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咸阳博物院馆址,为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所建咸阳文庙,属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2015年2月咸阳博物馆更名为咸阳博物院,下设咸阳文庙博物馆和咸阳古渡遗址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走进咸阳文庙,游走在古建园林中,身边是触手可及的石雕、石碑、拴马桩、上马石等。</p> <p class="ql-block">咸阳博物院馆藏文物16万余件,珍贵文物有:汉代玉仙人奔马、玉辟邪、玉俑头、彩绘指挥俑、鲁王虎符;战国时期错金银鼎、安邑下官锺、龙钮錞于;唐代錾花金执壶、三彩单峰驼、三彩马等。</p> <p class="ql-block">“秦咸阳文明展”博大精深,“西汉三千彩绘兵马俑”享誉中外,“宗教文物陈列”种类齐全,“碑石陈列”雅俗共赏。</p> <p class="ql-block">临潼的兵马俑是秦始皇的地下军阵,这里的“兵马俑”,是开创西汉王朝的汉高祖刘邦的地下军阵。不止兵俑数量达1965件,还有庞大的骑马俑队伍,达583件。</p> <p class="ql-block">都说秦兵马俑“千人千面”,仔细看汉兵马俑,真的是高矮胖瘦美丑不一。甚至从脸型和装饰上能看出来这些兵是关中兵,甘肃兵,还是蜀兵。如果不走进来,谁能想到,咸阳博物院里还藏着大汉的“三千军阵”呢!</p> <p class="ql-block">站在杨家湾兵马俑的军阵前,你依然能够感受到当年“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的壮烈场面。 追怀旷远的过去,触摸历史的真实,二千多年漫长的岁月,并未给作为陪葬品的兵马俑蒙上任何历史的尘埃,时空的置换,反而使它在现代人的眼里成为不朽的艺术。 </p> <p class="ql-block">咸阳古渡遗址博物馆是依托明清古渡遗址而建立的,2017年6月27日正式对外开放,为陕西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咸阳古渡从商代末期开始,已经有三千多年历史,周、秦、汉、唐至五代时期,咸阳作为京畿之地,咸阳古渡逐渐成为繁忙运输通道,千年来一直是关中西通西域、南往巴蜀的交通要冲,是西出长安、古代丝绸之路的第一渡,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咸阳博物院,简直被惊艳到了!西安周边竟然有这么好一座博物馆,环境如此有意境,藏品如此珍贵丰富,而游客居然这么少,简直是天赐的小众旅游地!</p> <p class="ql-block">咸阳是陕西文物家底最丰厚的地市,这里不仅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都城所在地,也是陕西帝王陵最密集的区域,拥有27座帝王陵寝和800余座王公大臣陪葬墓。</p> <p class="ql-block">咸阳是历史上著名的古都。秦孝公十二年(前 350),筑城咸阳,开始了秦定都咸阳之后140余年的历史。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秦励精图治,东取河西(魏属黄河以西地区),南夺巴蜀(今四川盆地),跻身战国七雄,于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剪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帝国。咸阳成为秦帝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秦帝国仅存15年而亡,秦都咸阳的帝王宫殿也被项羽纵火焚烧,化为焦土。但帝国留下的文物典章制度,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声名 —— 秦( chin),甚至远播昔日的希腊和罗马,成为今天英语及其他非汉语国家china(中国)同源名称的原型。</p><p class="ql-block">20世纪5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考古工作者在咸阳市渭水以北西起塔尔坡东至柏家咀的广阔区域内,发现并发掘了大面积的秦宫殿遗址、手工业作坊遗址和秦人墓地。正是近40年的考古工作,我们才能凭借这些大地留下的丰厚的文化遗存,去构想秦咸阳当年壮阔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秦在立国以前,还是一支游牧部落,建国以后的一段时期,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还明显地保持着游牧民族的特点,比起齐、晋等国落后得多。自秦文公四年秦国的势力发展到“汧渭之会”以后,农业代替牧畜业成为秦的主要经济形态。秦自定居关中以后,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得十分迅速,到穆公时代,秦国的农业生产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东方诸国。先进的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极大地带动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公元前 246年以后,郑国渠和都江堰的修筑,更使秦的农业资源大为充足,加快了秦统一六国的历史进程。</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 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国军队在大将王贲的率领下,进入不战而降的齐国都城临淄,最终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在中国土地上出现了空前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帝国——秦。</p><p class="ql-block">秦咸阳城,初建时位于今咸阳市以东约15公里的窑店镇一带,地处咸阳塬二级台级上。后逐步扩展,北逾泾河,南临渭水。秦昭王前后至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才扩建至渭水以南而规模空前。</p> <p class="ql-block">宗教文物展出了全国最大的明代铜佛造像和部分石刻宗教文物,独具特色。释迦牟尼、弥勒佛、观音菩萨像等一尊尊造像,令人肃穆虔诚,心洁志高。</p> <p class="ql-block">佛教传入中国大约是在公元一世纪,而现存最早的佛教艺术,是公元二世纪的作品。这是在参观了咸阳博物馆后才了解到的。据馆方介绍,佛教在汉地的广泛传播,自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至唐宋,经历了一个不断本土化的演变过程;与此同时,佛教艺术也经历了一个自北魏以前的静穆内省、衣褶层叠的印度犍陀罗样式到南北朝的秀骨清像、褒衣博带样式,再到唐宋时期的世俗化样式这样一个转变过程。而元代之后,藏传佛教在内地传播,尼泊尔-西藏一系的佛教艺术也对汉地的佛教造像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不同年代的佛教造像在风格、样式上具有鲜明时代特征,这为考古学者判定其年代提供了重要依据,这就让我们在这又学到了新的知识了。</p> <p class="ql-block">咸阳博物馆馆藏大量精美玉器,几乎涵盖了史前到明清时期各个历史阶段,其中不乏具有代表性的经典重器。咸阳博物院的玉器馆藏以西汉圆雕作品见长,尤以玉熊、玉仙人奔马、玉辟邪等为代表,展现了汉代玉雕工艺的精湛技艺。通过这些藏品我们可以粗略勾画出咸阳地区古代玉器的发展线索。 </p> <p class="ql-block">1965年8月在咸阳杨家湾汉长陵陪葬墓从葬坑出土的西汉三千彩绘兵马俑是我国发现最早的大规模兵马俑群。它塑造了我国西汉皇家卫队的形象,人有骑兵 583人,步兵1965人,指挥车一辆。</p><p class="ql-block">骑兵组成六个方队,有甲骑和轻骑两类,甲骑的骑士和马区都较高大,通高68厘米,骑士多数身穿铠甲手执戟,轻骑的骑士和马区都较矮小,通高50厘米,不披铠甲,手执弓弩背负箭囊。</p><p class="ql-block">步兵组成了七个方队,有队率、队史、千卒、乐卒蹶张士、戟矛手等不同职能的将士,他们的服饰、姿势、神态各不相同。</p><p class="ql-block">“三千人马”曾赴西欧、北美、日本、新加坡等地展出,为弘扬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