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p class="ql-block">2013年5月,扬州重宁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宁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长征路15号,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是清代八大名刹之一,素有“江南小故宫”之称。</p> 乾隆皇帝御赐 <p class="ql-block">• 历史渊源:重宁寺由扬州盐商为迎接乾隆第六次南巡,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筹建,乾隆赐名“万寿重宁寺”。</p> 重宁寺重修碑记 <p class="ql-block"> 咸丰年间,重宁寺毁于战火,同治年间重修,光绪年间再建。</p> <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重宁寺与天宁寺并称“双宁”,素有“江南小故宫”之称。其大雄宝殿是建筑群中等级最高的单体建筑,殿内以八根15米以上的方形铁栗木作柱,全国罕见。天花满施彩绘,中央有斗八藻井,色彩鲜艳,艺术价值极高。另外,天王殿和大雄宝殿的窗户明瓦用的是打磨过的贝壳薄片,颇具特色。</p> 重宁寺 天宁寺 <p class="ql-block">• 文物遗存:殿内保存有乾隆御赐的“普现庄严”“妙香花雨”两块匾额,还有乾隆撰写的《万寿重宁寺碑》。</p> <p class="ql-block">现代变迁:重宁寺自1908年闭门修缮,时隔117年,于2025年9月28日首次对外开放,并举办了“重宁启·珍宝现”扬州文物珍品展,集中展出了200余件珍品文物。</p> (二) <p class="ql-block">在“重宁启·珍宝现”扬州文物珍品展的200余件展品中,有不少极具代表性的经典珍品,以下为你介绍:</p> <p class="ql-block">• 《海瑞信札册页》:这是全球首次公开展出的展品,信札是海瑞给内阁首辅李春芳的回信,不仅印证了海瑞在江南修水利、逼徐阶退田等史实,还能让观众通过其苍劲有力的字迹,感受这位明代名臣刚正不阿的品格。</p> <p class="ql-block">• 元代釉里红开光祈雨图大罐:它是元代釉里红瓷器中的珍品,器型硕大,釉色鲜红。罐身腹部的四个菱形开光内,以“连环画”形式呈现了古代筑台祈雨的全过程,工艺难度极高,成品率极低,存世量极少,是国宝级孤品。</p> <p class="ql-block">• 唐寅《怀楼图轴》:这是明代“吴门四家”之一唐寅的作品,为同乡蒋鸣远创作,画面中山水相依,楼阁错落,以“百尺高楼寄所怀”的题诗传递浓浓乡愁,笔墨细腻工整,皴法灵活多变,是吴门画派的经典之作。</p> <p class="ql-block">• 明永乐青花花卉纹菱口花盆:该花盆造型似四瓣海棠花,借鉴了波斯金银器风格,具有异域风情。其釉面厚润如脂,青花采用进口的“苏麻泥青”料绘制,发色惊艳,是明代瓷器巅峰水准的代表,也见证了当时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的繁荣。</p> <p class="ql-block">• 宋代雕龙玉枕:玉质温润细腻,枕面雕刻的龙纹栩栩如生,龙鳞纹理清晰可见,展现了宋代玉雕工艺的精湛水准,透露出一种王者气度。</p> (三) <p class="ql-block">扬州重宁寺文物珍品展共有200余件展品,以下是部分展品清单。</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民俗展·不美不成器</p> <p class="ql-block">• 白釉瓷器:白刻瓷盘碟等。</p><p class="ql-block">• 青釉瓷器:蓝料瓜楞形花瓶等。</p><p class="ql-block">• 黑釉瓷器:乌金釉笔筒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精品展·不精不典藏</p> <p class="ql-block">瓷器:元代釉里红开光祈雨图大罐、明永乐青花花卉纹菱口花盆、清雍正斗彩灵仙祝寿纹盘、明宣德青花缠枝花卉纹鱼篓尊等。</p> <p class="ql-block">玉器:宋代白玉雕龙玉枕、白玉留皮雕龙凤纹鼻烟壶、清代白玉雕夔凤纹双管花插等。</p> <p class="ql-block">书画:唐寅《怀楼图轴》、董其昌书法、陈继儒书法、蓝瑛山水画、陈洪绶人物画、郑板桥兰石图、黄慎山水画、李鱓松树图等。</p> <p class="ql-block">唐寅(1470-1524年),初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苏州府吴县人(今江苏苏州),是明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诗人。</p> <p class="ql-block">董其昌(1555 - 1636) ,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是明代后期极具影响力的书画家、书画理论家。</p> <p class="ql-block">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出生于江苏兴化,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p> <p class="ql-block">陈继儒(1558 - 1639 年),字仲醇,号眉公、麋公,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 ,是明代文学家、书画家。</p> <p class="ql-block">李鱓、懊道人,江苏兴化人,是清代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p> <p class="ql-block">闵贞(1730-1788年),字正斋,号青乔、蓼塘居士等,是“扬州八怪”之一。</p> <p class="ql-block">“楳石田”指的是明代画家沈周,“楳”与“梅”相通,沈周号石田,所以被称为“梅石田先生”。</p><p class="ql-block">沈周(1427-1509年),字启南,是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医学家,吴门画派创始人。</p> <p class="ql-block">藏经楼“民藏展·不稀不瞩目</p> <p class="ql-block">毛树棠(1779-1845年),字荫南,号芾村,是清中期名臣、著名书法家</p> <p class="ql-block">翁方纲(1733-1818年)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p> <p class="ql-block">边寿民(1684年-1752年)是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以下是关于他的介绍。</p><p class="ql-block">生平经历:边寿民初名维祺,字颐公,又字渐僧、墨仙,号苇间居士,江苏山阳(今淮安区)人。他出身寒门,20岁时考中秀才,但因鄙薄章句帖括之文,屡试乡试不第,后以教馆、鬻画为生。</p> <p class="ql-block">刘墉(1719年-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是清代乾嘉年间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和诗人。</p><p class="ql-block">刘墉学识渊博,著有《石庵诗集》,其诗体裁和内容广泛,语言朴实清新。他的墨迹传于世者有由其侄儿刘镮之刊刻行世的《清爱堂石刻》。</p> <p class="ql-block">扇面:吴让之《论书行书扇面》、陈半丁《花卉扇面》等。</p> <p class="ql-block">信札:《海瑞信札册页》、赵朴初致朱懋伟信、朱自清之子朱闰生致扬州晏炳森信等。</p> <p class="ql-block">古籍善本:《平山堂图志》全套、《扬州画舫录》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