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纪行:七月风吟处,皆是故人心<br> <br>七月的咸阳,像被扔进了烧得滚烫的陶瓮,连空气都泛着焦灼的热气。柏油路蒸腾着扭曲的光影,蝉鸣在树梢间滚来滚去,闷得人连呼吸都要带着几分滞涩。我与友人望着窗外连片的热浪,索性收拾了简单的行囊,将方向盘转向西方——那里,甘南正以一场清凉的梦,等我们赴约。<br><br> 车驶出咸阳城,暑气似乎还黏在车辙后不肯散去,直到过了兰州,风才终于换了模样。不再是城市里裹着尘土的热流,而是带着草原草木清香的凉风,从半开的车窗钻进来,拂过脸颊时,竟带着几分初秋的温润。视线越往西行,绿色便越浓,起初是公路旁零星的草坡,沾着些许黄土的底色,而后渐渐铺展开来,成了无边无际的绿毯,顺着起伏的地势漫向天际。白色的帐篷像落在绿毯上的云朵,几头牦牛甩着蓬松的尾巴,慢悠悠地啃食着青草,蹄子踏过草地时,惊起几只蹦跳的蚂蚱,转瞬又消失在草丛里。风里混着野花的甜香,还有远处牧人隐约的歌声,细碎地飘进车里,竟让人忘了来时的燥热与匆忙。<br><br><br> 行至花湖时,恰好是午后。车刚停稳,便见一片澄澈的湖水嵌在草原中央,像一块被蓝天浸润过的蓝宝石,连湖面上的云影都透着几分透亮。沿着木质栈道向湖中心走去,脚下的草甸湿漉漉的,沾着晶莹的露珠,踩上去软软的,仿佛踩在云朵的边缘。栈道旁的野花开得热闹,紫色的马先蒿、黄色的金露梅、白色的狼毒花,挤在一起,顺着湖岸线铺成一道斑斓的锦缎。风掠过湖面时,带着水汽的清凉,吹得湖边的芦苇轻轻摇晃,细碎的芦苇花像雪一样飘落在肩头。偶有几只黑颈鹤从湖面掠过,翅膀划破平静的水面,留下一圈圈涟漪,而后便消失在远处的云水相接处。我们站在观景台上,望着眼前的湖光山色,连说话都不自觉放轻了声音,生怕惊扰了这份仙境般的静谧——天地间仿佛只剩下风的轻吟、水的流动,还有自己的心跳,与这方天地慢慢共振。<br><br><br> 待夕阳西斜,我们驱车赶往九曲黄河第一湾。此时的黄河,早已没了壶口瀑布的奔腾咆哮,反倒像一位卸下铠甲的女子,在草原上缓缓舒展着身姿。河水绕着草甸蜿蜒出无数道优美的弧线,被夕阳染成了暖金色,波光粼粼地顺着地势流淌,像是给草原系上了一条缀满碎钻的绸带。我们沿着木梯慢慢爬上观景台,风里带着夕阳的暖意,吹得衣角轻轻翻飞。远处的牧人赶着羊群归来,雪白的羊群像流动的云,顺着山坡慢慢下移,细碎的蹄声与牧人哼唱的藏歌飘来,混着风里的青草香,成了此刻最动人的旋律。天边的晚霞渐渐浓烈起来,从橘红到玫紫,再到浅蓝,一层层晕染开来,将黄河的水、草原的绿都裹进了一片温柔的霞光里。我靠在观景台的栏杆上,望着眼前的景象,忽然觉得所有的语言都变得苍白——原来天地间的辽阔与温柔,竟能让人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br><br> 次日清晨,我们向着扎尕那出发。车驶进山谷时,天刚蒙蒙亮,远处的山峦还浸在淡淡的晨雾里,像一幅晕染开的水墨画。转过一道山弯,便见几座藏式村寨依山而建,木质的房屋覆着黑色的瓦片,屋顶上飘着淡淡的炊烟,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此时,朝阳恰好从东边的山坳里探出头来,金色的阳光穿过薄雾,洒在村寨的屋顶上、田埂间,连路边的青稞穗都镀上了一层暖光。山间的云雾还未散去,像白色的轻纱,缠绕在山腰上,时而漫过屋顶,时而掠过田埂,让整个村寨都笼着一层朦胧的仙气。我们沿着村间的小路慢慢行走,脚下的石板路带着清晨的凉意,路边的格桑花开得正艳,偶尔能看到穿着藏装的老人坐在家门口,手里捻着佛珠,脸上带着平和的笑意。远处的山坡上,几头犏牛正在啃食青草,铃铛声顺着风飘来,清脆而悠扬。当地人说,扎尕那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此刻站在这里,才真正懂得这份称谓的含义——没有喧嚣,没有纷扰,只有阳光、云雾、炊烟与草木,将日子过成了一首安静的诗。<br><br> 离开扎尕那,我们驱车前往若尔盖草原。车驶出山谷,眼前的景象骤然开阔起来——无边无际的草原像一块绿色的绒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天边,连远处的山峦都成了绒毯边缘淡淡的剪影。此时正是七月,若尔盖草原的花期正盛,漫山遍野的野花开得热烈,红色的野罂粟、粉色的波斯菊、蓝色的飞燕草,顺着草原的起伏铺展开来,像是上帝打翻了调色盘,将所有的色彩都泼洒在了这方土地上。风在草原上自由地奔跑,吹得野花轻轻摇晃,也吹得远处的经幡猎猎作响。我们停下车,赤脚踩在草地上,青草的凉意顺着脚尖蔓延上来,混着泥土的气息,让人忍不住想躺在草地上,与这片草原紧紧相拥。不远处,一群牦牛正在悠闲地踱步,牧人骑着马跟在后面,手里的马鞭轻轻挥动,却不抽打,只是偶尔吆喝几声,声音在草原上回荡,带着几分悠远。天边的云朵很低,仿佛伸手就能摸到,它们慢慢移动着,在草原上投下细碎的阴影,随着风的方向缓缓变换。我们坐在草地上,望着眼前的景象,听着风里的虫鸣与远处的牧歌,忽然觉得时间都慢了下来——原来最惬意的时光,不过是在一片辽阔的草原上,与风同行,与云为伴。<br><br> 从若尔盖草原出发,我们向着郎木寺镇前行。这座被称作“甘南小瑞士”的小镇,坐落在甘肃与四川的交界处,大夏河从镇中缓缓流过,将小镇一分为二,河东是甘肃的赛赤寺,河西是四川的格尔底寺,两座寺庙隔河相望,红墙金顶在阳光下格外庄严。车驶进小镇时,便见街道两旁的藏式民居与西式小馆相映成趣,红色的砖墙爬满了绿色的藤蔓,窗台上摆着鲜艳的格桑花,偶尔能看到穿着藏装的僧人走过,手里捧着经卷,脚步从容而沉静。我们沿着街道慢慢行走,风里带着寺庙酥油的香气,还有街边咖啡馆飘出的咖啡香,两种截然不同的气息交织在一起,却意外地和谐。走到赛赤寺前,拾级而上,红墙两侧的经幡在风里飘动,每一面经幡上都印着密密麻麻的经文,随着风的摆动,仿佛在向天地传递着虔诚的祈愿。站在寺庙的屋顶上,俯瞰整个小镇,远处的草原与近处的房屋尽收眼底,大夏河像一条蓝色的丝带,绕着小镇缓缓流淌,阳光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格外动人。此时,寺庙里传来隐约的诵经声,顺着风飘来,带着几分肃穆与安宁,让人内心瞬间沉静下来——原来信仰与生活,可以如此紧密地交融,在这座小镇里,每一寸土地都透着平和与温暖。<br><br> 最后一站,我们踏上了洛克之路。这条以探险家约瑟夫·洛克命名的公路,蜿蜒在甘南的群山之间,一边是陡峭的山壁,覆盖着茂密的云杉与冷杉,一边是开阔的山谷,草原与花海在山谷间铺展开来,偶尔能看到几座白色的帐篷,像落在绿毯上的珍珠。车行驶在公路上,窗外的风景不断变换,时而穿过茂密的森林,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路面上投下细碎的光斑;时而驶过烂漫的花海,风里带着野花的甜香,让人忍不住开窗深呼吸;时而爬上陡峭的山坡,登顶后便见远处的雪山在阳光下闪耀,山顶的积雪像一顶白色的王冠,庄严而圣洁。我们不时停车驻足,沿着山间的小路向山谷深处走去,林间的溪水潺潺流淌,清澈见底,偶尔能看到几只松鼠在树枝间跳跃,转眼便消失在密林里。风在山谷里穿行,带着松涛的声响,吹得人满心欢喜。站在山坡上,望着远处的雪山与近处的草木,忽然想起洛克曾说:“我情愿死在这美丽的山谷里,也不愿躺在冰冷的病床上。”此刻才懂得,这份偏爱并非没有缘由——甘南的风,不仅吹走了暑气,更吹来了心底的诗意与远方,让每一个踏足这里的人,都忍不住将心留在这里,成为这方天地的过客,也成为这方天地的归人。<br><br> 回程时,车窗外的绿色渐渐淡去,暑气又慢慢追了上来,可心里却还装着甘南的风、草原的绿、花湖的蓝,还有扎尕那的云雾、郎木寺的经声。那些看过的风景,听过的声响,感受过的清凉与温暖,早已刻进了记忆里,成为往后日子里,每当想起便会觉得温柔的存在。原来有些地方,一旦去过,便会成为心底的故乡,无论走多远,只要想起那片草原、那阵清风,便会觉得,所有的奔波与疲惫,都有了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