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之旅:敬拜与传承

君君(朱君明)

<p class="ql-block"> 梓潼之旅雨丝凉,三口同游意未央。</p><p class="ql-block"> 敬拜文昌高考顺,观瞻两弹话图强。</p><p class="ql-block"> 艰辛岁月精神铸,功勋卓著史册彰。</p><p class="ql-block"> 祈愿前程皆锦绣,传承伟业世流芳。</p><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三上午九时,细雨如丝,寒意袭人,我们一家三口满怀热忱的期待,从南充城区启程,向梓潼七曲山大庙和中国两弹城博物馆进发。一幅长长的美丽乡村画卷高速展开,错落有致的青山绿水和田园村落在雨雾中若隐若现,雨滴欢快地敲打着车窗,奏响轻快的出行乐章。</p><p class="ql-block"> 抵达七曲山大庙时,微雨悄然停歇。冬日的寒冷依旧,但庙中游客如织,欢声笑语在庙宇间回荡,与寒冷的天气形成鲜明的反差。大庙隐匿于山林之间,经雨水洗礼后,更显古朴庄重,宛如一幅意境悠远的水墨丹青,又似被岁月温柔珍藏的稀世珍宝。</p><p class="ql-block"> 沿途古柏参天,粗壮的枝干向天空肆意伸展,有的需好几人才能合抱。它们扎根于此,历经千年风雨,见证大庙的兴衰变迁,也守护着这片底蕴深厚的土地。小女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不时举起手机,想定格这如诗如画的瞬间。</p><p class="ql-block"> 碑林经雨水润泽,碑刻字迹愈发清晰,仿佛在低声诉说往昔的故事。传说,晋代梓潼一带疫病横行,百姓深陷苦难。一天夜里,书生张亚子在梦中获神明启示,他依梦中指引上山采集草药,为百姓祛除病痛。疫病很快得到控制,百姓对张亚子感恩戴德。后来,张亚子潜心修行,终成正果,被尊为文昌帝君,庇佑一方学子。人们为纪念他,在七曲山修建庙宇。庙宇起初规模较小,历经历代扩建与修缮,逐渐形成如今宏大壮观的建筑群。民间素有“北有孔子,南有文昌”之说,南文昌即文昌帝君,主管文运功名,承载着莘莘学子的梦想与追求,是无数人心中仕途顺遂、学业有成的精神寄托。七曲山大庙作为文昌帝君的祖庭,更是备受尊崇。</p><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蜿蜒的石板路缓缓前行,路旁殿宇古朴典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魁星楼前的门联:“笔点青霄,文光射斗;魁临紫府,德泽昭天”。这对联高悬于朱红门柱,经雨水润泽,镌刻的金字愈发熠熠生辉。魁星楼是文昌文化中主宰文运兴衰的象征之所,与这副对联相得益彰。女儿仰起头,目不转睛地凝视着门联,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憧憬。继续前行,便来到文昌正殿。门口“北镇南屏,灵秀有真宰;东成西就,权衡无私心”的门联庄重醒目。雨水顺着门柱淌下的痕迹尚未干透,打湿的对联字迹在湿润中愈发苍劲有力。我向女儿解释,这对联不仅生动勾勒出七曲山大庙得天独厚的地理形胜,更蕴含着人们对文昌帝君公正权衡、护佑众生的祈愿与尊崇,与文昌文化中对功名利禄、才学德行的独特理解紧密相连。在这充满文化底蕴的文昌正殿,女儿饶有兴致地站在门前,摆出俏皮姿势,让我为她拍照留念。</p><p class="ql-block"> 石板路上,游客熙熙攘攘,肩头还残留着细雨的痕迹。香火气息在湿润的空气中愈发醇厚,混合着欢声笑语,弥漫在每一寸空间。我们径直来到文昌帝君的神像前,这也是此次七曲山大庙之行的重要目的——为读高三的女儿许愿。</p><p class="ql-block"> 小女神情庄重,将两根蜡烛在供桌上点燃,摇曳的烛光点亮了心中的希望;她虔诚地把鲜花摆放在神像前,娇艳的花朵散发着淡淡芬芳,似乎在向神明传递着美好的期许;接着,她手持点燃的香,深深地鞠躬,紧闭双眼,双手紧紧交握,口中念念有词,认真地许下心愿,希望文昌帝君能庇佑自己在即将到来的高考中稳定发挥,考入理想的大学。然后,她来到指定地点烧纸,拿起纸钱,轻轻投入火炉,火苗瞬间蹿起,纸钱在火焰中缓缓燃烧,捎去我们的心愿。</p><p class="ql-block"> 大庙出口,一面巨大的牛皮大鼓静静矗立。游客们有序走过,依次擂响大鼓。每一个人握住鼓槌的瞬间,眼中都闪烁着期待与希望。那鼓声或沉稳有力,或激昂振奋,声声交织,奏响充满活力与憧憬的乐章。我和女儿站在队伍中,满心期待。终于轮到我们,我们双手紧紧握住粗壮的鼓槌,使出全身力气擂响大鼓。“咚咚咚”,响亮的鼓声震得周围空气微微颤动,我在心底默默许愿,愿女儿在高考这场人生大考中,能像这激昂的鼓声一样,一往无前,考出理想成绩,踏入心仪学府,开启人生新的篇章。</p><p class="ql-block"> 告别七曲山大庙,我们前往两弹城博物馆。门口已排起长长的队伍,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再三叮嘱,必须扫码预约才能进门参观。我们赶紧扫码预约,加入队伍。不一会儿,怀着崇敬之心,我们走进这座承载伟大精神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据介绍:该馆采用实物、模型、图片、文字、视频、音频、声光等方式,生动展示“两弹”研制的艰辛历程及丰硕成果,还设有互动环节,让观众亲身体验感同身受。按照游览路线,我们首先来到两弹历程展示区。这里陈列着大量详实的历史资料,从我国决定研制“两弹”的时代背景,到科研人员一步步攻克技术难题的艰辛历程,都一一展现。泛黄的文件、珍贵的老照片,生动地还原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女儿专注地看着每一份资料,不时向我提问,眼中满是对先辈们的敬佩。</p><p class="ql-block"> 接着,我们来到功勋人物纪念区。这里展示邓稼先、钱学森、朱光亚等两弹元勋的生平事迹。这些科研前辈秉持“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的信念,放弃名利与安逸,隐姓埋名扎根在艰苦的科研一线,为国家做出开天辟地的大贡献。在邓稼先旧居的复原场景中,简单的生活用具和堆满书籍文件的书桌,无声地诉说着他为“两弹”事业舍弃个人安逸、全身心投入科研的奉献精神。女儿站在旧居前,久久凝视,仿佛能看到邓稼先先生忙碌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自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功勋泽人间。”张爱萍将军这首词,字里行间满是对那段艰苦科研岁月的回忆,对科研团队群策群力攻克难关的赞美,以及对邓稼先等科研人员淡泊名利、以身许国高尚品质的歌颂。我轻声念给女儿听,和她一起品味其中的情感,感受老一辈革命家与科研工作者的壮志豪情。</p><p class="ql-block"> 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p><p class="ql-block"> 二十年来勇攀后,二代轻舟已过桥。</p><p class="ql-block"> 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奋斗,都凝聚在邓稼先先生的诗句里。这短短四句诗,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他对我国核武器事业取得成功的自豪。女儿听着,眼中满是震撼与感动,被这些前辈们的才情与精神深深折服。她小声跟我说:“他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坚持梦想,攻克难题,我现在只是面对高考,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p><p class="ql-block"> 随后,我们走进实物模型展示区。摆放着的科研设备模型、导弹与原子弹的等比例模型,让我们直观感受到当年科研条件的艰苦以及“两弹”的震撼规模。女儿认真了解这些模型的构造和原理,不时伸手触摸模型,想更真切地感受那段历史。她感慨道:“原来当年他们是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搞科研,真的太不容易了,我以后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也要像他们一样,想办法克服。”</p><p class="ql-block"> 怀着紧张与期待,我们走进沉浸式电影放映厅。灯光渐暗,影片开场,将我们带回到二战末期那段沉重的历史。当画面聚焦在日本长崎,城市里人们的生活看似平静,却不知一场巨大的灾难即将降临。突然,一颗原子弹从天而降,刹那间,强烈的光芒如千万个太阳同时爆发,整个屏幕被刺目的亮光填满,紧接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轰然响起,那声音仿佛要撕裂整个空间,气浪伴随着特效座椅的震动,让我们真切感受到爆炸的冲击力。城市瞬间被夷为平地,火光冲天,滚滚浓烟中满是残垣断壁和人们痛苦的呼喊。看着屏幕上那一幕幕惨状,女儿的眼中满是震惊与不忍,她的嘴唇微微颤抖,被核武器的巨大破坏力深深震撼。这不仅是对战争残酷性的直观呈现,更让我们明白和平的来之不易,也让我们对两弹城科研人员的奉献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他们的努力是为了让中国有捍卫和平的力量,免受这样的灾难。</p><p class="ql-block"> 走出放映厅,心情还沉浸在电影带来的震撼中,我们又来到3D展示区域。这里展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的伟大时刻。广袤无垠的戈壁荒漠,一颗承载着无数科研人员心血的原子弹静静矗立在大漠之中。随着倒计时的响起,我的心跳也不由自主地加快。“起爆!”一声令下,强光闪过,比太阳还要耀眼数倍的光芒瞬间充斥整个视野,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蘑菇云以磅礴之势升腾而起,那壮观的景象仿佛要冲破屏幕,扑面而来。身旁的女儿不禁发出一声惊叹,她的眼睛紧紧盯着屏幕,满是震撼与自豪。</p><p class="ql-block"> 紧接着,氢弹爆炸的场景震撼上演。爆炸的威力更甚于原子弹,强大的能量释放,光芒与热浪似乎要将周围的一切都吞噬。看着那雄伟的蘑菇云不断翻滚、上升,我深知这是无数科研人员隐姓埋名、默默奉献的成果,是他们用智慧和汗水铸就我国国防力量的坚实后盾。这不仅是科技的伟大突破,更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整个中国大地都沸腾起来。《人民日报》迅速发表社论,热情洋溢地赞颂这一伟大成就,字里行间充满自豪与骄傲。街头巷尾,人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举国上下沉浸在一片欢庆的海洋中。工厂里,工人们停下手中的工作,聚集在一起收听广播,脸上洋溢着激动的笑容;校园中,师生们纷纷涌上操场,欢呼呐喊,为祖国的强大感到无比自豪。在国际上,这一消息同样引起巨大反响。各国媒体纷纷报道,中国凭借着自身的智慧和努力,成功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在世界舞台上站稳了脚跟,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升。女儿看着这些过往,激动地说:“他们真的太了不起了,我也要努力学习,以后为祖国做贡献。”</p><p class="ql-block"> 时间悄然流逝,不知不觉已到晚七点多。原本计划参观航天科技博物馆,因时间关系只好放弃。站在通往航天科技博物馆的路口,望着那充满科技感的建筑,心中虽满是遗憾,未能踏入其中探索宇宙奥秘的失落感萦绕心头,但更多的是对下次再来的期待,等今年高考后再来深入领略航天科技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随后,我们踏上返程之路。车窗外,夜色如墨,星星点点的灯火一闪而过。我们一路无话,沉浸在遐思之中。回想这一天,在历史与文化中穿梭,在传统与现代间思索,收获满满;七曲山大庙的古朴庄重,两弹城的震撼与感动,都已化作珍贵的回忆。这段经历定将深深地烙印在女儿心中,成为她高三生活中难忘的记忆,激励她勇敢逐梦高考,在未来的日子里,“两弹”精神薪火扬,坚定信念向前闯,德才兼备成大器,强国有我耀华邦。</p><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朱君明,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委政法委干部,爱好文学,在各类媒体发表诗歌、散文300余篇(首),数次获征文奖。</p><p class="ql-block"> 联系电话:15328899523(微信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