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智慧:职场“踢皮球”不是推诿,是混社会的通透活法

星空

<p class="ql-block">【出处】《资治通鉴》第一卷周纪一</p><p class="ql-block">【原文】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有言曰:‘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对曰:“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p><p class="ql-block">世人一提“踢皮球”,总带着三分鄙夷,骂它是推诿扯皮的滑头手段,是不负责任的遮羞布。可真在权力场里摸爬滚打、吃透职场潜规则的人都懂:有些时候,“踢皮球”不是逃,是守——守住自己的边界;不是懒,是智——避开无谓的风险;不是不负责任,是对权力、人情、规则最清醒的敬畏。就像两千多年前李克应对魏文侯“选相之问”的那段对话,表面是“左推右挡不表态”,实则把权力分寸、人情纠葛、风险代价攥得明明白白,堪称“职场生存的教科书级操作”。</p><p class="ql-block">一、人事问题:为啥再懂也不能“接”,只能“踢”?</p><p class="ql-block">魏文侯问李克“选魏成还是翟璜当相”,这问题看着是“虚心请教”,实则是个烧手的陷阱——但凡李克敢说“选A”或“选B”,不管选对选错,都是自断后路。这背后藏着三个混社会的铁律,不懂的人早晚会栽在上面。</p><p class="ql-block">1.权力的核心是“我说了算”,不是“你帮我算”</p><p class="ql-block">魏文侯是国君,选相是他的“专属决策权”,就像董事长定CEO,轮不到部门经理指手画脚。你以为是“替领导分忧”,他只会觉得是“越位抢权”:要么怀疑你想跟当选者结党营私,要么觉得你暗讽他“没主见”。就算当下没发作,回头也必找机会收拾你——因为你碰了他的“权力蛋糕”,踩了他的权威底线。</p><p class="ql-block">李克不接话,本质是不抢领导的“决策权”。他知道:职场里的“位”和“权”是绑死的,领导的“权”,容不得下属半点僭越。就像现在领导问你“两个总监该升谁”,你要是跳出来分析“A能力强、B会来事”,看似热心,实则是把自己架在“越位”的火上烤——领导要的是“辅助”,不是“替代”。</p><p class="ql-block">2.人情的死结是“站队”,站错站对都是坑</p><p class="ql-block">翟璜是李克的“恩人”,当年是翟璜举荐他才得以在魏国做官;魏成是魏国公室,根正苗红,背后是宗室势力。你说李克推荐谁?</p><p class="ql-block">推翟璜,别人会骂他“念私恩不顾国事”,领导也会防着他搞“小圈子”;推魏成,翟璜那边落个“忘恩负义”的名声,以后朝堂上再没人敢帮他。职场里的人情从来不是“非黑即白”,而是一张盘根错节的网,你一旦松口表态,就等于把自己绑在某一方的船舷上——这船要是翻了,你也得跟着沉。</p><p class="ql-block">李克“踢”掉这个选择,其实是解开了人情的死结:不沾任何一方的因果,就不会被任何一方的恩怨牵连。就像现在同事拉你“评理”,你说“这事你们俩私下沟通更合适”,不是冷漠,是不想卷进别人的私人恩怨里。</p><p class="ql-block">3.敏感事的风险是“担责”,你既担不起,也没人会护你</p><p class="ql-block">人事问题是职场最敏感的“雷区”——选一个人,就意味着否定一群人;动一个位置,就会触动一串人的利益。李克跟魏文侯的关系,说近不近、说远不远:既不是心腹宠臣,也不是宗室亲戚,就是个“外朝臣子”。这种时候你敢拍板,一旦选的人出了问题(比如贪腐、误事),第一个被推出来背锅的就是你;就算选对了,被否定的那一方也会把怨气撒在你身上,而领导绝不会为了一个“外人”,去得罪另一派势力。</p><p class="ql-block">李克不接话,不是怂,是看清了现实:“自己没人护,不敢担这个险”。就像现在领导让你“定个裁员名单”,你要是真敢列,最后员工骂的是你,背黑锅的也是你——这种“吃力不讨好、风险全归你”的事,聪明人都知道要“踢出去”。</p><p class="ql-block">说白了,人事这类“敏感球”,“接”是找死,“踢”才是活下来的第一步。</p><p class="ql-block">二、“皮球”怎么踢?三种踢法,藏着三种生存智慧</p><p class="ql-block">李克没直接拒绝魏文侯,也没敷衍说“不知道”,而是用了三招“精准踢法”——每一招都顺着人性和规则来,既给足了领导面子,又守住了自己的底线。这三招放到今天的职场,照样好用。</p><p class="ql-block">1.第一招:用“职责”踢——守好边界,不越位</p><p class="ql-block">李克第一句话就说“卑不谋尊,疏不谋戚”,翻译过来就是“我职位低,管不了高位的事;我是外人,插不了您亲戚的事”。这不是找托词,是亮“原则”:这件事不在我的职责范围内,我没资格管,也没权力管。</p><p class="ql-block">职场里最蠢的,就是总爱“多管闲事”,总觉得“我懂我就该说”。比如同事找你办“不属于你负责的报销”,你别傻乎乎地接过来帮他跑——你帮了,办不好他怪你,办好了下次他还找你,最后把别人的“锅”变成自己的“活”。正确的做法是说“这事归财务部门管,我帮你把联系方式发过去”,用“职责”当挡箭牌,既不得罪人,又不揽烂摊子。</p><p class="ql-block">李克这招的本质,是“划清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该管的事绝不碰,不该揽的活绝不接,这才是职场“稳”的根基。</p><p class="ql-block">2.第二招:用“装傻”踢——藏好锋芒,不逞强</p><p class="ql-block">魏文侯逼他“临事勿让”(遇事别推脱),李克还是不接,说“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意思是“我在外朝任职,内朝的人事决策我不清楚,没法给意见”。这不是真糊涂,是“揣着明白装糊涂”。</p><p class="ql-block">你以为“知无不言”是优点?错了。职场里“信息差”就是安全感:你说“不清楚”,旁人就没法硬逼你拍板;你说“情况复杂”,旁人就没法怪你不表态。比如领导问你“这个项目要不要推进”,你要是说“我觉得行”,万一搞砸了就是你的锅;你说“我还没吃透用户数据,得再分析分析”,既给自己留了余地,又把决策权还了回去。</p><p class="ql-block">李克这招,是不把自己架在“必须正确”的火上烤——承认“我不知道”,比硬撑“我知道”,安全一万倍。</p><p class="ql-block">3.第三招:用“原则”踢——给足工具,不替决</p><p class="ql-block">魏文侯再逼,李克还是没说“选谁”,而是抛出了“五大识人术”:“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我不跟你说该选魏成还是翟璜,但我教你怎么判断人,你自己选。</p><p class="ql-block">这是最高明的一招:不替领导做决定,但帮领导理清思路。就像当年曹操问贾诩“该立哪个儿子当继承人”,贾诩没说“立曹丕”或“立曹植”,只说“您没见刘表、袁绍废长立幼的下场吗”——也是给“原则”,不给“答案”。</p><p class="ql-block">职场里,“给方法”永远比“给答案”安全:领导选对了,会觉得“是我英明”,记你一份好;领导选错了,也怪不到你头上,因为是他自己做的决定。你要是直接给答案,成了是他的功,败了是你的过;你给原则,成了是他的水平,败了是他的判断——这才是真助攻,不是替人冲锋陷阵,是给人指路人的地图。</p><p class="ql-block">三、从“踢皮球”看透混社会的终极真相:通透的人,都懂“有所不为”</p><p class="ql-block">李克这一套“踢皮球”下来,不仅没得罪魏文侯,还让领导觉得他“懂规矩、有智慧”,最后安安稳稳回了家。这背后,藏着三个比“踢皮球”本身更重要的生存真相,悟透了,职场能少走十年弯路。</p><p class="ql-block">1.不越权,是对权力最大的敬畏</p><p class="ql-block">职场里的“权”,从来不是“能力越大,权力就越大”,而是“位置越高,权力越大”。你在什么位置,就有什么权力;超出这个位置,再对的话也是错的。别觉得“我是为领导好”,就敢乱说话——领导要的是“听话的辅助”,不是“抢权的对手”。就像开车,你是副驾,再懂路也不能抢方向盘;你是员工,再懂业务也不能替领导拍板。</p><p class="ql-block">越权的人,就算能力再强,也走不远——因为领导永远怕你“夺权”,同事永远防你“越界”。</p><p class="ql-block">2.慎言,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p><p class="ql-block">老话说“臣不密则失其身”,这话在权力场里从来都准。职场里没有真正的“悄悄话”:你今天跟领导说的“悄悄话”,转天可能就飘到对手耳朵里;你今天表的“态”,明天可能就成了别人攻击你的把柄。李克不表态,不是懦弱,是知道“话一旦说出口,就再也不受自己控制”。</p><p class="ql-block">别指望“领导会替我保密”,也别觉得“就我们俩知道”——权力场里,没有秘密。少说一句,就少一分风险;不表态,就不会被抓辫子。</p><p class="ql-block">3.顾全局,是对规则最清醒的认知</p><p class="ql-block">人事问题从来不是“选一个人”那么简单,而是背后派系、利益、权力的平衡。你选了A,就会得罪所有支持B的人;你保了C,就会触动D的利益。李克不接话,是拎清了“自己没本事平衡这些盘根错节的利益”,所以不如不碰。</p><p class="ql-block">职场里,很多事不是“你想做好就能做好”,而是“你有没有能力扛住做好之后的代价”。如果扛不住,不如“踢出去”,别把自己拖进利益的漩涡里。就像现在有些项目,看着是“肥肉”,实则是“烫手山芋”,聪明人都会借故推掉——不是没能力,是不想担风险。</p><p class="ql-block">说到底,“踢皮球”的学问,从来不是教你耍滑头,而是教你在复杂的人和权力里,守住自己的位置,护好自己的安全,同时给别人留余地。混社会的终极觉悟,不是“什么都敢干”,而是“知道什么不能干”;不是“什么都要说”,而是“知道什么不该说”。该“接”的事,就稳稳接好——那是自己的本分;该“踢”的球,就巧妙踢开——别把敏感、越权、担不起的风险揽上身。这,才是通透的活法,也是能走得远、走得稳的根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