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家史室 一部革命史

红尘无悔

<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39b54a"> 正是秋风送爽、瓜果飘香的美好季节,2025年9月24日,省委党校运城学员受徐信安同学之邀,赴永济市开张镇东开张村他在农村的老家聚会。</font><div><font color="#39b54a"> 福门洞开、青松迎宾、绿树成荫、安祥静谧,好一个美天福地、康养益寿的农家小院。</font></div> <font color="#ed2308"> 功成名就,退隐山林;告老还乡,归去来兮。</font><div><font color="#ed2308"> 古往今来,这曾经是多少仁人雅士的最高追求,也是一种人生境界的升华和理想。</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 进得徐信安同学的门庭,左墙上赫然在目的“老家是根”墙贴,正是他这种的心迹的写照,充分体现了他眷恋故土、热爱家乡的情怀和梦想。</font></div> <font color="#ed2308"> 信安同学从市委党校校长的位子上退下来后,荣归故里,漫步田园,躬身农桑,耕读兼有。且看他写的刊登在2025年3月3日《运城晚报》上的几首《田园杂咏》诗。</font> <font color="#167efb">(一)故乡<br>落叶归根回故乡,别有滋味喜心房。<br>黎明即起扫帚响,晨练田间小道上。<br>中午秋阳洒庭堂,伏案细审吾文章。<br>三时秋雨纷纷下,凉风飕飕加衣裳。<br>夜晚天晴星空亮,牛郎织女隔河望。<br>蟋蟀蚂蚱齐歌唱,伴随旋律入梦乡。<br>三更狗叫汪汪汪,翻个身儿睡得香。<br>雄鸡一声君行早,人老仍要胜朝阳!</font><br><br><div><font color="#39b54a">(二)种菜<br>黄瓜嫩又鲜,辣椒挂枝间。<br>番茄一串串,大葱叶向天。<br>生菜层层卷,南瓜蔓盘旋。<br>丝瓜顺梯缠,豆角绕架杆。<br>茄子吊蛋蛋,萝卜地下钻。<br>韭菜迎风摆,黄花金灿灿。<br>谁说劳动苦?苦中有甘甜!</font><br><br></div><div><font color="#ed2308">(三)田野<br>清晨漫步在高高的引黄渠上,<br>两旁是绿油油的枣海、麦浪,<br>桃树、杏树、苹果树……<br>迎风点头、荡漾,<br>一行行挺直的白杨伸向四面八方;<br>远处的中条山起伏奔腾、莽莽苍苍,<br>头顶的鸟儿飞来飞去、自由翱翔,<br>路上的蹦蹦车穿梭奔忙、尽情歌唱,<br>蓦然间,<br>我发现朝阳将人影拉得长长;<br>是谁在描绘这美丽的田园风光?<br>是农民兄弟的勤劳双手和汗水流淌!<br>是谁给家乡的田野带来了生机希望?<br>是与人民心连心、同甘苦的共产党!</font><br></div><div><br></div><div><font color="#ed2308">(四)雨声<br>屋檐之下听雨声,犹如铜铃敲击声。<br>忆起儿时戏水景,不由哈哈笑出声。<br>屋檐之下听雨声,仿佛泉水叮咚声。<br>空气清心风儿静,吾与老伴起歌声。<br>屋檐之下听雨声,疑是百姓嬉笑声。<br>久旱甘霖润生灵,田野传来噌噌声。<br>屋檐之下听雨声,好似军号嗒嗒声。<br>虽然发白为老翁,征程高奏马叫声。</font><br></div><br> 《运城晚报》刊登后,他的一位朋友读到此文感慨系之,回笔写道:<br><br><div><font color="#ed2308">驰骋政坛数十年,<br>殚竭心力头已斑;<br>荣归故里功德满,<br>荷锄背筐再种田。 <br><br>《田园杂咏》好诗篇,<br>陶令再世也赧颜;<br>老来活在田园里,<br>半是农人半是仙。</font></div> 哦哦.....扯远了,再回到这次同学聚会上来。<div><br></div><div><font color="#ff8a00"> </font><font color="#ed2308">前面说过,自古以来的大小官吏、文臣武将,解甲归田、告老还乡后或纵情山水,或乐在田园,不问世事,安享余年。</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 即使现代退休后的大量党、政、军及各职各类人员,也像时下流行的一首打油诗所描述的:</font></div> <font color="#ed2308"> 而信安同学退休后,虽卸下了县长、书记、校长等“枝叶关情”的千斤重担,但还是退而不休,发挥余热,开挂起另一段精彩人生。</font><div><font color="#ed2308"> 他呕心沥血,奋笔疾书,整理史志,著书立说,鞠躬尽瘁,庚续红色,不忘初心,为党为国。近年来他共出书三部,计13册,500多万字;为党报写稿50多篇,达20多万字,并荣获2024年全省新时代“百姓学习之星”荣誉称号。</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 他的书,史料性极强,已被许多社会机构和党政机关收藏。<br></font><div><font color="#ed2308"> 这种为国呼,为党谋,歌颂新时代,永远跟党走的精神,充分体现了一位老共产党员的爱党、爱国、爱人民,匡扶正气,服务社会的高尚精神和家国情怀。</font></div></div> <font color="#ed2308"> 他除了著书立说外,还协助编纂村史、校史等。最近,他又在自己的农村老家搞了一个“家史室”,轰动了十里八乡,有的展件可以说是文物级的,成为又一个红色教育基地。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基地参观学习。</font> <font color="#ed2308">整块版面拍成的图片,字迹小,虚点多。现把各版面拆分放大,看着就清晰多了。 </font> <font color="#ed2308"> “家史室”记录了徐家7代人的生活历程。因前三代年代久远,史料极少,故而从简。占据展室C位的,则是父亲和叔父。</font><div><font color="#ed2308"> 父亲是一位当了50多年村干部的农村老党员。家史记录了父亲从解放战争中的支前,到翻身解放后的农村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改革开放、联产承包、新农村建设等等各时期的历史事件。其本身的经历,就是一部党在各个时期的政策策略、方针路线的具体体现和活的见证;更是一部我国农村变革和变迁的活教材。因而父亲的经历就有了极强的史料性和教育性。</font></div> <font color="#ed2308"> 叔父则是一位南下老干部,是新中国培养的铁道专家和技术人才,是一位赤胆忠心的老共产党员。</font><div><font color="#ed2308"> 信安同学曾写过一篇《叔父的南下路》的纪念文章,刊登在2023年11月 28日的《运城日报》上。文章全方位的介绍了叔父的革命生涯和红色历程,比“家史室”版面有限空间的介绍更详细,更感人。因原文较长,现把这篇文章摘要转发于下:</font></div> 叔父的南下路,是一条革命的路:它以“熔铸坚贞、淡泊名利、不畏牺牲、艰苦奋斗”的南下精神,把叔父这个农民的儿子铸造成了一个坚强的革命战士,把一个青年学生铸造成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把一个普通干部铸造成了一个党的领导干部,并在广袤的西南大地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整整奋斗奉献了74年。叔父作为军代表曾参加了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的建设,曾参加了第一条出川铁路——宝成铁路的建设。转业铁路后,参加西南铁路大会战、修贵昆、战成昆,特别是参加坦赞铁路的建设,履行了伟大的国际主义义务。叔父是新中国铁路建设的参与者、领导者和见证者,一生共参加修筑了13条铁路干线、6条铁路复线、两个大型铁路枢纽、166条铁路支线和铁路专用线……<br> 叔父的南下路,是一条光荣的路:在这条路上,叔父没有歇脚,而是越走越宽广,并收获了令我们骄傲的荣光。他曾两次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台参加“国庆”和“五一”观礼,曾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曾获得国家科学进步特等奖;他曾荣获解放西南胜利纪念章,川北区劳模大会纪念章,四川建设30年、铁路建设30年荣誉证书,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和中共中央颁发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等,并享受副省级医疗待遇……<br> 叔父的南下路,是一条榜样的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全家人一直都把叔父当作榜样来学习,当作楷模来敬仰。在叔父的引领、教诲下,南下精神已一代一代在传承。而今,全家人都奋斗在不同的战线上。虽然岗位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继续走好南下路,发扬好南下精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不负党、不负人民、不负时代的新贡献!<br> <font color="#ed2308"> 读完这段摘要文字,再去看“家史室”的版面,两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使叔父的形象更加伟岸,更加光彩照人。</font> <font color="#ed2308">你见过解放初期的学生毕业证吗?看看叔父的毕业证上校长的寄语,竟是如此决绝、如此感人、如此高严、如此励志,难怪老一辈的领导干部觉悟之高,修养之好,对党忠诚,对国尽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时下许多人无法比肩的。</font> <font color="#ed2308"> 信安同学的“家训、家规、家风”,综合起来就是“家教”。在严格的家教之下,徐氏一族人才辈出,后来居上。</font><div><font color="#ed2308"> 请看拆分放大后的“家史”版面的后半部分,就可充分说明这一问题。</font></div> <font color="#ed2308"> 家族中最骄人的则是信安同学的妹妹和长孙女,一个北大,一个清华,都是国家顶级学府里的人才,真可谓“天之骄子,人中龙凤”;实为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font> <font color="#ed2308"> 参观完徐信安的“家史室”,运城同学和朋友感慨系之,称赞有加,纷纷留言,以表心声。</font> <font color="#ed2308">问</font>:<font color="#39b54a">信安同学的“家史室”好不好?</font><div><font color="#ed2308">答:</font><font color="#b06fbb">(请看下图)</font></div> <font color="#ed2308">摄影 编辑:红尘无悔</font><div> <font color="#b06fbb"> </font><font color="#ed2308">2025年10月2日</font></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