鸣,心也跟着沉静下来。中秋的山水,不必壮阔,只需一份清宁,便足以慰藉疲惫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右垂虹瀑布与左瀑遥相呼应,同样如白练悬空,水流清澈,四周绿树成荫。走近时,水声清脆,沁人心脾。漫步其间,仿佛步入一幅水墨长卷。中秋的西樵山,不只是赏月之地,更是洗心之所——让喧嚣归于宁静,让浮躁化为平和。</p> <p class="ql-block">西樵山形成于4500-5100万年前白垩纪火山喷发,是古死火山。新石器时代(约5000-6000年前)成为华南最大采石场和石器制造基地,以“双肩石器”为标志的“西樵山文化”影响珠江流域及东南亚,1958年首次发现石器遗址。</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山中行走,也在心里寻找那个最柔软的角落。西樵山不语,却用它的山、它的水、它的佛与庙,告诉我们:无论走多远,总有一处地方,能安放思念,也能拥抱团圆。</p> <p class="ql-block">西樵山挺美的我们还会再来。</p><p class="ql-block">2025年中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