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时候,我最羡慕的,是同伴们脖子上挂着的那串钥匙。放学路上,他们一边走一边用手指拨弄着钥匙,发出清脆的“叮当”声,那声音在我听来,像是一种宣告——他们可以自己开门回家,掌握着属于自己的小小独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我家的门,却从来不需要钥匙。因为它几乎从未上锁。每天放学,我远远就能看见奶奶坐在门口的那块大石头上。无论刮风下雨,她的身影总会准时出现在那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几个孩子一路打闹着跑回家,她总会笑着站起来,拍拍衣服上的尘土,替我接过书包,嘴里念叨着:“不要再跑出去玩了?饭马上就好。”话音未落,我早已跑的无影无踪,不知过了多久,肚子饿的咕咕叫。厨房里就飘出阵阵饭菜香,那香味像是一根无形的线,把我牢牢牵回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可那时候的我,心里却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小失落。我甚至幻想过,如果有一天我家的大门紧锁着,我脖子上挂着钥匙,用自己的手去拧开那道锁,会不会更像一个“大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真正让我意识到“门”的意义,是在我读初中那年。那时我开始住校,一个周才能回家一次。第一次放假回去,我还没到村口,就远远看见奶奶的身影。她比以前更瘦了,背也有些驼,可还是固执地坐在那块石头上。我走过去喊了一声“奶奶”,她抬头看见我,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pan style="font-size:18px;">后来,我去外地打工,回家的次数更少了。每次打电话,奶奶总是在那头问:“啥时候回来啊?”而我总是说:“快了快了。”可“快了”两个字,常常拖了好几个月。</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天晚上,我突然从外地回来。发现家里的门没有锁。我问奶奶:“为何晚上不锁门。”奶奶说:“锁啥呀,你回来得方便。”那一刻,我心里涌起一股说不清的情绪——原来,那扇门一直为我留着,不只是方便,更是一种牵挂和等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一年春节,我提前一天回了家。天已经黑了,我轻轻推开那扇熟悉的门,屋里静悄悄的。我探头一看,奶奶正坐在火炉旁打盹,听到动静,她猛地睁开眼,看到是我,笑得像个孩子。那天晚上,她一直拉着我的手,问东问西,生怕我在外面受了委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后来,奶奶的身体渐渐不好,不能再每天坐在门口等我了。可那扇门,依旧很少上锁。每次我回家,轻轻一推,它就开了,就像过去的无数个日子一样。只是门口的石头上,再也没有那个等我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我也有了自己的家,门口挂着沉甸甸的钥匙。每天下班,我掏钥匙开门的瞬间,总会想起小时候那扇从未上锁的门。那时候我渴望拥有一把钥匙,觉得那是独立的象征;而现在我才明白,有些门需要钥匙,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生活;有些门永远敞开,是因为有人愿意用一生为你守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如今,奶奶已经不在了。每当我回到老家,推开那扇依旧虚掩的门,仿佛还能听见她的声音:“回来了啊!”那一刻,我才真正懂得,所谓的钥匙,不只是金属做的工具,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爱与牵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