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温度—手术康复日记(十四)

蓝精灵

<p class="ql-block">  病中休养的这段日子,时光仿佛被拉长了。在难得的静谧与闲暇里,我与家人朝夕相处,许多平日被匆忙忽略的细节,此刻都清晰地浮现于眼前。我细细品味着,蓦然发觉,我的娘家,这个十四口的大家庭,竟蕴藏着如此多令人心折的闪光之处。</p><p class="ql-block">首先,我们家是一个流淌着和谐与温暖的共同体。这份和谐的背后,除了父母的慈爱,大哥犹如家庭的定海神针与领航帆。在我心中,大哥近乎完美,他不仅仪表堂堂,更难得的是那份深植于骨子里的担当、胆识与魄力。他是我们这个家的“带头羊”,在岁月的高低起伏中,引领着我们努力向前。为了这个大家庭的航程,他牺牲良多,付出无数。我们或许都曾跌跌撞撞,走过坎坷,但始终紧紧跟随着他的脚步,让生活一步步走向更美好的境地。</p><p class="ql-block"> 家的温暖,更体现在那说不完的家常里。我们聚在一起时,手机总是被遗忘在角落。满屋的谈笑风生,充盈着快活的气息。我们谈论近期的规划——买房、买车,在何处、何时、为何,于是大家便纷纷献计献策,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中碰撞。我们也倾诉各自的困惑,向大哥、二哥请教。这时,不仅哥哥们会给出中肯的建议,大嫂、二嫂,甚至年幼的侄子侄女,也会踊跃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最终,我们总能商量出一个最妥帖的方案。小辈们分享工作中的见闻,大家也会饶有兴致地谈论看法,尤其是大哥,他的建议总带着高瞻远瞩的洞察与切实可行的路径。</p><p class="ql-block"> 每逢大事,我们必会寻求大哥的指引。他能精准地把握方向,制定出清晰的方略。而在具体操作与生活细节上,我则偏爱请教二哥。他心思缜密,会不厌其烦地给出细致入微的指导,甚至亲自为我奔波,办理各种繁琐的手续。大哥运筹帷幄,二哥则是我最可靠的执行者。这样的家庭会议,每一次都让我们获益匪浅。更重要的是,我们家弥漫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相处久了,自然会受到感染。只可惜大家各有忙碌,这样齐聚的时光总是短暂而珍贵。我多么盼望我们十四口人能多些相聚,尤其希望我们这辈人能多带领孩子们,让他们也在这种共话未来、踊跃解决问题的家庭文化中成长。</p><p class="ql-block"> 我们家最显著的特点,便是面对任何事,都不会坐困愁城,而是立刻积极地寻找解决方法。我们会设想多种方案,然后共同探讨,择优而行。这一切,都离不开大哥卓越的领头作用。他是我心目中最称职、最伟大的兄长。无论是我还是二哥的事,他总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投入财力、精力与人脉。有时想想,大哥实在辛苦,要操持我们这个大家,还要兼顾自己的小家,更要帮扶二哥和我的小家。我们各家的琐事,都习惯性地找他拿主意。</p><p class="ql-block">例如,二哥在运城买房,从萌生想法到最终入住,全程都由大哥一手操办。大哥和大嫂四处寻觅房源,反复对比,选定后装修的工人、材料、安装等事宜,大哥也一并揽下,多家比价为弟弟争取优惠。二哥常说,大哥为他这套房省下了七八万元,其间辛苦,难以计量。我买房时,大哥同样倾力相助,为我节省了可观的开支。我和二哥无论遇到什么难事,第一个电话总是打给大哥。“大哥,这个事办不了”、“我被三轮车撞了”、“车和别人刮擦了”……他永远是我们最先想到的依靠。大哥总会想办法帮我们处理妥当。许多朋友说我情绪稳定,我想,这正源于我有两位好哥哥。遇事从不慌张,因为我深知,身后有他们坚实的支撑。这份笃定,是我内心安宁的底气。</p><p class="ql-block">与大哥交谈,总能收获良多。他会结合自己的经历,告诉我类似的事情他是如何处理的,如果我遇到该如何应对。见到我的儿子,他也会抓住机会传授处世之道。儿子常说,他有一位好舅舅,为他大学专业的选择、职业的规划指明了方向,让他少走了许多弯路。孩子高考报志愿,大哥咨询同学、请教专家;孩子求职收到两份录取通知时,大哥又能迅速分析利弊,给出关键建议。可以说,与大哥的每一次见面与交谈,都是一次成长的契机。</p><p class="ql-block">而二哥,则在生活细节上给予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他和二嫂时间相对宽裕,家里大大小小的具体事务,多由二哥操心。母亲输液,若我和大哥忙碌,接送、陪护便全由二哥承担;母亲每周去教堂做礼拜,二哥总是准时接送;父亲年事已高,近年却又要回了田地耕种,从浇灌、施肥到播种、收割,都是二哥来回奔波照料。我这次手术,二哥日日接送父母来照顾我。我输了两轮液,每次五六天,无论是去县医院检查还是赴西安复查,都离不开二哥随时随地的照护。他照顾我,既细心又周全。二嫂则与二哥轮替,为我做饭、收拾房间、清洗床单被罩。二哥日日忙碌得像旋转的陀螺,他为这个家,尤其为我,奉献了太多的时间与精力。</p><p class="ql-block">二哥做事极富耐心,体贴入微。每次接送母亲,他总会备好一个高凳,搀扶母亲下一层楼,便让她坐下休息片刻。他会迅速蹲下帮母亲穿鞋、换鞋。母亲上车不便,他会迅速拉开车门,慢慢扶着她,先上一个腿,再上另一个,口中不住地安慰:“不着急,慢慢来。”待母亲坐稳,才轻轻关上车门。接着,再扶腿脚尚算利索的父亲上车,缓缓关门。日复一日,他从不厌烦,总是如此周到。他的一举一动,都是我和小辈们学习的榜样。</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个家,还充满了乐观与豁达。我们彼此鼓励,努力为对方提供温暖与情绪价值。母亲近几年每年需输两次常规液,无论我们兄妹三人谁陪伴在侧,都会全程守在床边,温言安慰。我们向她汇报工作中的成绩,讲述孩子们的努力与进步,分享家里的喜事、乐事,劝她放宽心,安享晚年,健康快乐每一天。多次母亲输液,同病房的病友目睹我们兄妹三人的陪伴,竟感动落泪,羡慕母亲为何有如此孝顺的子女。她们流泪,是因看到母亲床边总有人温情相伴,而自己的孩子或不能来,或来了也无话可说。这时,母亲反而会去安慰她们,夸赞人家的优长,谦说自己的不足。母亲健谈而开朗,有她在的地方,总是充满欢声笑语,每次住院都能交到许多朋友。</p><p class="ql-block">我这次手术,大哥在西安陪了我几天。他在病床边,一边看着输液,一边给我鼓励:分析手术的好处,描绘康复后的美好蓝图,肯定手术的成功,让我不必焦虑恐惧。对于后续安排,他早已考虑周全:先回康复医院,之后将我和父母送回老家院子休养,那里宽敞、阳光充足,便于康复,父母也方便为我调理饮食。在大哥的安排里,我仿佛从未出嫁。他笃定地告诉我,回去后二哥二嫂也会来回照应,一切都会妥妥当当。他还帮我规划孩子的未来,在单位该如何行事,每一步该如何安排,指导得细致而全面。整个住院期间,我从未感到寂寞或害怕,大哥始终在身边鼓励,细心看护,既怕我疼痛,又恐我耽误锻炼。邻床的陪护家属,不是远远躲开,便是埋头玩手机。唯有我身边的陪护,如此高效而充满温情,让我时刻被爱与暖意包围。</p><p class="ql-block">手术后回家,两次输液,每次五六天,二哥每天都陪在床边。他会给我讲许多快乐的事:他在单位如何出色地完成工作并赢得赞誉,他对父母未来的安排,以及我在饮食上应注意些什么……言语间满是鼓励,并积极地为我们这个家想方设法。总之,每次输液时,我的家人所带来的温暖与细致的照顾,在病房里总是显得格外突出。</p><p class="ql-block">父母,是我们兄妹三人最好的老师。他们身体力行地教导我们:遇事积极解决,不抱怨,不拖延。这次术后,父母陪伴我的时间最长。母亲坐在身边,娓娓讲述各种故事;父亲坐在床边的椅子上,静静聆听,或插叙些趣闻。母亲若说“闺女吃这个好”,父亲会立刻回应:“我去买。”母亲刚想到另一样有益的食物,父亲便马上起身去做。只要是对女儿好,他们从不吝惜金钱与辛劳。倘若我说头疼,他们会想出各种办法尝试缓解,这个不行便换那个,从不枯坐发愁,也不单纯等待药效。他们会督促我按时服药,同时在旁想尽各种办法配合治疗。</p><p class="ql-block">有父母在身边,我总能开怀大笑,心情舒畅。这份愉悦,或许是世间最好的良药,伤口与骨折,仿佛也因此愈合得更快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