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说说:劣根性

太极养生

被踩踏的草坪 强行通过撞歪的路桩 我不知道这个劣根性是所有人类的还是仅中国人,或是仅我们这代人的?因为我看到的只是我眼前看到的事物,也就是我的周边的人物产生的结果,而我周边的人群多是六七十岁到七八十岁。<br>用这张图片说说。<br>初时这块草坪没有这条路,是为了马路对面那条路上过来的人进公园后铺的,当然,也是因为被踩后发现这里确实需要有条通道比较好。今年来时这条小方块石板铺的路崭新,静静躺在草丛里,方便人们从上面走过。因为只有规矩的人才会走从这条路上过去,不懂规矩的人会按着自己的习性走一条更捷径的路。于是,旁边又被踩出了一条路。是为了斜穿到旁边那个点,其实也就省了十几二十步的路程,但他或她就要另辟捷径,于是,美丽的草坪上被踏成了一条泥路。不仅如此,车也上来了,电动二轮,电动三轮,甚至有汽车也跨着石板从草丛中压过去。于是,公园管理在入口处加了栏挡,却被撞歪了。<br>银滩这里人不多,即使如此,美丽也总是不协调。就如海边,人为的垃圾到处是。这些是不是人的劣根性的表现呢?网上搜索了一下,人的劣根性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br>(以下为网络文字)<br>人的劣根性是指人性中根深蒂固的不良品质或心理倾向,通常表现为自私、贪婪、懒惰等负面行为模式。以下是综合多来源总结的主要劣根性类型及其表现:<br>1. 自私与利己主义<br>表现:过度关注自身利益,不惜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甚至将他人工具化以实现个人目标。例如职场中为晋升诬陷同事,或社会中的“旁观者效应”(对他人困境冷漠)。<br>根源:生物本能中的“趋利避害”需求,但在社会环境中可能异化为极端利己行为。<br>2. 贪婪与物质欲望<br>表现:对权力、金钱或资源的无止境追求,甚至通过剥削他人满足欲望。例如官员腐败、商业欺诈,或消费主义下的过度索取。<br>心理机制:贪婪常与“特权心理”结合,认为自身应得更多,缺乏满足感。<br>3. 懒惰与逃避责任<br>表现:抗拒努力,依赖捷径,半途而废。例如学习或工作中因害怕失败而拖延,或选择“躺平”逃避挑战。<br>影响:限制潜能发挥,导致机会丧失。<br>4. 虚荣与自恋<br>表现:过度追求外在认可,如炫耀财富、地位或容貌,甚至通过贬低他人抬高自我。社交媒体中的“人设包装”是典型例子。<br>关联心理:自恋型人格常伴随对他人需求的漠视。<br>5. 从众与群体之恶<br>表现:盲目跟随群体行为,丧失独立判断。例如网络暴力中的“法不责众”心理,或历史上集体参与的迫害事件。<br>社会催化:群体极化会放大个体的恶行,如纳粹德国的普通士兵参与屠杀。<br>6. 嫉妒与怨恨<br>表现:因他人成功而愤恨,甚至主动破坏。例如职场中因同事升职而散布谣言,或“酸葡萄心理”。<br>极端形式:可能发展为偏执型人格,伴随被害妄想。<br>7. 势利与奴性<br>表现:对强者谄媚,对弱者欺凌,如官场中的唯上是从,或对弱势群体的歧视。<br>心理基础:等级观念根深蒂固,将尊严等同于地位。<br>8. 道德脱离与自我合理化<br>表现:为恶行寻找借口,如“受害者有罪论”或归咎于环境。例如贪污者声称“体制逼我腐败”。<br>认知扭曲:通过“去人性化”将受害者物化,减轻道德压力。<br>9. 施虐与暴力倾向<br>表现:从他人痛苦中获得快感,如霸凌、家庭暴力,或系统性压迫中的权力滥用。<br>根源:可能源于控制欲或心理创伤。<br>10. 例外心理与双重标准<br>表现:认为规则不适用于自己,如特权阶层逃避法律制裁,或普通人闯红灯时辩解“就这一次”。<br>其形成原因认为有以下几点:<br>1、生物学因素:部分劣根性(如自私、贪婪)可能与遗传倾向相关。<br>2、社会环境:不良风气或竞争压力可能加剧势利、从众等行为。<br>3、教育经历:成长中的否定或溺爱易导致自卑或自我中心。<br>劣根性虽普遍存在,但可通过自我反省、教育和社会制度约束加以抑制。例如,培养共情能力以减少自私,建立公平法律以遏制贪婪,或通过目标管理克服懒惰。人性的复杂在于善恶并存,正视阴暗面是迈向进步的第一步。<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