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游天下)中朝边境大环线游(三)旅顺潜艇博物馆参观记

刘志斌

<p class="ql-block">美篇号:37656532</p><p class="ql-block">摄 影:刘志斌 王淑珍 陈本达</p><p class="ql-block">文稿/视频制作:刘志斌</p><p class="ql-block">地 址:大连旅顺潜艇博物馆</p> 2025 年 9 月 20 日上午,我们50 位游客怀揣着期待与好奇,在导游小王的带领下,踏入了充满神秘色彩的旅顺潜艇博物馆。 刚到博物馆门口,那庄严的建筑风格便给人一种厚重的历史感,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中国潜艇事业一路走来的风雨征程。 驻足潜艇展区,听导游说起旅顺的过往,才更懂这座港口与海军的深厚联结。这里曾是清朝重要海军基地,却因历史浮沉被俄国经营,成为其太平洋舰队驻地,日俄战争时更在此上演过惨烈交锋。 旅顺口,作为我国北部天然良港,旅顺依旧锚泊着驱逐舰、护卫舰、潜艇与训练舰,续写着海防故事。 馆内 “旅顺口” 号潜艇来头不小,它是我国第一代 033 型常规动力潜艇,由武汉造船厂建造,1982 年下水、2006 年退役。艇长 76.6 米、宽 6.7 米,水下排水量 1730 吨,最大下潜 300 米,可载 60-70 人,曾多次出色完成战备巡逻任务。 033 型潜艇,它在旅顺服役数十载,守护过这片海的安宁,最终也归航于此,在博物馆中静静诉说着属于旅顺港与中国海军的岁月篇章。潜艇那流线型的身躯、布满舷窗的艇身,无一不彰显着它独特的魅力。 大家纷纷放慢脚步,目光紧紧锁在那艘黝黑的 “深海卫士” 上。有人率先掏出手机,凑到潜艇舷边,想把艇身的斑驳纹路与远处的黄金山海景一并框进镜头;也有同伴拉着导游小王,特意选在艇艏的编号旁站定,摆出庄重的姿势。 <br><br> <br>  阳光洒在潜艇外壳上,映得金属光泽格外明亮。老姐妹们并肩站在潜艇一侧,快门按下的瞬间,不仅定格了与退役潜艇的珍贵同框,更将这份对中国海军装备发展的崇敬与感慨,悄悄藏进了照片的光影里。<br> 我们置身于潜艇内部,亲身体验到了潜艇兵们狭小而又充满挑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踏入首鱼雷舱,舱内介绍牌清晰标注着关键信息:6 具 533mm 鱼雷发射管排列整齐,后方还设 6 个备用鱼雷架,艇首方向共备 12 枚鱼雷,攻击力较 W 级潜艇提升了 50%,硬核战力直观可见。 在那局促的空间里,每一寸地方都被合理利用,各种仪器设备密密麻麻地排列着。想象着潜艇兵们在这样的环境中,长时间执行任务,面对未知的危险,却始终坚守岗位,他们的奉献精神和坚韧意志让我深受感动。 走过前鱼雷舱,便到前蓄电池舱。和 W 级一样,蓄电池藏在甲板下难见踪影,甲板上则排布着舰长室、会议室等功能舱。圆形水密门为方便参观,特意切割了下部,让我们能顺利穿行。 穿过前蓄电池舱,便抵达指挥舱。这里有声呐室等作战舱室,满是控制潜艇姿态的阀门,像极了潜艇电影里的场景,只是关键的潜望镜已被玻璃罩起保护。 到后蓄电池舱,蓄电池同样藏于甲板下。甲板上是水兵生活区域,有水兵住舱和带 4 个灶台的厨房。因潜艇空间有限且需三班倒,铺位数量少于艇员人数。 走进潜艇舱室,狭窄空间里连转身都需小心翼翼。导游说,一到夏季,舱内温度能飙至 50℃,闷热得像个密不透风的蒸笼。看着眼前紧凑的铺位与密集的仪器,才真切感受到艇员们曾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坚守,那份不易令人动容。 接着来到柴油机舱与电机舱,潜艇的 “心脏” 便在此处。两台柴油机静静陈列,曾驱动尾部双螺旋桨运转,工作时噪音极大。旁侧电机舱是水下动力源 —— 无空气时需靠电机与蓄电池驱动。因老式蓄电池续航有限,潜艇多在水面用柴油机航行,作战时才潜入水下。 走完动力舱,便到尾鱼雷舱,这里装有两具向后的鱼雷发射管。因老式潜艇转向弱、易遭追击,尾部发射管成了应急防御手段,不过这里未设备用鱼雷,仅在关键时发挥作用。<br> 走出博物馆,阳光洒在身上,而我们每个人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旅顺潜艇博物馆之行,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它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中国海军的每一步发展都来之不易,每一份成就都值得我们骄傲。 旅顺潜艇博物馆不只是陈列场所,更以独特军事文化与科技互动,成了探索海洋国防的重要窗口。在这里,既能触摸潜艇发展的历史脉络,又能感受参观的趣味,历史价值与旅游体验兼具。 无论是对军事历史感兴趣,还是想体验科技魅力,在这里都能有所收获。这种历史价值与旅游趣味的巧妙融合,让每一位参观者都能在轻松氛围中,加深对海洋国防的认知与理解。<br> 走出旅顺潜艇博物馆,咸涩的海风裹挟着海浪声扑面而来,眼前辽阔的海面波光粼粼,与方才在馆内感受到的厚重历史形成奇妙呼应。大家不约而同地朝着海滩走去,脚步轻快又充满雀跃。<br> 我们在礁石旁、沙滩上变换着位置,让相机定格下此刻的笑容。 身后是湛蓝的天空与翻涌的海浪,远处隐约可见几艘舰艇的轮廓,仿佛延续着博物馆里的海军故事。这张与大海的合影,不仅记录了我们的欢乐,更承载着对中国海军发展的自豪与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