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音乐群之夜——走进亚特兰大交响乐团2025-2026乐季首演

Lucy /Zz

<p class="ql-block">10-4 亚特兰大交响乐团2025-2026演奏季以科普兰(Copland )《平凡人的号角》开场,接下来两首曲子是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和施特劳斯的《英雄的生涯》,似乎在向人们演绎着人生的旅途。</p> <p class="ql-block">群里早就发出号召,可俺演出的前两天才决定去听这场音乐会,之前也没有看节目单,前一天找到群里发的节目单,一看,竟然有艾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p><p class="ql-block">提起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不能不想起捷柯琳.杜普雷— 英国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也是至今为止没人能够超越的世界大提琴演奏家。</p> <p class="ql-block">这首曲子,我从来没有在音乐厅听过,很多年前开车上班的路上在公立台听过,从此没有忘记过那位大提琴家— 捷柯琳.杜普蕾。记得当年公立台的收音机里还提过匈牙利裔大提琴家的评论,说是用如此激情演奏的大提琴家,一定活不长。很多年过去了,在我写这个美篇的时候,又想起了这位匈牙利大提琴家的评论,问了ChatGPT,竟然找到了这位大提琴家的原文评论:</p><p class="ql-block">匈牙利裔大提琴家János Starker:“我第一次听到她是在车里听广播。当时我并不知道是谁在演奏埃尔加协奏曲,但我对司机说:‘不管这个人是谁,他活不久。’……如果有人长期以如此的激情、强度去演奏,那会摧毁他的神经系统……谁要是一直用这种强度演奏,是支撑不下去的。”</p><p class="ql-block">后来的杜普蕾由于多发性硬化症 病情恶化,28岁被迫离开了演奏舞台,42岁就去世。她绚丽光彩又极具悲剧的短暂一生,似乎应证了这位匈牙利大提琴家的预言。</p> <p class="ql-block">电影 《Hilary and Jackie》(《大提琴家》)1998 讲述了杰奎琳·杜·普蕾 (Jacqueline du Pré)的故事。电影是根据她姐姐 Hilary du Pré 与姐夫 Piers du Pré 所写的回忆录 《 A Genius in the Family》 改编的。</p><p class="ql-block">不记得是十几年还是20几年前看过,听完音乐会又把这个电影重新看了一遍,才发现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是这个影片从头到尾的主题歌。</p><p class="ql-block">埃尔加协奏曲让这部电影从一开始就带上了传奇与悲剧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最不可思议的是,杜普雷第一次上台演奏艾尔加 62岁创作的这首协奏曲时,只有17岁。17岁啊,是个如花的年龄,别说能把这首充满了人生感悟,心酸孤独的曲子演绎的淋漓尽致,一般人在这个年龄就是听还听不明白呢!20岁的杜普蕾的演奏达到了巅峰。听她的演奏,能感到她在把心一片一片的撕碎给你看,那是心酸的,孤独的,又是灼烈烫手的,几乎不忍心去碰,去看,去听!</p> <p class="ql-block">10-4,周六音乐会上埃尔加的演奏,是大提琴家 Alisa Weilerstei的演释,正如开幕式上《平凡人的号角》宣告的那样:Alisa用凡人的歌声诉说自己的孤独;</p><p class="ql-block">而杜普雷(Jacqueline du Pré)演奏的,是用燃烧的灵魂,向世人展露那流着血的,孤独但灼烈的激情。</p><p class="ql-block">两种不同的灵魂。</p><p class="ql-block">凡人的灵魂有很多,可是用那种燃烧的灵魂演释<span style="font-size:18px;">埃尔加的</span>只有杜普蕾一个。</p> <p class="ql-block">施特劳斯 的交响诗《英雄的生涯》,音乐声起的那刻,我耳边同时响起了我们这辈人几乎人人都能背出来的史诗般的词句:</p><p class="ql-block">我们的王成</p><p class="ql-block">是顶天立地的英雄</p><p class="ql-block">是 特殊材料制成的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硝烟中的王成,日常生活中的英雄,都有一个信念。是有血有肉生活中的搏斗的人。</p> <p class="ql-block">《英雄的生涯》听上去那样的嘈杂,直率,感觉缺少点美感,可生活原本就是这样的啊!日常生活的琐碎依旧能够塑造一个有信仰的英雄。这也许就是这场音乐会开头《平凡人的号角》想要告诉我们的:我们今天要听一场凡人的悲伤,凡人的日常生活的音乐,我们有凡人的忧郁和孤独,也是自己世界里的英雄。</p>