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祖先神灵在召唤,血脉相连源远流长——读《家族纪事——小后卫张定邦后裔家族家史》随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通往回家的路,先辈人用汗水打扫得干干净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题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生命是自己的画板,那么家谱则是前人后人共同画出自己喜欢的画……</p><p class="ql-block"> 不翻检不读不回望不知道,每个家族,竟然有那么多重要的人事和若干珍贵的记忆,已经逐渐被岁月蒙尘。我们需要记录,需要梳理,需要记下这些片断,因为它们曾经打动我们的心灵,也将会在家族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丰富多彩的景象令人惊叹不已。都因具有独特的内涵使人读来感觉别样,多有所获。尽管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存有较大的差距,但朝着这个方向和路径不懈努力和砥砺前行,就会让人欣喜,颇令人期待。家族,一代代人,在时代演进中发生结构性变化的一个重要迹象,值得予以切实关注,需要后人不断加以认真研究……</p><p class="ql-block"> 家国天下,无论大小,皆有史可记,有其志——家规、家训……当有其家所乘,上,可缅怀祖宗,追颂先德……下可传递传承精神,凝聚血亲,光宗耀祖,世代相传……家不可无史、无志无谱……</p><p class="ql-block"> 粗略看了一下,张家氏族宠大、图文并茂……我建议,纵以时间为经,横以支系宝塔型分列,来龙去脉条分缕析……家谱,让岁月变迁,那时候的风景随着朝前走的时间消隐在当年的时空里……</p><p class="ql-block"> 行走在前人之驿路上,望着那条先人之路,那凹凸不平的印痕及其那用汗水、经历、生命书写出卷轶浩繁的传奇故事,告诉后人,路面上的留痕是时间逝去了的岁月,曾行走的驿路已是先人,心里驿路上的叽叽喳喳、如鸟叫似虫鸣……是否换了多少代?都是身上汗水滑落下的声音,那负重的脚步声,已留在驿路上,驿路身上留下了那一叠叠踩踏过的痕迹……</p><p class="ql-block"> 家谱这根回忆的线上串着家族先人和后人,线上还串着各种各样的烟火气息和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故事和画面,鲜活令人感动和向往……</p><p class="ql-block"> 纵观核看,张氏家族历史,跃然纸上,字列行间,普普通通的记录,上乘先祖,后承源远流长,影响遥远的未来,目前只能这样理解,从大历史看,发生的事情太多,从周身的局部看,似乎又是一派平静祥和景象——家谱,是回忆,不断在重写中不断完善的回望,在回忆中重写。张氏家谱,给我最深印象,每位人写出的文字,都是重述家族历史的文本,令人难忘。所叙述的乃是永恒的爱,返回已经失去的岁月,家族的血脉,心灵,返回过往,留下了耳朵,听家族先贤讲历史故事,逐渐厘清了自己家族的历史和发展,来龙去脉,融入这片家族神奇的土地,张氏后人,用文字和图片,帮我们梳理了张氏江川小卫所走过的路。它最终将与过往那些优秀的人物一起,构建完善“家族记忆”,回答了“家国天下”情怀的呼唤和力量。从中可以看出,张氏后人越来越注重“史料”,形貌越来越“亮”——“厚古薄今”,现实感和历史感,变革地域、家族和气质要义等等都放在中国传统文化“家国天下”的底层逻辑上。这就是,以家族姓氏开端,一开始就表现为地方性,即“江川浪扩”,张氏在江川小卫,源于“地方性中的张姓”,一脉相承,新风新气其实风格的轻逸或清新,都是血脉不断发生内在变革和外在变化“适者生存”逻辑的推动与表象——万丈红尘处,饮食男女都一样……</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科技神话无处不在的时代,也是这个神话恣意横行的时代。在互联网的神话渐次一网打尽的时代,AI又粉墨登场。AI或许无所不能,它可以改变世界,可以创造未知的一切,但“家国天下”的要义,更有义务纠正科技神话的癫狂,总有余音绕梁之感……</p><p class="ql-block"> 家族的人生故事,鲜活动人,具有一种对现实生活宽广的涵盖性和深入的观照。在成熟的读者面前,家谱,必须是真实、真诚的,是要经得起历史和后人的追问,打通了历史与现实以及后人的空隔阂,让后人读过,除了感动,还应拥有让后人及他人能够不断重读、嘴嚼和体悟的巨大空间……把家族上下,每个人内心深处褶皱里藏匿的东西小心翼翼地拿捏出来,正视那些自私、嫉妒、狭隘等人性中卑劣的存在,又尽力呵护着那一丝将熄未熄的良善火苗点燃?跨越时空,相互对话形成某种“闭环”,让家族戏剧场域继续呈现延展:读史就是读人,读人就是读心……</p><p class="ql-block"> 我的理解,家谱,要有过去,现在和未来……然而,很多人写着写着,“三足鼎立”的精神在不知不觉中就消失了。剩下自己的“价值取向”——“光宗耀祖”,文字与情感有了某种狭獈节制和掌控,留白较多,需要后人自己去体会猜想想和主观体验判断,甚至用想象去连接祖上,比如墓葬……让虚构与非虚构的界限,像一部文字的纪录片,记录了家族粗线条的日常,却又少了一个有历史幽灵感,又能在现实光影的阴影下重现一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家族氛围的不朽传承简章……</p><p class="ql-block"> 想到两首词——《九张机》,抄送给张家人世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张机,采桑陌上试春衣。风晴日暖慵无力。</p><p class="ql-block"> 桃花枝上,啼莺言语,不肯放人归。</p><p class="ql-block"> 两张机,行人立马意迟迟。深心未忍轻分付。</p><p class="ql-block"> 回头一笑,花间归去,只恐被花知。</p><p class="ql-block"> 三张机,吴蚕已老燕雏飞。</p><p class="ql-block"> 东风宴罢长洲苑,轻绡催趁,馆娃宫女,要换舞时衣。</p><p class="ql-block"> 四张机,咿哑声里暗颦眉。回梭织朵垂莲子。</p><p class="ql-block"> 盘花易绾,愁心难整,脉脉乱如丝。</p><p class="ql-block"> 五张机,横纹织就沈郎诗。中心一句无人会。</p><p class="ql-block"> 不言愁恨,不言憔悴,只恁寄相思。</p><p class="ql-block"> 六张机,行行都是耍花儿。花间更有双蝴蝶。</p><p class="ql-block"> 停梭一晌,闲窗影里,独自看多时。</p><p class="ql-block"> 七张机,鸳鸯织就又迟疑。</p><p class="ql-block"> 只恐被人轻裁剪,分飞两处,一场离恨,何计再相随?</p><p class="ql-block"> 八张机,回文知是阿谁诗?织成一片凄凉意。</p><p class="ql-block"> 行行读遍,厌厌无语,不忍更寻思。</p><p class="ql-block"> 九张机,双花双叶又双枝。薄情自古多离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头到底,将心萦系,穿过一条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张机,穿着春衣去田地采桑。风晴日暖,让人慵懒无力。桃花枝上,黄莺鸣叫婉转美妙,让人心荡神移,春色不肯让人归去。</p><p class="ql-block"> 两张机,那即将远行的心上人不舍离别驻马停留。想要诉说心中情意又怕难为情。回头一笑,便从花丛中离开了,只怕被花看出自己心事。</p><p class="ql-block"> 三张机,吴地的蚕就要吐丝作茧了,乳燕也已离巢试飞。春风吹拂下的长洲苑的酒宴刚收场,即派人催索绫罗绸缎,只因馆娃宫中女子,要换歌舞时的衣裳。</p><p class="ql-block"> 四张机,咿哑的织机声伴着哀叹,紧锁双眉。头发盘结回绕梳起盘花结,看到自己回梭织成的莲子,想起了自己的心上人,愁思难以排解,心乱得像一团丝。</p><p class="ql-block"> 五张机,在锦上横式花纹里织成心爱人的诗。中心有一句的意思没有人能够领会。不说有多少愁恨,也不说有多憔悴,只这样寄托我深切的相思。</p><p class="ql-block"> 六张机,锦上行行都是各种色彩绚丽的花样。并在花间织出一对翩翩起舞的蝴蝶。看着成对的蝴蝶,不禁停下梭子,在闲窗影里,独自观赏多时。</p><p class="ql-block"> 七张机,鸳鸯已经织好了但又迟疑不决。只恐怕这一对鸳鸯被人轻易地裁剪开,那么鸳鸯分飞两处,不能团圆,也受着离愁别恨,如何彼此追随?</p><p class="ql-block"> 八张机,锦上织成的到底是谁的回文诗?这回文诗里满含着一片凄凉之意。一行一行地反复诵读,读了以后心情非常苦闷,真的受不了这种相思。</p><p class="ql-block"> 九张机,锦上花并蒂,叶成双,枝连理。自古以来薄情郎的妻子大多是独守空闺。把花叶枝从头到底成双结对地串连在一起,从中心穿过一条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12/12日读张本聪先生分享《家族纪事——小后卫张定邦后裔家史家谱》有感草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