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心经百家

子美

▽001 临何绍书 <p class="ql-block">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暖叟。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通经史,精小学金石碑版。据《大戴记》考证《礼经》。书法初学颜真卿,又融汉魏而自成一家,尤长草书。有《惜道味斋经说》、《东洲草堂诗·文钞》、《说文段注驳正》等著。</p> ▽002号 临何绍基书 <p class="ql-block">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暖叟。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通经史,精小学金石碑版。据《大戴记》考证《礼经》。书法初学颜真卿,又融汉魏而自成一家,尤长草书。有《惜道味斋经说》、《东洲草堂诗·文钞》、《说文段注驳正》等著。</p> ▽003号 临邓石如书 <p class="ql-block">邓石如(1743-1805),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派篆刻创始人。初名琰,字石如,避嘉庆帝讳,遂以字行,后更字顽伯,因居皖公山下,又号笈游道人、完白山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少好篆刻,客居金陵梅锣家八年,尽摹所藏秦汉以来金石善本。遂工四体书,尤长于篆书,以秦李斯、唐李阳冰为宗,稍参隶意,称为神品。性廉介,遍游名山水,以书刻自给。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p> ▽004号 临欧阳洵书 <p class="ql-block">欧阳询(557年﹣641年),字信本,唐朝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欧阳询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p> ▽005号 临赵孟頫书 <p class="ql-block">赵孟頫(1254年 - 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尤其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赵孟頫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p> ▽006号 临启功书 <p class="ql-block">启功(1912--2005),自称"姓启名功"。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p> ▽007号 临赵之谦书 <p class="ql-block">赵之谦(1829年﹣1884年),中国清代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hui)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赵之谦的篆刻成就巨大,对后世影响深远。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画家都从他处受惠良多。在晚清艺术史上,赵之谦无疑是最为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在绘画上,他是"海上画派"的先驱人物,其以书、印入画所开创的"金石画风",对近代写意花卉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书法上,他是清代碑学理论的最有力实践者,其魏碑体书风的形成,使得碑派技法体系进一步趋向完善,从而成为有清一代第一位在正、行、篆、隶诸体上真正全面学碑的典范;在篆刻上,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广为取法,融会贯通,以"印外求印"的手段创造性地继承了邓石如以来"印从书出"的创作模式,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境界。著有《六朝别字记》、《悲庵居士文 存》等,又有篆刻《二金蝶堂印存》。</p> ▽008号 临邓尔疋书 <p class="ql-block">邓尔疋(1883~1954),原名溥,后改名万岁,以字行。别署风丁老人,广东东莞人,因得唐绿绮台琴及今释和尚《绿绮台琴歌》手卷,遂颜其室曰"绿绮园",自署"绿绮台主"。其室名尚有邓斋等。为名儒邓莲裳第四子。幼承家学,八岁学写篆书,兼研小学与篆刻。旋回粤,得见黄牧甫(士陵)篆刻,极为钦佩,由是专心治印。尝说:"书从印入,印从书出。"可见其对书法与印章融会贯通之体会。壮年,东游日本,专攻文学,归广州后,努力钻研金石、书法,于古器中残字、奇字、别字,考订精详。馀事绘画、作诗、填词,楚楚有致。著有《绿绮园诗集》、《邓斋印谱》、《篆刻厄言》、《印媵》、《印学源流及广东印人》行世。 </p> ▽009号 临沈尹默书 <p class="ql-block">沈尹默(1883年﹣1971年),原名君默,别号鬼谷子。早年留学日本,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和校长、辅仁大学教授。沈尹默1949年后历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等职务。沈尹默以书法闻名,民国初年,书坛就有"南沈北于(于右任)"之称。著名文学家徐平羽先生,谓沈老之书法艺术成就,"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无愧。"已故全国文物鉴定小组组长谢稚柳教授认为:"数百年来,书家林立,盖无人出其右者"。已故台北师大教授、国文研究所所长林尹先生赞沈老书法"米元章(米芾)以下"。</p> ▽010号 临沈度书 <p class="ql-block">沈度(1357-1434),明代书法家,字民则,号自乐。沈度擅篆、隶、楷、行等书体,藏于秘府,被称为"馆阁体",为明代台阁体书法的代表人物。</p> ▽011号 临玄烨书 <p class="ql-block">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p> ▽012号 临永瑆书 <p class="ql-block">成亲王永瑆为乾隆皇第十一子,在书法艺术的成就,远重于他对政治的野心。从而错失皇位,才让他的十五弟永琰(嘉庆帝)捡了个大便宜。史称,永瑆自幼酷爱书法艺术,加上得天独厚的条件,得窥内府所藏,而自藏又甚富,书名重一时。乾隆五十四年晋封成亲王。因为错过了皇位,永瑆就一门心思地搞起书法创作,楷书学赵孟頫、欧阳询,小楷出入晋唐,其书法用笔俊逸,结体疏朗,风格典雅。行草书亦纵逸深厚,颇具风采。博涉诸家,兼工各体,与刘墉、翁方纲、铁保并称清中期四大家。</p> ▽013号 临弘一法师书 <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p><p class="ql-block">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p> ▽014 临林则徐书 <p class="ql-block">林则徐(1785年﹣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p> ▽015 临翁方纲书 <p class="ql-block">翁方纲(1733~1818),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字正三,一字忠叙,号覃溪,晚号苏斋。乾隆十七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精通金石、谱录、书画、词章之学,书法与同时的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论诗创"肌理说",著有《粤东金石略》《苏米斋兰亭考》《复初斋诗文集》《小石帆亭著录》等。</p> ▽016 临丁汝昌书 <p class="ql-block">丁汝昌(1836年﹣1895年),清朝晚期将领,官至北洋海军提督。原名先达,也作禹亭,号次章。光绪七年(1881年)1月,率北洋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带"超勇"和"扬威"巡洋舰回国。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在威海卫之战中,指挥北洋舰队抗击日军围攻,但未得到上级命令,无奈港内待援,致北洋海军陷入绝境。最后在弹尽粮绝,援军来援的希望破灭之后,拒绝了伊东祐亨的劝降,服鸦片自尽以谢国人。</p> ▽017 临吴昌硕书 <p class="ql-block">吴昌硕(1844.8.1-1927.11.29),晚清民国时期艺术大师,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 吴昌硕热心提携后进,齐白石、王一亭、潘天寿、陈半丁、赵云壑、王个簃、沙孟海等均得其指授。</p> ▽018 临潘天畲书 <p class="ql-block">溥心畲(1896年~1963)初字仲衡,改字心畲,自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曾留学德国,笃嗜诗文、书画,皆有成就。画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书法,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p> ▽019 临赵赴初书 <p class="ql-block">赵朴初(1907年﹣2000年),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卓越的佛教领袖、杰出的书法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与伟大的爱国主义者。</p> ▽020 临沈荃书 <p class="ql-block">沈荃(1624~1684),字贞蕤,号绎堂,别号充斋。顺治九年探花,授编修,累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礼部侍郎,卒谥文恪。学行醇洁,书法尤有名。他工书法,宗法米芾、董其昌,是康熙年间最重要的书法家之一。</p> ▽021 临朱耷书 <p class="ql-block">八大山人,即朱耷,明朝宗室,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年轻时遭遇变故,离开家逃到奉新县的山中,剃去头发做了僧人。不几年,手持佛尘被称为高僧。</p> ▽022 临刘墉书 <p class="ql-block">刘墉(1719年﹣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清朝政治家、书法家。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p><p class="ql-block"><br></p> ▽023 临王義之书 <p class="ql-block">王義之(公元303年~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东晋最杰出的书法家,被后世尊称为“书圣”。他在楷、行、草、隶等各体皆有极高造诣,尤以行书《兰亭序》最为著名,常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代表作品还包括《十七帖》《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等,兼擅草书《二谢帖》《得示帖》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