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偏岩,早在60多年前就听说过并觉好奇的地名。退休后曾与家人陪同母亲前往,漫步青石板路老街,感受溪边吊脚楼,品尝古镇老腊肉豆花饭留存温馨记忆的地方。今天因天气暑热,为寻凉爽寻美好的回忆,女儿女婿陪同我与老伴又来到了这里——偏岩古镇。</p> <p class="ql-block"> 偏岩古镇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初名接龙场,因镇北倾斜岩壁而得名。古镇早年为重庆至华蓥古道上的川渝商贸枢纽,2005年并入金刀峡镇。现存武庙、古戏楼、禹王庙、端蒙书院等九处文物古迹体现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另有近50栋巴渝特色民居</p> <p class="ql-block"> 偏岩古镇以吊脚楼建筑群和青石板街道为特色,保留“一字型街巷肌理”。民居与店铺多为木竹结构,以木斗为骨架,竹编篱笆糊粉或木板为墙,屋顶采用硬山顶或悬山顶灰瓦素墙,临街吊脚楼设计节省空间,上层悬空依柱而筑,实现“让出三尺地,多占一份天”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昔日,清澈的溪水吸引着偏岩的先民们纷纷迁徙至此,沿河而居繁衍生息。而今黑水滩河(竹溪河)穿镇而过,河水浅而清澈见底,河两岸高大粗壮的黄葛树疏密相间,为古镇增添了几分宁静与祥和。茂密的枝桠将小河掩映,形成“小桥流水人家”景观。夏季游客可在浅而清的溪流中打麻将、划船,因此而吸引众多游客前往嬉水打牌乘凉。</p> <p class="ql-block"> 2023年启动城市更新,新建亲水步道,停车场等设施,引入民宿、文创等业态,形成“三街两组团”格局。2024年游客量增至132万人次,旅游收入超8000万元。与毗邻的金刀峡、胜天湖组成短线度假区,春秋季气候宜人,夏季最宜避暑玩水。</p> <p class="ql-block"> 偏岩古镇古戏楼亦称万年台,上层开放空间饰有瑞霭祥云雕刻,下层为暗层供化妆更衣之用。另有武庙,乾隆初年建,大殿面积约400平方米,飞檐翘角,雕梁画栋,供奉关羽、张飞等塑像。</p> <p class="ql-block"> 禹王庙建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纵向木穿斗大堂式结构,古朴大方,为纪念大禹入川治水为防洪所建。雕像设施于解放初期被毁,2003年由民间组织募资重建。</p> <p class="ql-block"> 偏岩古镇街道顺黑水滩河蜿蜒约400米,以青石板铺筑,形成“一字型街巷肌里”。建筑依山傍水负阴抱阳,黑水滩河环抱呈天然“太极”格局。房屋花窗与栏杆雕饰几何纹样或花卉图案,兼具实用与审美。</p> <p class="ql-block"> 偏岩古镇是一个历经时光洗礼却依旧静谧的所在。古镇居民们乐于在家门前摆放自家手工艺品及土特产,供游客们细细品味,同时也为喜欢捕捉美好生活瞬间的游客们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拍摄素材。</p> <p class="ql-block"> 黑水滩河两岸生长分布着众多百年黄葛树,树根盘根错节铺满河岸崖壁,树冠宽大茂密的枝桠枝繁叶茂掩映河滩民居,营造出极富诗情画意的“小桥流水人家”意境。</p> <p class="ql-block"> 吊脚楼民居后门均设有石梯直通河滩,便于取水浆洗。夏季居民在清凉的溪水中设桌用餐打牌,吸引各地游客前来,形成别处罕见的独特景观——水上娱乐麻将文化。</p> <p class="ql-block"> 偏岩古镇形成依山傍水,青石板街道与亲水设计相结合的独特风貌,体现“天地人合一”的山水理念。</p> <p class="ql-block"> 古镇拥有多项非遗文化遗产:偏岩耍锣鼓、唐门彩礼等。唐门彩礼起源于清乾隆二十年,含礼制、绘画、雕塑工艺、制作龙灯、面具等工艺品。</p> <p class="ql-block"> 偏岩还是中共早期活动据点之一,1926年起成为革命思想传播地。</p> <p class="ql-block"> 当人们厌倦了城市的喧嚣,欲寻觅一处宁静的历史文化之地,千万不要错过了偏岩古镇。这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风景如画的古镇,建筑古朴多吊脚楼,黑水滩河平静清澈见底的溪流,孕育了独一无二的水上麻将文化及各种水上娱乐项目,将人带入一个倍感神奇惬意的水上清凉世界。古镇以青石板街道和吊脚楼群为核心特色,融合了巴渝传统建筑风格与山水环境的独特适应性,完整保存了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古镇风貌。</p><p class="ql-block"> 偏岩古镇是重庆市首批历史文化名镇;2007年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网络上投票选出的十大最美古镇中,偏岩也榜上有名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