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陪曾敏林去怀化,意外地见到了著名的湘西籍作家彭学明和靖州作家、篆刻家吴辉两位老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遇见彭学明,那是五年前,他凭借《娘》一书感动无数读者,更深深地打动了我。我读完后掩卷沉思,写下了《此时有子不如无》的读书笔记。那一次遇见,他是应“龙溪书院”之邀来新晃讲授文学创作。坐在讲坛上的彭学明,身着白色衬衫,眉眼间透着湘西人的温良,讲述《娘》里的故事,诵读《娘》里的章节。我从他的语言中看到了深山里的竹楼、雪夜中的油灯、缝补过的粗布衣裳和带着泥土气息的生活场景。</p><p class="ql-block"> 再次遇见彭学明,正是今年的中秋前夕,他应邀来到怀化参加活动。这次遇见,他却是鸿篇巨著《爹》的作者,他把爹、五叔、武豪干爹等众多湘西父辈与抗日战争、湘西剿匪、抗美援朝等历史洪流交织成命运共同体,将湘西男人的忠厚、执着与大义融入文字之中,读来百感交集。</p> <p class="ql-block"> 作为土生土长的湘西人,彭学明那份与生俱来的地域印记是作品中最鲜明的底色。从《娘》的温情脉脉到《爹》的沉雄厚重,他一头连着湘西的山水人文,一头连着读者的心灵深处。如果说《娘》是对亲情的深情回望,《爹》便是对故土的深度追寻。</p><p class="ql-block"> 这次遇见,我与彭老师加微信、合影,于微细处让我懂得,真正的文人风骨,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疏离,而是历经岁月沉淀后的温婉。</p> <p class="ql-block"> 吴辉老师,身兼作家与篆刻家的靖州苗族文人,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潇-湘画派研究院篆刻委员会主任,怀化市网络作家学会会长,靖州作家协会主席。长发飘逸,道骨仙风的吴老师在怀化市文联的帮助下,刚从靖州迁来。我与曾敏林跟随市作协唐老师一同来到吴庆老师在㵲水岸边的工作室,室内挂满了他的作品印模,大小不一的各种金石印模排列在博古架上,像似在等待指令的士兵,随时听从吴老师的调遣。吴老师则将家乡的风情与人间烟火揉进作品,“刀随心动”,“字贴故土”使得文字与刻刀自然有度、匠心厚重。</p> <p class="ql-block"> “忽有故人心上过,乃是虹生与子潇。”我忽然想起龚自珍的那句诗来。这个中秋,我所遇见的人,从彭学明到吴辉,从江总、唐总到北大人重走西南联大路过境晃州的李教授、郝教授、王教授,所遇见的不仅是一个个具体的人,更是一群群心怀热爱,将温柔与光明藏在文字、篆刻、诗词和历史里的文豪,遇见他们,让我有故事可享,有月光可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