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自驾天津,(天津静园)

木易先生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今天游览天津静园</p> <p class="ql-block">静园,位于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70号(原日本租界区宫岛路),占地面积约3016平米,建筑面积约1900平米,为天津市特殊保护级别的历史风貌建筑、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静园始建于1921年,初名乾园,为北洋政府驻日公使陆宗舆宅邸。1929年7月—1931年11月,末代皇帝溥仪携皇后婉容、淑妃文绣于此居住,更名“静园”,寓意“静观变化,静待时机 ”。</p> <p class="ql-block">静园,始建于1921年,初名乾园,为北洋政府驻自公使陆宗舆私宅,1929年至1931年,未代皇帝溥仪携皇后婉容、淑妃文绣于此居住,更名为“静园”意在静观时局,以求复辟。静园占地面积约3016平米,建筑面积约1900平米,园内建有砖木结构楼房一座,融西班牙和日式风格于一体,是天津租界时期庭院式私人宅邸的典型代表。溥仪离津之后,静园几番易主,历经变迁。2007年7月,整理后的静园作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对公众开放,先后获得“中国旅游品牌魅力景区”。</p> <p class="ql-block">龙,是帝王的象征。在中国两千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有二百多位帝王称为“真龙天子”爱新觉罗·溥仪便是这其中的最后一条“真龙”。1906年(丙午年正月十四),溥仪出生于北京什刹海后海醇王府。1908年入宫登极,为清朝末代的宣统皇帝。辛亥革命后仍保持尊号,留居紫禁城。1917年因张勋拥戴再度登极,仅12天便再次退位。1924年11月5日,溥仪被冯玉祥撵出皇宫,遂潜入日本驻北京公使馆。三个月以后,在天津日本租界建立“行在”,一住七年。从1925年到1931年这七年,是溥仪的政治思想成熟的时期,是他能够为了实现复辟而独立支配个人言行的时期。那么,这七年中,溥仪究竟是怎样的形象?他初到天津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做了些什么?溥仪也是中国二百多位帝王中唯一留下了大量生平照片的人,也因为他是距今最近的封建帝王而有较多实物尚存于世。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有限责任公司在完成静园修复工程后,又与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合作筹划了《溥仪在天津》展览,将让您看到形象的回答,让您亲身感受到天津的张园和静园怎样成为溥仪赌博中国的试验场。溥仪的一生完成了由皇帝到公民的历史性的转变,是世界史上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紫禁城的黄昏</p><p class="ql-block">溥仪出生在醇王府——与道光皇帝血脉相承、且与当年握有国家大权的慈禧太后联姻的醇亲王奕謂之府邸,他是这个家族产生的第二位皇帝。从醇王府入宫后,溥仪开始了他的皇帝生涯和逊帝生涯,那正是“帝制”与“共和”在中国决战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津门寓公</p><p class="ql-block">一九二四年十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在逮捕民国总统曹锟之后,冯玉祥命部将鹿钟麟将溥仪逐出紫禁城,整座皇宫被民国政府没收。至此大清帝国的夕阳残照在紫禁城最后落下了帷幕。但年轻的溥仪并未退出历史的舞台,在醇王府做了短暂的调整之后,便偷偷乘火车来到天津,开始他的寓公生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出关之后</p><p class="ql-block">从出关到去世,溥仪37年的人生历程,经历了第三次称帝被苏军俘获、在伯力和抚顺关押改造以致特赦,这因时代而造就的传奇经历,就是溥仪天津时代以后的人生之旅,对此本展中也将有真实而简略的展示。</p> <p class="ql-block">中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走完了他最先当皇帝继而当囚犯,最后当公民的波澜起伏、充满戏剧性的一生。他当过真皇帝,也当过假皇帝、伪皇帝;他当过罪犯,也当过公民,在人类历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表现这一笔的,不但有各类文字著作和多种影视作品,还有这里展出的生平照片与实物,它们将永存人间,向一代代世人揭露封建社会与制度的丑陋,并鼓励人们走向进步、发展和辉煌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原门厅,见证了静园的风华沧桑。墙裙为原有耐火砖,经过清洗,重新展现。地砖为上世纪二十年代从印度进口。鱼形壁泉,是静园内非常具有特色的装饰,浅色马赛克、大理石泉台及部分大理石板均为精心留存的历史原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静坐观众妙 端居味天和</p> <p class="ql-block">原议事厅,为溥仪与清室遗老商讨复辟大事之处。遗老旧臣就复辟之事主张不一,陈宝琛主张“还宫”,罗振玉主张“联口”,郑孝胥主张“刘强共管”。就在溥仪心猿意马之时,日本贵族水野胜邦密访溥仪,赠予一把题诗为“天莫空勾践,时非无范蠡”的日本折扇用以暗示。顿觉复辟有望的溥仪,决定离津出关。议事厅见证了溥仪在天津后期直到出关之前,一切政治活动的发生与政治思想的转变。</p> <p class="ql-block">原会客厅,是溥仪与各地“逃老”、军阀首领、各国驻津领事及司令官等贵宾密谈的场所。这里曾上演着一幕幕政治阴谋与尔虞我诈。“九·一八事变”后,土肥原贤二策划了“天津事变”,并深夜到此密访溥仪,利诱其出关。遗老旧臣则反应不一,坚决反对溥仪出关的“帝师”陈宝琛,作为“主拒”派领袖,与支持出关的“主迎”派领袖郑孝胥,在这间会客厅里,就“出关”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p> <p class="ql-block">原文绣房间,是末代皇妃文绣日常起居之处。1922 年溥仪大婚时,文绣比婉容提前一天入宫,被册封为“淑妃”。在津时期,文绣不愿溥仪投靠日本,力劝几次,遭来溥仪的反感。在溥仪的冷落和婉容的排挤下,文绣于1931年8月私离静园。</p> <p class="ql-block">原大餐厅,是溥仪宴请宾客的房间,各式政客、军阀、遗老都曾是座上宾客,溥仪常与他们商讨时局,谋求复辟的契机。平日里,这里便成为溥仪与婉容共舞之处,他们听着留声机,享受着静园的闲暇和惬意。在这里,年轻的溥仪度过了前半生最为自由的岁月,尽早实现“复辟大业”和安逸享受“寓公生活”充斥着溥仪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p> <p class="ql-block">原小餐厅,为溥仪与后、妃用膳之处,溥仪与婉容经常在此共进西餐。溥仪的二妹韫和在日记中写道:“溥仪在天津时喜欢和婉容同去起士林用西餐,很喜爱那里的冰激凌杨梅冷饮。”小餐厅见证了溥仪与婉容难得的温存与甜蜜。</p> <p class="ql-block">原三层回廊,曾是溥仪的随侍值班站岗之处。据溥仪的贴身侍卫李国雄回忆,“当年我们便是在三层回廊处为溥仪待命守业”。楼梯、扶手及顶部“人字坨”的木质结构均为精心留存的历史原件。</p> <p class="ql-block">原婉容书房,为末代皇后婉容读书、执笔的房间。婉容自幼在天津成长,良好的西式教育塑造了婉容的摩登气质。溥仪与婉容常常用英文通信,甜蜜的称呼对方Henry和 Elizabeth。婉容喜欢拍照,现存二人的合照几乎都是在天津时期拍摄的,二人还时常一起听收音机,共同去了解外面的世界。这位末代皇后的天津岁月,是她一生中最后的快乐时光。</p> <p class="ql-block">原婉容卧室,为婉容居住的房间。穿着时髦的婉容,在外人眼中是一位明星皇后,而她的内心却是一派凄苦与孤独,她与文绣争宠,大肆购买时髦物品,乃至吸食鸦片,都是她空虚、落寞的宣泄之举。在“妃革命”发生后,婉容与溥仪的感情也跌至冰点。</p> <p class="ql-block">原溥仪卧室,为溥仪起居、休憩之处。溥仪在津期间,外出时常穿着考究的英国料子西服,头戴礼帽,手提文明棍,戴着德国蔡司眼镜,浑身散发着古龙香水和樟脑精的混合气味,俨然一副外国贵族的模样。但溥仪内心还保留着强烈的封建意识,他认为“夫妇关系就是主奴关系,妻妾都是君王的奴才和工具”,复辟才是溥仪唯一的兴趣所在。</p> <p class="ql-block">原溥仪书房,为溥仪阅读、沉思之处。他经常阅遨顺天时报大公报,关注时局和舆论动向,寻求复辟时机。同时也不忘享受西式生活,去利顺德跳舞,去英租界打高尔夫,在静园修建网球场……这些高端消费的经济来源,大部分来自溥仅从宫中运出的古玩字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原祠堂,原名“奉先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是溥仪祭拜先祖的房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努尔哈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天命1559-1626 16子8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皇太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天聪崇德1592-1613</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1子14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福临顺治1638-1661</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8子6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玄烨康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654-1722</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35子20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胤禛雍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678-173.5</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0子4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弘历乾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711-1799</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7子10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順琰嘉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760-1820</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5子9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旻宁道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782-1850</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9子10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奕箭咸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831-1861</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子1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载淳同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856-1874</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无子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载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光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871-1908</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无子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载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一代醇亲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810-1890</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7子3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二代醇亲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883-1951</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4子7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溥仪宣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06-1967</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溥仪家世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醇亲王之家</p><p class="ql-block">溥仪的出生地醇亲王府,位于北京什刹海后海北岸,从兴建到没落,历经三代。第一代醇亲王是溥仪的祖父,道光皇帝的第七子一奕霞(1840-1890),他初封郡王,后晋亲王,死后谥“贤”,故称醇贤亲王。溥仪的生父载沣(1883-1951,是奕嚣的第五子,光绪皇帝同父异母的弟弟,依宗法继承为第二代醇亲王。宣统年间,载沣出任监国摄政王,是清朝末年实际最高统治者。溥仪这辈是第三代,也是未一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溥仪大婚</p><p class="ql-block">1922年12月1日,溥仪在北京紫禁城举行大婚典礼。在王公大臣和太妃们的旨意下,册立郭布罗·婉容为皇后、额尔德特·文绣为淑妃。这是大清王朝最后一次皇室帝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皇后婉容</p><p class="ql-block">郭布罗·婉容(1906-1946),学慕鸿,满洲正白旗郭布罗氏荣源家族之女。1922年入宫,成为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后。1925年随溥仪到达天津,先后寓居于日租界的张园和静园。1931年随溥仪离津出关,潜往东北。1934年成为伪满洲国皇后,由于长期和溥仪不睦而受到冷落,终日以鸦片为伴,并患精神分裂症,成为疯子“皇后”。1945年8月伪满洲国垮台后,被溥仪抛弃在溃逃路上,1916年6月20日,病逝于延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妻子李淑贤</p><p class="ql-block">李淑贤(1925-1997),汉族,出生于杭州,1942年到北京谋生,多年后入毓文学校补习文化,结业后成为一名护士。1962年与溥仪喜结良缘,建立了幸福家庭。他们曾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一同随全国政协参观团到祖国各地参观考察,接待国际友人,共同度过5年美好时光。1997年6月9日病逝,终年72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祥贵人”谭玉龄</p><p class="ql-block">谭玉龄(1920-1942),满族贵族出身,原姓他他拉氏,辛亥革命以后,据谐音改为汉姓谭。1937年溥仪为了摆脱日本人企图选一日本女性为其新妃,也为了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摆设,将谭玉龄选入伪满皇宫,册封为“祥贵人”。1942年8月13日,这位性情温柔、体贴入微的爱妃香消玉殒,年仅22岁。溥仪追封为“明贤贵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福贵人”李玉琴</p><p class="ql-block">李玉琴(1928-2001)汉族,祖籍山东,出生于长春市一户普通人家。1913年日本人以“补谭玉龄之缺”为由,让溥仪再选一日本女子为妃。溥仪执意选择年龄幼小、文化程度低、容易控制的女子,将年仅1.5岁的李玉琴选入伪满皇宫,册封为“福贵人”,使其成为“战略”漩涡中的牺牲品。1945年8月伪满洲国垮台时被溥仪抛弃在通化大栗子沟。1957年李玉琴与溥仪离婚,1958年重新组建幸福家庭。2001年4月21日因病去世,终年73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淑妃文绣</p><p class="ql-block">额尔德特·文绣(1909-1953),又名蕙心,满洲镶黄旗额尔德特氏端恭的女儿。1922年入宫,成为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妃。1925年随溥仪到达天津,先后寓居于日租界的张园和静园。1931年不堪忍受溥仪冷漠和婉容的排挤,私离静园,并向溥仪提出离婚,史称“妃革命”。文绣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敢于向封建皇帝提出离婚并诉诸法律获得成功的皇妃。文绣离婚后,先后做过教师、报社校对,度过了20年平民生活,1953年9月病逝,终年44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溥仪幼年时习字的一张大仿</p><p class="ql-block">此为薄议在十岁时习字的一张大仿,民国四年春(1915年),由溥仪的满文师傅伊克坦(字仲平)转赠给金梁,其内容系赞颂老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金梁致胡晴初函</p><p class="ql-block">《与胡晴初同年论争优待书(代跋)》摘自金梁《遇变记》中的一段附件。此函为1925年溥仪潜赴天津后,金梁与胡嗣瑗就其“今后走向何方”的讨论之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金梁《遇变记》</p><p class="ql-block">《遇变记》是金梁未曾发表过的手稿,记录了1924年冯玉样将溥仪驱逐出宫这段事实的详细经过,其中的甲子年(1924年)部分都是当时所记、乙丑年(1925年)部分为东后的追记。</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珐琅彩芍药雉鸡玉壶春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静园修复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溥仪离去后,静园又经多番易主,到本世纪初,已变成居住45户居民的大杂院。院内搭建违章建筑近600平方米,居住环境和居住功能极差。经房屋安全部门鉴定,属于危险房屋。1981年和2005年,静园先后被天津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特殊保护级别的历史风貌建筑。2005年10月起,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有限责任公司对静园开展了腾迁整修工作,45户居民在腾迁中得到妥善安置。整修过程中,一方面将先进的现代技术和材料应用到老建筑中;另一方面对建筑原有的房屋布局、建筑构件进行了妥善的保护。静园是首个按照地方立法进行腾迁整理的历史风貌建筑,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完整地诠释了“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修旧如故,安全适用”的天津历史风貌建筑整理原则,在天津的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史上有重要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天津近代城市的肌理,是伴随着自1860年起,多国在津租界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1860年到1945年间,在津租界先后多达九国。天津租界是天津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见证了近代中国的荣辱沧桑。静园所处的原日租界是天津九国租界之一,也是近代中国五个日租界中最大、最繁荣的一个。天津日租界设立后,一直是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华北地区的基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院内遗留的日产消防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主楼原镶嵌玻璃</p> <p class="ql-block">静园整修过程中发现这幅字书写在此房间的墙壁上,署名“爱新觉罗•溥杰”。这幅字的原文是“去年今目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经考证,并非海杰笔迹,但诗句间“物是人非”的意境与建筑的沧桑经历不谋而合,所以特别加以保留和展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沧桑静园</p><p class="ql-block">溥仪搬出后,静园几番易主,历经变迁,先后作为办公用房和住宅使用,院内、楼内搭建违章建筑600平方米,到整理前已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大杂院。院内陆续加建多处违章建筑,空间状况拥挤,建筑局部多处进行过改造,建筑形象已不完整,经房屋安全部门鉴定已成危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整理内容</p><p class="ql-block">2005年10月依据《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有限责任公司,对静园内45户居民进行了腾迁安置,拆除了院内的违章建筑,对静园进行了整理、修复。</p> <p class="ql-block">2006年3月,国务院批准的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中,确定了9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和5片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其中,包含静园、张园、武德殿、段祺瑞旧居等多幢重要历史建筑的原日租界部分区域被确定为鞍山道历史文化保护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静园历史</p><p class="ql-block">对建筑原有的构件、菲律宾木门窗、壁灯、小五金等逐一编号,修复过程中按号复原;对墙群原有琉缸砖和主楼一楼过厅石材及铁件进行了清洗保护,保留了历史的痕迹;新旧小马赛克元素的使用,增强了历史与现实的比对;多功能厅顶棚云彩花完全恢复原有式样,独具静园特色;对于缺损的木制构件完全采用旧料修补、打磨和制作;楼梯保存相对完整,修复前先行打木盒子保护,修复时进行打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今昔对比</p> <p class="ql-block">2007年7月20日,历经600天腾迁整理后的静园,作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正式对外开放,先后获得中国旅游品牌魅力景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成为“近代中国看天津”精品文化旅游景点,也成为展示天津近代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静园历史变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21年</p><p class="ql-block">陆宗舆斥巨资修建此园取名为“乾园”</p> <p class="ql-block">1929年,末代皇帝溥仪携皇后婉容、淑妃文绣迁居于此,将“乾园”改名“静园”。</p> <p class="ql-block">1931年溥仪在“天津事变”的烟幕下,悄悄离开静园,偷渡白河,秘密离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32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静园成为日本驻华北特务机关总部</p> <p class="ql-block">1945年静园被国民党天津党部机关征用</p> <p class="ql-block">1948年,静园成为国民党天津警备总司令陈长捷私宅。</p> <p class="ql-block">1949年天津解放,静园被人民政府接收,主楼由市总工会办公使用,平房则成为了职工宿舍。</p> <p class="ql-block">1966年,静园先后成为市总工会职工宿舍和天津日报社职工工作和生活用房。</p> <p class="ql-block">2005年,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有限责任公司对已成为居民伙住大杂院的静园开展腾迁整修。</p> <p class="ql-block">2006年3月,国务院批准的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中,确定了9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和5片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其中,包含静园、张园、武德殿、段祺瑞旧居等多幢重要历史建筑的原日租界部分区域被确定为鞍山道历史文化保护区。</p> <p class="ql-block">2007年,静园修复完工,作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正式对游客开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结束参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下一站:天津鼓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