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竹开心快乐民乐团在紫竹院公园里的演奏的几首乐曲

陈士延

<p class="ql-block">清晨的紫竹院公园还带着一丝凉意,阳光斜斜地穿过树梢,洒在廊下那群熟悉的身影上。他们早已摆好了座位,有人调音,有人轻拭琵琶的琴弦,二胡的弓子也缓缓拉开,试了试音准。我坐在不远处的长椅上,看着他们默契地交换眼神,一声清亮的前奏响起,熟悉的旋律便如溪水般流淌出来。这是他们每天的约定,也是我最近悄悄养成的习惯——来听一听这支“紫竹开心快乐民乐团”的演奏。他们的音乐不追求舞台的辉煌,却在这一方绿荫下,奏出了岁月最温柔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亭子里,两位老者相对而坐,一个戴着白帽,蓝外套衬得他精神矍铄;另一个架着老花镜,格子衬衫透出几分书卷气。他们手中的乐器一高一低,二胡的低吟与另一件乐器的清亮交织,像在对话,又像在回忆。一曲《茉莉花》缓缓铺展,音符在亭间回荡,惊起几只麻雀,又引得路过的游人驻足。我悄悄走近,听见有人轻声说:“这调子,小时候妈妈常哼。”原来,他们的音乐不只是演奏,更是唤醒记忆的钥匙。</p> <p class="ql-block">墙边几位老人围坐一圈,二胡、笛子、琵琶齐备,像一场即兴的合奏会。他们没有乐谱,却配合得天衣无缝。一曲《紫竹调》响起,笛声婉转,二胡应和,琵琶轻拨,像是在讲述这片竹林里的故事。我靠在树边,闭上眼,仿佛看见年轻时的他们,在工厂的休息室、在家属院的院子里,也曾这样聚在一起,用音乐消解生活的疲惫。如今,他们白发苍苍,却依然执着地拨动琴弦,不是为了谁的掌声,而是为了心中那份不舍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又是一个晴朗的上午,他们依旧在廊下演奏。阳光透过绿植洒在白色墙壁上,光影斑驳,像极了老电影的滤镜。二胡声一起,整个园子仿佛都安静了几分。他们演奏的《二泉映月》并不悲苦,反而透着一种历经沧桑后的平和。我忽然明白,这支“开心快乐民乐团”的名字,不是因为生活没有波澜,而是因为他们选择用音乐把日子过得明亮。每一个音符,都是对岁月的温柔抵抗。</p> <p class="ql-block">亭子里换了一拨人,两位戴灰帽的老人正专注地弹奏。深色外套的那位手指灵活,蓝外套的那位则神情沉静。他们合奏的是一首老歌,旋律熟悉却叫不出名字,只觉得心头一暖。音乐声中,几位晨练的老人停下太极的动作,轻轻跟着哼唱。原来,有些旋律早已刻进这座城市的记忆里,只要有人奏响,就会有人应和。</p> <p class="ql-block">笛声在树林深处响起,清亮悠扬,像鸟鸣,又像风过竹林。几位老人站在树荫下,手持长笛,神情专注。他们吹的是《姑苏行》,曲调婉转,仿佛把人带到了江南水乡。我站在几步之外,不敢靠近,生怕惊扰了这片刻的宁静。树影婆娑,阳光透过叶隙洒在他们的肩头,那一刻,他们不只是演奏者,更像是自然的一部分,与风、与光、与这片竹林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又见他们在树下吹笛,穿着朴素,神情却如少年般投入。一位老人吹得入神,眼角微微眯起,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旁边有人轻轻打着拍子,还有人闭目聆听。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像跳动的音符。我掏出手机,想录一段,却又放下——有些美好,适合留在记忆里,而不是屏幕中。他们的音乐不为传播,不为流量,只为这一刻的心安。</p> <p class="ql-block">琵琶声清脆如珠落玉盘,几位老人围坐一处,指尖翻飞,弹奏着《春江花月夜》的片段。白色的墙壁映着绿植的影子,仿佛成了天然的舞台背景。他们的动作或许不再敏捷,但每一个音都精准而深情。我坐在一旁,听着听着,竟觉得时间慢了下来。这座城市总是匆匆,而他们,用一把琵琶,几根琴弦,悄悄为时光按下暂停键。</p> <p class="ql-block">那位手持铜锣的老太太今天格外神气。她站在雕花窗前,红流苏在风中轻轻晃动,木槌高高扬起,却不急着落下,像是在等一个最合适的节拍。终于,“当”的一声,清越的锣音划破晨静,仿佛为整支乐团敲响了开场的号令。她笑着点头,像是在说:“开始了!”我忍不住也笑了。这支乐团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有人主奏,有人打节拍,有人指挥,有人默默伴奏——但他们共享同一种节奏,那是属于紫竹院的晨光与和风。</p> <p class="ql-block">最让我动容的是那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太太。她戴着墨镜,穿着绿色外套,虽看不见,却仿佛能感知到每一个音符的流动。她时而轻声哼唱,时而抬手指挥,像一位真正的音乐领航者。她身边的人们默契地跟随她的节奏,二胡低吟,琵琶轻拨,笛声穿插其间。他们的音乐没有排练厅的严谨,却有最真实的情感。我站在不远处,忽然觉得,这支“紫竹开心快乐民乐团”之所以快乐,是因为他们用音乐重新定义了晚年——不是静默的等待,而是热烈的参与。</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亭子里格外热闹。有人拍照,有人录视频,还有人站在一旁跟着哼唱。一位年轻人蹲在角落,认真地拉着手中的二胡,几位老人围着他,轻声指点。音乐在这里不是封闭的艺术,而是一种流动的传承。我看着他们笑,听着他们奏,忽然觉得,紫竹院的美,不仅在于竹林幽径,更在于这些平凡却闪光的瞬间——一群老人,用乐器讲述生活,用旋律连接彼此,在每一个清晨,奏响属于他们的快乐乐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感谢乐队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每一个视频都非常精彩,为您们精湛的艺术功底点赞!感谢歌友们精彩的艺术展现,让人百听不厌,感谢录像师录制的精彩视频,让大家一饱眼福,让我们真诚的道一声您们辛苦!</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