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一山一水,阅尽意北风情 ‍ (2) 米兰续

国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除了米兰大教堂,在大教堂广场附近还有不少可以看看的景点古迹。比如下面这尊高高立于大理石基座上的铜像,是为了纪念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菜二世(Vittorio Emanuele II)1820—1878)统一意大利的功勋而于1896建立的。由此看来,要想千古留名,就要干票大的,非建国大业或统一大业莫属。😜</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b style="font-size:20px;">埃马努埃莱二世拱廊(Galleria Vittorio Emanuele II)</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除了为“二世”帝立像,下面这座位于广场北侧的精美壮观的拱廊街,也以埃马努埃莱二世命名(Galleria Vittorio Emanuele II),并于二世去逝前一年(1877)建成,当时肯定赢得龙颜大悦,但仍然难改命中定数。这是一个带顶棚的拱廊街,两条玻璃拱顶的走廊交汇于中部的八角形空间,顶部是一个玻璃圆顶。由于住得超近,早饭前去逛一圈,清静人稀,有点领导视察前清场的感觉。一旦天光大亮,游人涌入,想要踩个牛蛋蛋转三圈,需排队等候。突发奇想,这公牛蛋蛋遭此“酷刑”, 是否有点像太监受阉?难道始作俑者来自...? 纯属胡思乱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旦日照当头,游客四方涌入,拱廊就成了熙熙攘攘的市场。当然,面对廊内耳熟能详的世界大牌,我们与大多数人只是一扫而过,能够昂头入内且满载而出的,应该都是那些生物链顶端的“人生赢家”。</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米兰歌剧院(斯卡拉大剧院Teatro alla Scala)</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酒店步行约五分钟,就到了米兰的另一个世界明星,米兰歌剧院。我们网上预订了自由参观票,只要8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座有230多年历史,排名世界前列的歌剧院,从外观看并不那么壮观惊艳,属于那种低调的富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足踏入,哇,那设计,那装潢,那色彩,那气派,原谅我见识有限,令我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事后发现,我当天的衣着色彩无意间竟与剧院完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剧院如此之高大,在没有音响,没有电力的年代,别说假唱不可能,就连真唱如果中气不足,或未尽全力,都会引来包厢内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的倒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初建时的斯卡拉大剧院以大量的油灯照明,单单是舞台就要用上84盏油灯。剧场里观众都不大敢除下帽子,因为他们担心灯油会滴到他们的头上。为了防止火警,其中几个房间放满了数以百计的水桶。后来剧院改用煤气灯,并于1883年改用电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无独有偶,在这一年前的1882年,我的故乡上海有了英国人办的第一家发电厂,中国与米兰歌剧院一样,慢慢开启了电灯时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有朋友问我,怎么没有在如此顶级的歌剧院听一场歌剧?说来惭愧,我对西方古典音乐和歌剧不但细胞甚少,且兴趣很低。去年访问维也纳时为了应景打卡,早早预订金色大厅的莫扎特作品演奏会。结果半场休息时实在睡意难熬,怕万一突发鼾声,闹出国际笑话。于是带着对莫圣极大的歉意,匆匆逃离。到了门口夜深人静,还不忘留下一张得意的“夜景图” (见下下图)。这不就是里面痴痴欣赏的乐迷和我这打卡老游客的区别吗?有了这个教训,这次就不再敢冒充歌剧迷,以免占着座位想着床,小夜曲中鼾声响。😂</span></p> <p class="ql-block">2024.5在维也那金色大厅当了一回“逃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斯福尔扎城堡Castello Sforzesco</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歌剧院步行约10多分钟就到了。建于1360年–1499年(与故宫相同时期),曾经是统治米兰的斯福尔扎家族的居所,现在为博物馆。由于这类城堡在欧洲比比皆是,特色不多,我们就缓步而入,环顾而出,只留下点“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的感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写到这,突发感悟,对于历史和古迹,我们的感受往往是很“势利”的。比如这个斯福尔扎家族,尽管曾经雄霸一方,应该有很多丰富故事。但对我们来说太陌生太遥远,以致于面对巨大的城堡,竟然心静如水,难起漪涟。试想,如果这里曾经住着茜茜公主,就凭她的美丽和那些广为传颂的浪漫故事,关注度定会骤然上升。想起朋友刚传来“康桥”照片,尽管那么普通,却被如此关注热捧,不就因为关联着我们熟知的那位风流才子和那段风流韵事吗?扯远了。</span></p> <p class="ql-block">城堡内圣人若望・内波穆克(</p><p class="ql-block">Saint John of Nepomuk) 雕像,这也是一个有悲惨故事的圣人,有兴趣可以谷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和平之门(Porta della Pace)</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米兰市中心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城门建筑,现存建筑主体由拿破仑于1807年下令兴建。该建筑高25米,三拱形制,顶部中央设有青铜铸造的和平女神驾驭六匹战马雕像。其所在位置连接斯福尔扎城堡与森皮奥内公园,构成米兰重要的历史景观轴线。1838年正式竣工后更名为"和平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看着和平门,是否觉得十分眼熟。哦,那是曾经拜访过的德国伯林勃兰登堡门(1788-1791)。特别是门顶中央最高处是那尊胜利女神铜制雕塑,她驾着一辆四马两轮战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二处建筑高度接近,宽度略异,一为三拱门,一为五拱门。相似的是女神车马造形非常相似,应该是欧洲较常见纪念建筑雕塑。三拱门的驾六马,五拱门的驾四马。不过,这六马驾车和四马驾车,如果在中国古代,可是大有讲究,本质不同。六驾为天子帝王特享,而四驾则为诸侯标配,弄错可要掉脑袋的。又扯远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还没到和平门,远远就听见音乐悠扬,人声鼎沸。广场上数百人身穿黄衫,随乐而动。莫不是正在练国外常见的什么功?走近细瞧,原来是一种瑜伽。受到气氛感染,老胳膊老腿的也前扑后跳地来了二下,还行。😃</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恩宠圣母教堂(Santa Maria delle Grazie)</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米兰一座规模不大,但因有一镇堂之宝而闻名世界的天主教堂。那个宝就是在会院食堂内由列奥纳多·达·芬奇亲笔创作所作的壁画《最后的晚餐》,1980年列为世界遗产。1943年8月15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教堂和会院遭到英美飞机轰炸,会院食堂大部分被毁,但是《最后的晚餐》所在的那面墙却得以幸存,此乃天意?进入教堂是免费的,而要进入那间“最后的晚餐”的房间要网上预订,15欧。可惜的是,不知何由,网上订票也许被黄牛们操控,很早就开始尝试,始终无法得手,只得作罢,随遇而安。恩宠圣母堂的故事应了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米兰大运河Naviglio Grande</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距离我们酒店较远的一处景点,公交Bus约五十分钟。运河两侧是当地人最爱的休闲场所,尤其是接近大运河终点,运河两岸是各种商店、餐厅、酒吧。入夜,一杯酒,靠在河边伴着夜色聊天,应该就可以诠释意大利式的夜生活了。每晚六点半以后的快乐小时HappyHour,这里集中了成百上千的年轻人和学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四人都习惯早起早睡,即使在异乡,也尽力保持这一习惯,自然不会去与酒精上头的年轻人凑热闹。况且,对于早已领略过威尼斯水城和阿姆斯特丹运河以及中国众多江南水乡的我们,这样的沟渠,自然难入法眼,只能算开胃菜中最简单的煮毛豆?所以我们选择上午清静时去散个步打个卡。对于时间较紧的朋友,可以忽略此点。</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布宜诺斯艾利斯大道”(Corso Buenos Aires)</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米兰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大道”(Corso Buenos Aires)是一条位于米兰市东北部、贯穿城市中心的主干道,是意大利最重要的购物街之一,汇集了约350家商店,是欧洲服饰店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来到作为时尚之都的米兰,不去逛一次购物街,对于女士有点天理难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陪同领导逛街可是个体力和耐力活,奖励一支Venchi冰激淋(意大利称Gelato吉拉朵),不算过份吧?😀</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米兰的公交地铁出租</b></p><p class="ql-block">时间充裕时,坐坐当地的公交,对于了解风土人情,社会善恶很有帮助。这可是自由行难得的一点特权。米兰的1路有轨电车与在里斯本必坐的28路一样(下下图),是保持着古风且经过诸多景点的网红车。唯一让人心怀戒意的是那些网上盛传的米兰小偷,并有不少当场抓包的视频,很多朋友一听说去米兰就有点谈偷色变的感觉。“可惜”,应该是可幸,我们从地下到地上乘了多次公车,并在最拥挤的地方钻进溜出,怎么就一个可疑人物没遇上?不但在米兰,在巴黎,罗马,里斯本,布拉格等,小偷似乎也都无视小皮匠的存在。也许你会说,瞧你这面黑肌瘦,身无名牌,贼都不肖一顾。不对啊,那我哥呢,红光满面,气宇轩昂,老板派头实足,怎么也不受他们“青睐”。呵呵,祸兮福兮!</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米兰中央车站(Stazione di Milano Centrale)的奇遇</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是米兰的主要铁路车站,也是意大利乃至欧洲最主要铁路车站之一,位于米兰市中心的奥斯塔公爵广场,始建于1864年,目前的车站设施于1931年启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由于明天要从这里乘火车去享受我们的“正歺”多罗米蒂,今天特意来参观认路。一行四人,东张西望,警惕而行,家兄更是背包前置,双手紧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正当我们下行至大厅中央准备出大门的时候,迎面走来二位有点制服不整的警察(衣服背后印着警察Police字样),一人戴帽,另一无帽。二话不说,就要我们出示身份证件。我问,什么理由?答,无需理由,请出示你们的证件。这时我家太座发话了,没有理由为什么要查证?并转身要走。警察发急了,不许走!不出示就跟我们一起去办公室!太座说,正想去你们办公室看看呢。她这样说并非无理取闹,而是想证实这二位是否真警,因为她有朋友曾在意大利街头被假警察诈骗受损过,而且网上也有不少在欧洲提防假警的忠告。这时我立刻上前降温。首先我觉得这里仍是在火车站内,而非街头巷尾,应该无人敢在监控下冒充警察。再看看二人,虽然穿着松垮,举止懒散,但腰间别的却是发着寒光的真家伙。我平静地说,我们的护照都锁在酒店的保险柜里,原因嘛你们应该知道(我不想说出担心小偷太多,而使他们难堪)。我又说,我手机里有所有四人的护照照片,如果你们想看的话,可以提供。他们只是匆匆看了我和太座的二份美国护照首页复件,没等我再翻出兄嫂的中国护照,就挥挥手,行了行了,你们走吧。看着他们脸上一无所获的失望感,以及又松垮下来的体态(见视频中箭头所指),心里既有点恼又觉可笑。走出大厅,大家讨论起是什么触发了警察对我们的神经?我的感觉是,我们三四成群,东张西望,为防小偷,略有紧张,漫无目的,手无行囊… 这些原本是观光防贼的举动,也许恰恰落入“贼的标准”?!大家听了,相视大笑。这段可作为开胃菜中的哪个小碟?油炸臭豆腐蘸辣酱?哈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到此,开胃前菜上完了,你觉得如何?明天去多罗米蒂,大歺的味道会如何?</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谢谢观看,多提意见。</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