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散记之:市井生活

丽人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快到午饭时,我却全无饿意,便出门遛弯消食。出小区南门,信步北行。一溜门面房,大都开着药店、牙科诊所,眼科诊所,一间接着一间,形成竞争态势,浅表原因是一路之隔为中医医院。深度原因不得而知。于我们,倒是看病买药极其方便。一家“祖传胃病方”的中药铺,赫然眼前,是新开的中医堂。环绕小区的中医堂,还有好几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过了北面的两条马路,进了红旗厂的家属区。这是一个大型国企,区域面积有44万平方米。这里只是一个小小的角落。十几年间,我们见证了这里的住宅,由苏式小平房变成现代化高楼的时代变迁。小十字和小街道上,总有修鞋修自行车以及小商小贩的摊子。还有一间特别亲民的小商店。我们常在这里买鸡蛋和酱醋面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沿着那条熟悉的巷道往西去,路北是一座厂中学校区,紧挨着一个小公园,原是红旗厂自己的公园,不过已与后来政府在汉墓群上建起的开元公园连接起来(关于开元公园,我曾在2021年写的《在古冢边散步》有记,此不赘述)。路南则是有围墙的厂子家属院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应该说,这是一条僻静的小巷。或许就是因为它的僻静,城管少,便常有走街串巷的蔬菜水果小贩停留。来此散步遛弯的人,顺便带点果菜回家,各得其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不知何时起,这条巷子连同拐向南的马路,形成了一个L形的早市。我是几个月前才发现的。说是早市,这都11点多了还没散。尽管国庆期间雨不断,但早市的热闹依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卖葡萄的说他没带伞,葡萄便宜卖,10元5斤。哦,这价格让人不忍离去,买了沉沉一袋子,才6元钱。又见到我最爱吃的小白菜,不是以前那种翠绿,而是淡绿。卖菜的老者说,以前的那种“丝丝长”,现在的莫有丝丝。即是新品种,我就买了十来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早市的菜,新鲜又便宜,带缨子的胡萝卜白萝卜,卡车拉的沾满泥的红薯,5元3个的菜花,还有一网袋的洋葱,只要3元,我都怀疑菜贩赚不赚钱!现在的1元钱,等同于过去的1毛钱,甚至没有1毛钱买的东西多,可超市里的价格要高一些。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感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最让我感叹的,还是那位卖洋葱的小伙,竟然一边往网袋里装洋葱,一边跟着播音器里的歌儿摇晃着身体,自得其乐。为稻粱谋的简单枯燥的生活中,不忘享受精神的乐趣。这是热爱生活的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天下午4点多,我路过早市,早已没有了人影。可是,路边却停满了小三轮,小推车,遮阳伞,帆布,甚至还有几辆放倒的共享单车。保洁员说,这是摊贩们在占地盘。小贩们的狡黠,用在了这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5.10.5</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6</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