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曾经的老街。</p> <p class="ql-block"> 难忘吉水老街,难忘四牌楼!</p><p class="ql-block"> 新年前夕(2024年12月31日),吉水县城修缮好的老街开街消息传来,让我惊喜,也让我心情十分复杂。脑海中慢慢的呈现了在老街生活,在四牌楼18号房子里和21号房子里居住的十年时光! </p><p class="ql-block"> 1970年初的元月,我们全家乘坐一辆军用吉普车及一辆大卡车,从省城南昌一一江西省独立师营区回到吉水县城。记得那天到达时间是下午四点左右,一小一大汽车从狭窄的街道缓慢地从上老街开进到了四牌楼18号停下,当时吉水老街就是屁大的地方,有个风吹草动,几乎家家户户知晓,小吉普车大解放牌军车来干什么?这条街破天荒也许就只有这一次!很快,就有一路随车来看热闹的人,也有闻讯来看看究竟是何方人士来到老街干什么?七嘴八舌地在车旁附近议论。不久,来了伙搬运工人,他们将大卡车上的家具陆续搬进政府已事先安排好的原四牌楼照相馆里,暂放在外面的藤椅却被来看热闹的人们轮流上去坐了一番,照相馆的家是政府土改时没收的,因为父亲是南下干部,从军队病休回家,他不愿去吉安城安置,军队与地方才安排了这处比较高级的两层楼房,房子临街面均是木板的,上楼屋顶面大半部分是装上明瓦的,那是原用来照相的地方,亮堂堂。楼上的木阳台临街。清晨才醒,便听到吆喝声,后来才知是来倒尿的人,几分钱一桶,经常也有挑担来喊磨刀的,剃头的,还有"叮呵,叮呵,叮叮呵”,用糯米糖来换空牙膏皮,废铜烂铁废物的。随乡入俗,当时家里养了只小狗,小狗串上跑下,不慎从楼上阳台摔下,弄了个半死。此后,家里再没养过狗,而是养起了猪,养起了蚕,养起了鸡鸭,妈妈除做裁缝外,重新又做起了那些百姓的家常事,而我们兄弟几人也随着街坊的小伙伴们每天串巷穿堂抄近路,去上文峰小学,吉水中学,去码头挑水,去河里洗澡钓鱼,周末又去里洞坑,大东山砍柴,妈妈还时常带我们去附近的山里砍茅草,刮松树毛,解决做饭烧菜之用,虽说70年代父亲的工资有70多元,但我们家四兄弟,老家又常有亲朋好友来,加之父亲身体差需调养,这点钱也是抓襟见衬。所以,我也常随妈妈去吉水县副食品公司做事,先是洗酒瓶,从大酒缸里灌装一瓶瓶甜蜜的封缸酒,竹叶青,四特酒等,还去南门大桥土产公司仓库里挑木棍打捆,堆放好后运往北方,在南门大桥下的沙滩上,挑沙到岸上,堆好方卖给需要的人,还去萝卜厂做萝卜,薯粉丝,桔饼,腐竹,有一次跟车去吉水临江乡(现为青原区天玉镇)装萝卜菜头,返回墨潭时,车子躲避行人撞在大树上,险些坠落赣江河里,我脑门被撞了个鼻肿脸青,血流不止,妈妈急了,不让我再去干,而我不想失去这份临时工,所以又在县副食品糕饼车间做起饼等糕点,妈妈用我挣的钱买了部上海产的蝴蝶牌缝纫机,至今缝纫机仍摆在我家作为纪念……。</p><p class="ql-block"> 这些难忘的岁月,都是每天无数次在老街生活所走过,老街承载了我许多的故事,四排楼的18号.21号里承载了我许多的梦想!以后,我下放农村,又从农村入伍从军,之后转业回到了吉水工作,又曾无数次从老街走过,又与曾经的伙伴笑谈人生,又曾与老街的阿姨叔叔们打起了招呼。</p><p class="ql-block"> 天有不测风云,1992年立春迎春时,四牌楼一户人家清晨点香引发火灾,一把火,把老街四排楼前中段房宇毁于一旦,那天,我亲眼目睹了熊熊大火沿街烧过来,救火车因街道窄迟缓过来,又没有水源可用,火光冲天,瞬间便横扫沿街两边房,四牌楼18号房毁了,旁边的农行文峰营业所也毁了,紧接着四牌楼21号房也毁了,家中从部队带回的家具一毁而光,还烧掉了二哥家中的大半家产,以及他建房堆的木枓,烧掉了我们从军营积攒的上百枚毛泽东主席的像章,以及我放在家中的钓鱼工具等等……,那天如果不是消防兵奋战,四牌楼中后段将为灰烬!因为大火的原因,无家可住的居民各自寻找居所,又因为改革之风吹拂,老街的居住户陆续有人搬出,老街的格局,发生了变化,进老街街口不远的吉水饭店,新华书店被拆除了,老街慢慢地失去了她的生机活力。</p><p class="ql-block"> 吉水的老街,古代曾是县城中心,长约600米的街巷穿城而过,约2.5公顷的范围内,散布着200余栋历史建筑,它是著名才子解缙的出生地,是吉水县城唯一的传统街巷,老街和赣江紧挨着,赣江一涨水,城里就内涝,街道上更是坑坑洼洼,一下大雨,水就往家里倒灌,各家各户都杂居在老房子里,那时还有一座大弄堂房,里面居住了10多户,从大门街道房门进,后门不到50米就是河边的码头,生活环境极差。当时回吉水时,我在老街上并没有看到四牌楼阁,奇怪的是,在上下老街我家所住的这百米之中段,门牌上标注的就是四牌楼!我家左边是老红军战士匡老一家,右边不远是才子解缙的后人,以后因为落实政策,政府将四牌楼18号照相馆归还了她主人的后代,我家就又搬了一次家,移至解玉宝家旁边的21号木板搂,也是临街,楼下有一间房,客厅,厨房,楼上有阳台和三间房,在当时,居住的条件那是很好了!那四牌楼的楼又在那里呢?</p><p class="ql-block"> 现在查资料初步才知,吉水县四牌楼,由于缺乏具体的建造年份信息,无法直接计算出四牌楼距今的确切年数,但四牌楼是吉水上下老街的重要历史遗迹。我又查资料:显示吉水县四牌楼名位于该县的金滩镇,是该地区历史文化的象征之一。四牌楼包括“青阳绚彩”牌坊、“水木清华”牌坊等,这些牌坊不仅是建筑艺术的杰作,更是历史文化的传承者。“青阳绚彩”牌坊位于吉水县金滩镇燕坊村,坐西南朝东北,砖石结构,建于清代。该牌坊出自明代文学家解缙的对联“春雨润物贵如油,青阳绚彩华似金”,描绘了春雨过后,万物生长,春阳绚烂的美好景色,寄托着人们对春和景明、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景。</p><p class="ql-block"> 那么?吉水县城究竟有无四牌楼呢?又经过一番查证:吉水县城老街是有四牌楼的!原名叫“四攒坊”,约建于明万历初(1573),明末兵毁。清康熙三十二年癸酉(1693),坊人陈大勋移建于城北门内文兴桥北。清康熙四十七年戊子(1708),坊人重建于县城南门内,清代后改称“四牌楼”,是四柱四门的亭阁式建筑。在古代,水运发达,四牌楼是官员、百姓、商人等从水路上岸进入吉水的必经之地,也是当时吉水县的标志性建筑。由于历史变迁,吉水四牌楼曾两次遭受毁坏。第一次被毁于清朝嘉庆元年(1796年),因受“文字狱”影响,无人问津这个明朝遗留的建筑物,导致其年久失修,逐渐圮废。不久后,在有识之士的组织下,四牌楼得以重建,基本恢复旧貌。第二次被毁于上世纪60年代,在“破四旧”运动中,四牌楼主体部分被拆除,大部分匾额被肢解,砸不烂的几根石柱被埋于河道之下。终于有了四牌楼确切的下落,我也是如释重负,解去了多年来的心结!</p><p class="ql-block"> 这次,在吉水县上下老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项目中,四牌楼得以重新修建 。如今的四牌楼为四层仿古重檐式建筑,建筑风格为仿古式明清庐陵风格,与街区总体风格保持协调,成为了上下老街的一个重要文化节点和游客的观景之地!</p><p class="ql-block"> 2025年国庆节的笫三天,我去看了修缮的老街,随着一砖一瓦的精心铺砌和一榫一卯的相互驳接,一座以“绣花之功”雕琢出的“蝶变之城”呈现,老街已然凤凰涅槃,重获新生,成为一张展示庐陵文化风采的响亮名片!我登上新建的四牌楼西望,浩瀚的赣江和不远处的进士公园状元阁尽收眼底,吉水历史上曾出现过“一门三进士、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的人文盛况,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从古至今,无数吉水籍名人,共同构筑起了这片土地上最闪亮、最独特的人文内核。</p><p class="ql-block"> 我在一个多小时里,从上老街走到下老街,又在各街区的叉道里穿行,破旧立新大变化了,老街已为新生儿!由于是下午三四点,太阳高照,来的人不到五十,值守岗位的保安告诉我,晚上人就会多起来,灯也会亮起来,逢年过节更热闹,平时挺闲。一圈看下来,我始终觉得还缺少了些什么?总是难以找回那时老街的印象!唉,这也许就是怀旧吧!但我还是衷心祝愿吉水老街改造重生,焕发生机,风光无限!</p> <p class="ql-block">登高远眺状元阁。</p> <p class="ql-block">上老街方向。</p> <p class="ql-block">下老街方向。</p> <p class="ql-block">保留的旧房。</p> <p class="ql-block">戏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